快好知 kuaihz

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无关仁义,但我仍希望...

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在向赵孝成王赵丹和临武君推广“仁道”时曾说:

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故《泰誓》曰:‘独夫纣,’此之谓也。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聊过,商汤灭夏桀的过程并无“仁义”可言,那么儒生口中另一位圣王——周武王姬发,是否能给他的仰慕者们长点脸呢?

周武王姬发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中,商纣王子受是否真的是被国人彻底抛弃的“独夫”。

《史记·殷本纪》中提到,子受天资聪颖、力大无穷、勇猛过人,但荒淫暴虐。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俊男美女们一丝不挂,在酒池肉林间追逐嬉戏,欢饮达旦。这香艳的场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津津乐道,也不知是该赞扬文人们想象力丰富还是子受同志真的会玩。

不过,这事儿在笔者看来其实没那么十恶不赦。毕竟,那个蛮荒的时代,大家的夜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否则,姬发又怎会被传有近百个兄弟?

问题是,这子受不仅夜生活花样百出,还搞出个烧烤架专门烤活人,连自己叔叔比干的心都给挖了。殷商王朝的首席执行官“太师”和他的头马“少师”见这架势,赶紧背着吃饭的家伙——祭器和乐器,连夜逃到了姬发门下。

为什么是姬发而不是其他诸侯?一贯的说法当然是姬发“仁义”,但事实恐怕没这么简单。

据《竹书纪年》记载:

文丁杀季历,二年周人伐商。

这文丁正是子受的爷爷,而季历则是姬发的祖父。子受登基后,更是把姬发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西伯侯姬昌关了一百多天。用现在的话说,姬家和子家是妥妥的世仇,俩“大师”逃到周国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眼看报仇雪恨的时机成熟,姬发果断掏出了他的王牌,和父亲多年前安插在子受身边的卧底,盐商祖师爷之一的胶鬲见了一面,约定以甲子日为期,趁子受夜间劳累,于黎明时分里应外合,突袭朝歌(殷商末期首都之一,今河南淇县)。

殷商核心的变迁和朝歌所在地

玩“无间道”咱就不说了,这肯定跟“仁义”不沾边,就连如今咱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偷袭,在一般都会提前宣战的商周时期基本也属于无耻行为。

但姬发显然没空顾虑这些,他马上着手组织联军东进,冒着大雨疾行,终于在约定时间抵达朝歌城外的牧野(从朝歌由内而外称之为城、郭、郊、牧、野。)之地,并依葫芦画瓢,照着子受的祖先商汤王子履当年造反前的檄文《汤誓》整了一篇《牧誓》。

其内容无非是指责子受耳根子软,受女人蛊惑,施暴于百姓,我姬发要替天行道,大家伙儿都应该跟着我勇往直前,谁要是临阵退缩,就等着挨收拾吧。

联军都跟着打到首都门外了,这时候反悔,以后还想不想混下去?众人无不奋勇,向朝歌发起进攻。

接下来的事,按太史公的说法,实在不值一提,因为商军前锋一开战就倒戈相向,做了带路党,后面跟着的兄弟自然乱成了一锅粥,周军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朝歌。绝望的子受跑到鹿台之上,穿的珠光宝气,引火自焚以谢天下。

对这个细节的处理,笔者表示很不满意,有工夫盛装打扮,好色如命的子受怎么就能忘了抱上妲己一起下去快活呢?

同样不满意的,还有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在谈到子受时说: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商纣王子受

老人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史料中对子受的失败,还有另一种记载:

姬发偷袭朝歌时,商军主力正在平定东夷叛乱,仓促之下,子受只能组织奴隶和战俘迎敌,这些人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就不用多说了,再加上胶鬲的部下临阵倒戈,战俘不肯为曾经的敌人拼命,不明真相的奴隶们也一起调转枪头,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最要命的是,子受天赋异禀,玩了一晚上居然没有双腿发软,又才兼文武,在对周战争中几乎没吃过亏,所以自信心爆棚,带着这么一帮人还敢亲自上阵,结果被周军俘虏。

姬发将他的脑袋挂到白旗之上,所到之处,商军中的乌合之众们看到老大的脑袋无不一哄而散,但子受的嫡系部队依然拼死抵抗,一时间,牧野战场上“血流漂杵”。

七百余年后,坚信“仁者无敌”的孟子看到《尚书·武成》中的这四个字不乐意了,气急败坏之下,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随后便再次发扬至圣先师的光荣传统,将不符合姬发仁君形象的内容给删了个精光。儒家如此宣扬“仁义”,也难怪诸侯各国都不待见他们,那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精可不像平头老百姓那么好忽悠。

作为儒家亚圣,孟子如此强词夺理,实在有些难看,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我们却应该牢牢记住,它至少提醒了我们,儒家经典中的那些话亦不可尽信。

独立思考,不迷信任何权威,始终是探寻真理的不二法门。

朝歌被攻陷后,商军的抵抗仍未停止,以姜太公为首的周军各路统帅满世界追杀商军残部,直到近五个月后战事才告一段落。“独夫”一说,显然不过是一家之言。

殷墟遗迹

取得全面胜利后的姬发得意的在宗庙中举行了大型献俘仪式,向列祖列宗报告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商朝军民的累累白骨,皆被隐藏在胜利的阴影下。

据《逸周书·世俘》记载,来自关中戎狄之地的西周联军在商朝故地进行了长时间的劫掠,共杀死殷商军民十八万之多,另将三十余万人罚没为奴。

他们还大肆捕猎熊、老虎、犀牛、鹿、野猪、香獐、貂等动物,仅记在姬发名下的就有一万多头。

除此之外,姬发还派人大肆搜刮玉器,共得宝玉四千,佩带装饰用玉一十八万块,另有天智玉五块,姬发视之为珍宝。

近代考古学家对殷墟的发掘也很好的佐证了这些记录,那些被毁坏并劫掠一空的殷商古墓,无疑是周人暴行的铁证。

这就难怪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会说:

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牧野之战示意图

当然,笔者并没有贬低或者否认周武王之功业的意思。

他和周公及姜太公一起建立的,以“礼制”为核心的西周王朝,确实称得上是封建时期的美好时代。

而子受的暴虐和贪婪大概也八九不离十,否则作为文武双全的一国之君,他何至于众叛亲离,又如何敛得亿万财富,惹得姬发都要眼红。

但这样的成功显然很难简单的归因于“仁义”。说句有些孩子气,还有些大逆不道的话,很多时候,打败坏人的也不一定就是好人。

最后,特别说明一点,笔者虽然反复论证“仁者无敌”不过是儒家的一厢情愿,但这并不代表我反对“仁义”。

“仁义”自有其适用的范围,推行“仁政”,在大部分时候对庶民都是有利的,在理想社会形态尚未形成之前,我也不得不常常期待能赶上一两个“仁君”。

但证明仁义之力量的方法却绝不该是隐瞒与篡改。

现代科学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告诉我们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道理:结论很重要,但有时候,得到结论的方法比结论本身更重要。

科学史上几乎每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甚至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发表过不完善甚至错误的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他们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方法,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最终取得今天的成就。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自有文字以来,还没有毫无争议的“仁者无敌”之记录,但这并不代表“仁者”就没有“无敌”的那一天。纵观人类历史,无论经历了多少黑暗、曲折甚至倒退,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会朝着自由、民主与平等的未来继续前进。

终有一日,先哲梦想中的大同世界,会在亘古不变的日光下熠熠生辉。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牧野  牧野词条  血流漂杵  血流漂杵词条  仁义  仁义词条  无关  无关词条  希望  希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