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年糖友易低血糖 日常注意7点

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一对矛盾,即一方面强调要严格控制血糖,另一方面又需经常提醒患者注意防范血糖。因为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增多,而血糖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意识丧失和其他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症状。这些表现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对健康的维护也十分不利。

老年糖尿病需防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有可能发生血糖,并且血糖的危险性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增之势。也就是说,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的危险性增加,程度多较为严重,易导致误诊或引起生命危险。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糖,除与药物因素有关外,还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有关。老年人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这几种激素均为升血糖激素,其分泌量减少意味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退。一旦因药物及其他因素引起血糖反应,则很难及时产生应激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发生多较为严重而且持久。

再有,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1%,使得肾脏滤过功能逐渐下降,对药物和胰岛素的清除减慢。这样,一旦选药或用药剂量欠合理时,就容易引起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同时,老年人肝脏糖异生功能减退,肝糖原生成及储存量少,一旦发生血糖则难以代偿,使血糖程度加重。

如何预防血糖

糖尿病血糖的早期表现多为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及体温下降等,而后可转为木僵,昏睡或昏迷状态,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一般来说,血糖昏迷初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可逆的,治愈后无后遗症。但若拖延下去则会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引起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关资料表明,如果血糖反应持续时间超过6~12个小时,或昏迷时间超过3~6个小时,就有可能引起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务必警惕血糖昏迷,积极防治血糖反应,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一般每日测血糖1~2次,但当血糖不稳定时,最好于清晨起床后、三餐之前和睡前各测1次血糖

②适当放宽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如糖化血红蛋白可由6.5%放宽至7.0%以内,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内,餐后1小时血糖在9mmol/L以内。

③避免使用作用过强、过快的格列齐特,慎用长效的格列美脲及格列吡嗪,尽量使用作用温和、中效的格列喹酮等。最好是与二甲双胍合用,以发挥协同作用,降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如果用胰岛素注射,最好选用长效制剂。

④做到生活规律,按时进餐,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及时进餐。

⑤运动量应比较恒定,切莫随意增大运动量,并在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以作备用。

⑥严格遵医嘱用药,切莫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每次用药前要核对剂量,以防用药量过大。

⑦一旦出现血糖症状,应立即饮用果汁、含糖饮料,再吃上1~2片面包或饼干。如果症状仍不缓解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可延搁,以防发生严重血糖昏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低血糖  低血糖词条  老年  老年词条  日常  日常词条  注意  注意词条  
养老

 老人为什么容易轻信别人

  我妈耳根子很软,经常相信外面人说的话。一些虚假广告宣传可是让她花了不少冤枉钱,换回来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治疗仪、保健品等。每次我们告诉她这些都是没用的,她就会不...(展开)

养老

 老年人如何正确吃水果

  老年人由于内脏器官衰老,导致各项生理功能减弱,如消化能力差、肠蠕动减慢、胃黏膜萎缩、胃酸过量等,也常伴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一次不宜进食过多的水果,可采用少...(展开)

养老

 怎样减少抑郁老人的患病率

  给老年人多一些心理关怀  来自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数字显示,我省有精神病患者30多万人,其中老年人患病率达19%左右,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患的是抑郁症。  老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