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确有必要

今年两会,民革中央在关于开展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中指出,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调研发现,当前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灌输式说教多,体验式感知少;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传统教育内容多,时新教育内容少;园内教育多,家庭、社会配合少。为此,民革中央给出的建议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把握教育规律,注重循序渐进;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育形式;强化家园共育,形成育人合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社会领域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德育较为抽象,而且涉及了一部分情感和态度类的学习,幼儿很难单纯通过语言来理解其内涵。但是,抽象的理念可以变成具体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感受,逐步形成粗浅的认识。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作为未来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处处蕴含着德育内容。

幼儿从小培养归属感,首先源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爱家乡爱祖国也来源于父母的积极影响。父母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充满正能量,幼儿就通过模仿和同化,从父母的言行中获得对家乡和祖国的最初看法,由此产生对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这有利于幼儿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基本道德意识和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同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帮助幼儿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认知。例如,最近爱国爱港人士伍淑清获得“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荣誉。她希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香港的孩子坐高铁来全国各地看看,融入我们的大家庭”。伍淑清还成立了“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都会带数千名香港孩子来内地交流学习,让他们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唱国歌,去卢沟桥感受当年的历史,让孩子们知道祖国的伟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这些都充分运用了学前社会领域教育中正面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原则。

幼儿在与家长、同伴、教师、社会的不断互动中,通过模仿、同化、强化、体验逐渐理解内化德育的内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我追求、获得或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家长、幼儿园、社会需要共同反思幼儿的日常德育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德育  德育词条  确有  确有词条  一体化  一体化词条  大中小  大中小词条  构建  构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