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评论大赛 】“以编制定去留”是僵化的教育管理

近日,深圳大鹏新区葵涌二小的8名临聘老师由于受到编制政策(临聘教师比例不得超过事业编制15%至20%)的影响被学校以投票淘汰制的方式解聘。有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多年的教师从业资格被“无编制”几个字彻底否定,感到难过、心寒。

“僧多粥少”是目前就业的普遍状况,工作岗位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而编制政策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渠道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有编制就等于工作稳定、抱着“铁饭碗”高枕无忧,那岂不是与当初编制考试择优选取的初心背道而驰?而这更不符合当前竞争机制下人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编制在为一些老师充当保护屏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部分人止步不前,甚至坐吃山空。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很多优质老师为考编付出的努力,编制政策确实是筛选人才、缓解供需矛盾的解决之道,但它并不能有力保证“入编”后的情况变化,不能灵活地适应当前的竞争情况,甚至会成为僵化的管理模式。

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管理亦是如此。如果单纯以有无编制来决定一位老师的去留,表面看是在解决师资闲置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学校治理和教育管理方式需要变革。要知道,制定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招聘并留住好老师,给好老师提供优良的保障,而评判好老师的标准不在于是否有编制,在于师德、教学是否优秀,是否受学生、家长欢迎,是否为社会做出贡献。管理机制一旦僵化,去编制化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僵化  僵化词条  去留  去留词条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词条  编制  编制词条  大赛  大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