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作业管理回归育人正轨要走出六大误区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的作业管理,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受教育功利化影响,作业高负低效成为普遍现象。为此,教育部将作业管理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双减”重要内容,明确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十条要求,建立含作业管理在内的“双减”通报制度。目前,作业减负已有较大突破,但在増质提效方面还存在不足。加强观念引导和行为指导,让作业管理回归育人正轨,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作业管理首先要走出以下误区:

其一,“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不是仅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作业能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压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我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有影响,也就是说,作业的育人功能是多元的。与之对应,加强作业管理应与体质管理、睡眠管理、习惯管理、特长管理、兴趣培养、人格教育衔接起来,而不是仅指向智育。

其二,“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是否定家长的育人责任。家长是教师的教育“盟友”,不是教师的“副手”。在作业管理方面,家长的职责是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为孩子完成综合性、实践性作业提供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作业习惯、完成情况与家长沟通,但不能安排家长检查、代批作业,也不能诱导家长给学生额外布置作业。

其三,“严禁布置重复性作业”不是否定必要的重复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是为了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保证学生的锻炼、活动、休息时间,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责令个别书写质量欠佳的学生适量重写,鼓励有书法兴趣的学生反复临写,要求学生就常错习题进行举一反三训练……此类训练属于个性化布置作业的范畴。

其四,“统筹作业总量”不是让各学科平分作业时间。统筹作业总量,有利于合理控制各科作业比重,改变作业配置中的不合理状态,促进各学科均衡、充分发展。学校要综合课表编制、学科特点、教学进度、辅导安排等因素,科学分配各科作业时间,而非简单地搞“平均主义”。

其五,“精心设计作业”不是针对作业设计行为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强调的是学生的使用实效,而非教师的设计行为。评价作业设计情况,要看作业是否能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求知欲望,而不是看教师花费了多少精力、查阅了多少资料、遴选和新设了多少作业。

其六,“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不是仅对书面作业的要求。要求教师全批全改,提倡教师面批面改,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艺体劳作业具有瞬时性特点,教师检查、批改具有很大难度,这也对教师创新、改进作业检查、批改、反馈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作业管理,教师是关键。布置作业要适切、适度、适量。适切,指作业内容要切合课堂、教材、课标、学生实际,不超前、超纲、超条件布置作业;适度,指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和阶段学习目标,避免偏难怪题和过浅训练;适量,指作业总量适合学生的时间,不搞低效、无效“刷题”。同时,作业批改反馈要及时、规范,为优化作业设计和教学方法提供精准依据。其中,整理学生的常错、易错知识点,建立班级和学生个人错题库,是精准作业设计、实现作业减量提质的关键。

加强作业管理,又不能仅靠教师。学科组、年级组要对作业统筹规划,班主任要协调作业总量,让作业编排从零散走向系统、从随意走向理性。学校要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严格作业管理要求,健全作业监管机制,避免作业布置失准、总量超标、反馈不足。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广作业管理先进典型经验,强化指导、督导,不断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让学校、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作业管理中;优化考试命题,给作业管理树立良好导向。家长要认真履行育人职责,在作业管理中不缺位、不错位。

当前,教育治理、教育改革呈系统化、科学化态势。推进作业管理,可借助课后服务、教学研究、课程管理、睡眠管理、体质管理、特长管理等力量,但囿于考试管理和教育评价等掣肘,难点、堵点甚多。让作业管理回归正轨,首先要转变相关主体的育人观念,建立并以教师为主的作业管理制度,让作业管理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正轨  正轨词条  育人  育人词条  误区  误区词条  六大  六大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