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藏族赛牦牛

  伴随着赛马,在康区玉树、在青海果洛地区、在甘青川交界的首曲黄河一带,赛牦牛也是赛马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因为这些地区盛产牦牛,是牦牛的家园。平时放牧、串门、去外地采购,人们大都骑牦牛。而驯牛、驾驭牛的难度要比驯马难得多,因此,牧人们把牦牛骑技看得十分认真,予以高度重视。所以,上述地方的牧人除赛马外,还流行赛牦牛。三两个牧人聚在一起,以牧场为赛场,以乘牛为赛牛,即兴而赛,一赛就是大半天。而在重大节庆中,赛牦牛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一头头赛牛,往往给节庆活动添加许多欢乐。

  牦牛性野,比起马来不那么驯顺。它们平时看上去疲疲沓沓,一旦牛性发作,便会竖起特角,瞪圆双眼,摆出一副决斗架势,连主人都不认。有时,它们还常常趁主人不在牧场之机,三五结群,逃到荒山野沟,一连十天半月不归,害得主人四处寻找。另外,牦牛一年四季随主人迁移,既无固定的牧地,也无固定的牛舍,故其识路能力远远不如马匹,单独活动时,也很少有循路而行的习惯。因此,凡遇大型比赛,赛手不仅要天天给自己的赛牛添草加料,而且还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调教,将如何掌据方向,如何加快速度,乃至如何适应赛场环境等,像教幼儿学步一样,一点一点地教给它们。但牛类因其固有的“牛脾气”,尤其是野性十足的牦牛,往往比调教马要难度大。

  赛牦牛无复杂的技巧表演,通常只以赛牛奔跑的快慢决定胜负。参赛的牦牛也无定数,少者三头五头,多的可达四五十头。其赛程一般为100或200米。参赛者对这项比赛都极为重视。正如赛马一样,胜者不仅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且也往往被视为英雄,不仅给自己带来莫大荣誉,也被当作整个部落的光荣。因此,每当参赛时,赛手们不仅个个穿上崭新的藏袍,而且还要将赛牛刮刷得干干净净,并在牛额前吊上红花,特角上绑上红绸,牛鞍上铺上红毡垫,牛尾上系上五色绸带,从头到尾打扮得花枝招展。

  正式比赛前,通常要进行一次预赛,一则为了让参赛的牦牛适应赛场环境,同时也让裁判和观众了解一下各头赛牛的基本素质,以便把正式比赛搞好。那些训练有素的牦牛,在奋蹄奔驰时,一对对特角尖刀似的闪着寒光,粗大的长尾高高翘起,腹侧及腿部的长毛随风飘起,再加上那一身五颜六色的披挂,远远看去,真如一团团伏地疾驰的彩色云团。其奔跑的速度,优美的姿态,皆不亚于一匹良驹。尤其是在数十头牦牛参加的集体大赛中,黑色的、白色的、花色的牦牛再加上各色装饰,足以使你眼花缭乱,很容易联想到野牦牛群惊奔时的壮观气势,以及古战场上“火牛阵”的场面和气势。

  牦牛毕竟是牦牛,“犟性”难改,有的由于缺乏训练,有的虽经过苦心调教,到赛场后因一时不顺,“牛性”发作,常常洋相百出,闹出许多笑话来。在集体比赛中,当它们云集在起跑线上时,有的左挤右撞,有的摇头摆尾,乱哄哄的一片,赛马时那井然有序的横列、严阵以待的阵容。在此你是很少能够看到的。当裁判员发出起跑令,有的赛牛奋力前驰,而有的尽管赛手两腿紧拍牛肚,口中吆喝声不断,手中的缓绳也抖动不停,但它硬是在原地打转转,或疲疲沓沓地不肯奔跑,有的甚至掉头向后跑。有的跑到中途,却转身向一旁冲去,任赛手把缰绳拉断,它也不肯回头,直吓得观众丧魂落魄,连滚带爬,四散逃命。更有趣的是,有的赛牛一直奔驰在前,但即将到达终点时,却停足不前了,使主人眼看到手的荣誉,就在这最后的几秒钟内白白丢掉。在大大小小的赛牛场合中,类似这样的笑话层出不穷。牧人们常说:“赛马看技巧,赛牛看笑话。”实际上,不少地方的牦牛赛,也正是为了取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藏族赛牦牛  藏族  藏族词条  牦牛  牦牛词条  藏族赛牦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