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规,爱,隐形的绳子——萨提亚感悟

感言:

我第一次见邱丽娃老师是在我们上馨心理咨询公司,当时邱老师睡完午觉,从我身边走过,亲切地对我笑着打招呼,我就自然地担任起了陪同的角色。我陪着她一起参观我们的沙盘室,不知怎的,我就很自然地开始分享我的沙盘成长记录,我感觉到邱丽娃老师好像非常感兴趣,津津有味地听着,恰到好处的回应让我的话开始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就讲到了萨提亚的双重束缚理论,讲到了我一直揭不开的谜团。到最后老师要回酒店了,我才依依不舍地送别她。我感觉这老师厉害,能量纯粹,没有界限,真实,和她在一起,我感觉安全,被接纳,被了解。对工作坊充满了期待。

工作坊中,有一个探测家规的环节。老师邀请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家的家规写出来,这对我而言是个大难题,我只写出了一条家规:不许哭,不许生气,不许有情绪。这个家规是经过小时候若干次被讥讽为小心眼的探测明确获知的。其他的,写不出来,从小到大,身边的朋友都特别羡慕我的自由自在。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从出生那日起,就象一只关在铁笼的雏鸟,动弹不得,可是这些隐含的规矩从何而来,却极度考验智商,在此,先向我的祖先们致敬:这家规的探索过程虽然异常辛苦,但够劲道。在探索的过程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技能。感恩。

在我的急切的呼救声中,丽娃老师给了我一个做个案的机会。我讲述着我将近15年为寻找解决办法而做的各种探索,却一直没找到核心的症结点。我们家是典型的"双重束缚"式的隐形家规,也许已经流传了很多代,我通常能感觉到一些言语与情绪互相矛盾的信息,这让我相当惧怕"潜规则",相当惧怕不清晰,这种感受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清晰会让我相当地退缩。

丽娃老师耐心地听我述说着,她开始将我的描述凝练成可能的家规反馈给我。在听到其中的一个家规后,我突然开始剧烈地咳嗽。丽娃老师后面再向学员讲解时,特别提到了我的这个身体反应。咳嗽差不多平复后,丽娃老师的又一句话让我感觉胃部相当的难受,丽娃老师让我去感受那是什么?我说象建筑用的泥青,踩下去就很难拔出来,我又感觉胃部有一团乱麻似的绳子,我好想抽出倚天剑斩得片甲不留。粘连,好烦躁的感觉。丽娃老师让我深呼吸,她开始翻译我的家规。

我开始冒出一句话:我的父母不想让我到任何地方去,永远不要离开他们。我的父母从没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可是此刻,感觉是如此地清晰和准确,所以,当我要往前走时,家里就会出状况,可是症状与家规之间已经相去甚远。

她让我尝试说出更隐含的家规,那个禁止令。在这里我花了些时间,才蹦出那句话:我不能与任何人亲密超过我的父母。

当我听到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简直是激动不已。

是的,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与任何人更亲密都会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这就是我经常在关系上遇到的困难,还有一直形影不离的隔离感。因为担心被视为背叛,当与父母链接不佳时,与其他人的链接肯定比这个不佳更糟糕。

接下来,丽娃老师开始邀请我改造我的家规。于是,一次次,当我终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说出:我可以和任何人亲近,就象和父母一样亲近时,我感接下来,丽娃老师开始邀请我改造我的家规。于是,一次次,当我终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说出:我可以和任何人亲近,就象和父母一样亲近时,我感觉我人生的九曲连环套终于在丽娃老师的帮助下解开了。

谢谢你,邱丽娃老师,我也愿承接你的愿力,尽心致胜,传播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帮助每个老孩子找到隐藏的桎梏,最终找到自由。 

——邱丽娃的萨提亚工作坊学员涂涂

课程图片:

在4天的工作坊里,伙伴们在这充满爱与感恩的场域中学习着、感受着、体会着、领悟着各自的精彩与感动的人生,在短短的四天里,伙伴们彼此间就像”隐形的绳子"一样,相互牵绊、相互滋润。这是一场学习与自我成长的盛宴,每一瞬间都值得我们深思与感恩——感恩有你!感谢邱老师的教导与陪伴!

工作坊结束后的两天晚上还会有练习,而且还可以带上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就像邱老师送给每位伙伴们临别前的礼物,让伙伴们摘下“帽子”(自创冥想:侦探帽),带着收获与资源,回归到生活中,让工作坊的滋养慢慢地渗入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伙伴们的生活。在此,感谢邱老师带给伙伴们的感动!

10月23日-26日,慈爱的邱丽娃老师又再一次来到广州,看望萨提亚的家人,开办“萨提亚家庭治疗工作坊”,帮助更多的人和家庭疗愈。

有意向的朋友快快报名哦!联系方式:15989291891  郭老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规  家规词条  绳子  绳子词条  隐形  隐形词条  感悟  感悟词条  
综合

 不开心时,问问自己12个问题

压力不断袭来,让我们陷入烦恼,怎样才能甩掉这些包袱呢?不开心时,问问自己12个问题,也许只需一句话就会让你释怀。 我照顾好自己了吗?很多时间,我们会因...(展开)

综合

 关于我们

“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简称“友谊心友”,成立于2001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心理门诊柏晓利医生倡导成立,与众多热爱心理健康事业的人共同打造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