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案例督导要不要解决学员的情绪问题?

文 | 周弗逸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助理

在精神分析学习的过程中,参加团体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团体学习分为动力小组和案例督导,很多人觉得,只需要在动力小组中处理学员们的情绪问题,而不需要在案例督导中进行,针对此观点,本人并不赞同,因此以不久我参加的一次精神分析学习为例,对此观点进行辩驳。

不久前,我有幸参加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精神分析培训班,来自西方的老师组成学习小组,专门对学员们的案例进行督导,这本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因为那些不和谐的心灵曲调,让这次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给很多同学留下了心灵创伤。

相比其他小组,用长达3个小时进行学员之间的自我介绍和相互了解,我们组仅仅花了半个小时,所有的同学在别人眼中都是平面纸片人或者是幻想存在物,同学之间充满了猜测和不理解,以至于上课不久,便频频被大家的窃窃私语、低声交谈打断。而当大家观点相悖的时候,有同学多次提议,老师先解决一下本次的动力问题,但是老师说——that  is  my style,即只在小组中,进行案例讨论,不处理大家的情绪问题,于是just so so。而课程进行到第二天的时候,有同学提议,这次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是情与理的交融,因为精神分析不是简单的学术讨论,更是情感的学习。但是,当这名同学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即招来同学之中异样的声音——你的要求太独特和个人化,不应该考虑。给予这一回应的,是永远围绕在老师身边,直接用英语和老师呼应相和的学霸们,老师的每一句言语都能激起学霸们颔首点头微笑,而学渣们只能在另一头远远观望。

磕磕碰碰的学习进行到后面,团队的张力越来越强,很多时候矛盾都一触即发,但是老师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她根本就没有感受到,她以为西方人和东方人不是同一群人。而同学们各种见诸行动,有的走神,有的不来,有的迟到,还有的干脆到别的组蹭课。

而最后将整个团队矛盾大白于天下的,是给老师送礼物的事情。由于别的小组凝聚力比较强,加之老师们都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老头老太,作为礼仪之邦,送点小礼物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高明之处。偏偏到了本小组之后,有的同学愿意送贵的,有的同学要送便宜的,有的同学认为给鬼佬送东西简直就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因为西方文化中,鬼佬根本就不CARE这个。于是,这位悲催的美国老师最后只得到了一点小小不成敬意的礼物,那还是两个多事的同学漏夜去赶制的,而且分明这两个同学只愿意把送礼物当成是个人行为,而不愿意是集体行为。

这个小组矛盾多多,包括在大家想找老师继续越洋督导的时候,也有同学马上站起来,我们是会英语的,他们是不会英语的,浪费的时间、翻译的工资怎么分摊?

所以,单纯的案例讨论要不要花时间解决一下,大家的心理动力问题?我认为是需要的。在人们所有的矛盾之下,是共同蕴藏的人类宝贵的情感宝藏,即共同的悲悯之心、共同的渴望被理解、被看到、被爱。只是当浮于表面的矛盾此消彼长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花一点点时间来表达、言说和彼此接纳的。而这一趟心理动力课,如果举行的话,正是非常真实的教学实践的翻版,即大家所有的幻想、言行,都不过是昨日的情景再现,处理好此时此刻,也就解决了昨天和未来。

而且,当大家的情绪张力如此之大的时候,导致集体的情绪焦虑,于是即使是再好的案例、再好的分析,也有人走神、离开或者是心生怨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督导  督导词条  学员  学员词条  要不  要不词条  情绪  情绪词条  案例  案例词条  
综合

 击溃不良心理的6个“自我”

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出现不良的心理时,你是任由其随意的发展、泛滥吗?还是积极去调整化解呢?1、自我合理宣泄合理宣泄可以包括倾诉、痛哭和写日记,此外还有唱歌、吟诵...(展开)

综合

 心理案例:老“浪子”要回家

十年前五十岁的父亲,是家族企业的董事长,资产数百万,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突然迷上了一个“狐狸精”,要与妻子离婚,态度坚决并离家与之同居。大学刚毕业、在家族企业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