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事业的三个层次

公益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公益与慈善行为表现得极富争议,不仅是一般老百姓,就连很多公益从业者对此也表示“看不懂”。在此我们需要一个理解当今公益事业的思考框架,帮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公益现象,也让公益界的朋友们更深地思考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公益的意识层面,即提倡人们拥有一颗向善之心,去关怀他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人。这与很多宗教的思想与原则是一致的。

 

 

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均衡,群体与群体之间(比如穷人与富人),经济与环境之间,难免会出现落差与矛盾。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将人们关注的问题从自身的利益延伸到到公众、社会的利益,即公益。倡导公益,就是公益意识的推广,即鼓励人们更多地关注,并且参与到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活动中。

 

 

第二个层次是公益的技能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讨论的是公益的技术、方法和效率。做公益也要讲方法:同一件事,做的方法不同,效果可能大不一样,有时候方法不当,还可能好心办坏事。

 

 

曾经有一家海外食品公司,将旗下一批高端的奶粉通过一个公益组织捐给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提高当地小孩的营养。但是这个项目提案被这个公益机构拒绝了。咋一听这似乎是一个不合情理的决定,免费的东西,而且质量也不差,为什么不要?但是这个公益组织有更深如的思考:小孩子对食品是容易产生习惯和依赖的,如果吃惯了某一种好的奶粉,那么万一吃完这一批以后小孩子不愿再吃普通奶粉怎么办呢(尤其是从好的产品到不那么好的产品)?对于接受捐赠的家庭,收入支撑不了这样的产品,但是接受捐赠以后在心理上、小孩子的口味上可能都会产生更高的要求,反而让这些家庭体会到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压力。

 

 

在一次给干旱受灾地区的家庭送水的项目中,执行该项目的公益组织人员就“到底是开车把水送到每一户家庭门口”还是“放在某一个地方,让村民自己来搬”产生了争执。后来还是决定采取第二种方式,以避免让当地人产生什么都不干,饭来张口般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

 

 

同样,在面对街边乞讨小孩的时候,有人看到这些小孩可怜,立刻就给钱,而有的人则坚持“绝不应该给乞讨小孩以钱”,因为这样更会助长利用小孩来行乞的风气。当一些“操作人员”发现拿小孩子行乞更容易拿到钱,那么就会想用各种手段,利用更多的小孩来挣钱。你可能看到新闻报道,在内陆一些地区小孩被“出租”到城里当乞丐,甚至还有被拐卖的小孩遭受摧残,被迫行乞,以便更容易打动路人……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并不是有爱心就一定能做好事。做公益不仅仅是靠一份爱心,更需要对问题全面的把握,同时要考虑到方法、效率以及对各相关方长期的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公益的思想层面。公益事业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遇到怎样不同的机遇与限制,同时又会对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如今,在经历经济改革以后,社会改革才刚刚开始。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公益事业发展的走向如何,对民众应该采取怎样的引导,这些公益领域的上层建筑,不仅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公益从业者应该去探索、把握的问题。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后,民间才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我国的公益事业则似乎是伴随着一个偶然事件(2008年的地震)才突然爆发,所以我们看到,流入公益领域的资金的每年都有巨大的增长,但是这笔资金在公益界分配的合理性,公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老百姓对公益事业的理解都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因此在第三个层面,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做事的方法和效率,还要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公众的引导。

 

 

我国的公益事业,从真正意义上讲,起步才只有几年的时间。在这样一个公益事业的初级阶段,给社会大众讲公益的第一个层面,大家都理解;给大众讲第二个层面,很多人就不太能理解;而谈到第三层面,那离公众的理解就更远了。

 

 

而当我们明白了这三个层次的概念,再看很多公益现象就清晰得多了。现在有些企业家做慈善,到灾区或者贫困地方大把、大把地发放现金,有人高声喝彩,有人直言鄙夷。有“作秀论”贬低这种行为,认为噱头大于实质;也有“实效论”支持之,认为“只要做了事实,管他到底是不是为了作秀,总比没捐要好”。在此,我们可以从公益的不同层面来看:从公益的第二个层面来讲,这些行为对公益事业绝对是有害的,不讲方法,以个人喜好做决定,甚至给一些受助对象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但是从公益的第一个层面来说,这种行为又带动了其他人,至少一部分人去关注弱势群体,捐资行善。所以说这样的行为并非好坏难辨,而是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影响。恰恰是因为我们还处在公益的初级阶段,很多人即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还处在独善其身的状态,所以这样的行为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而在下一阶段,我们需求的则必定是讲求科学方法和效率,能给他人以指导的公益榜样。

 

 

那么从公益的第三个层面来看,目前我们公益界对大众,尤其是对富豪阶层的公益教育与引导做得不够(当然,我们毕竟处于公益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样,对于大众媒体如何报道公益事件、评论公益事件,公益界所给予的支持与引导也做得不够:常常是一些片面的媒体报道,让老百姓越来越看不懂,或者更加鼓吹了一些人花钱作秀的动力。这一点我们也容易理解,就像30年前刚刚开始经济改革的时候,又有多少大众媒体能够写清楚一些企业的转型实践与投资行为呢?而当时的商业环境,又何尝不是充满了投机、盲目的扩张,甚至一些连后来成功崛起的商业大亨当初自己也说不清的“乱来”呢。媒体与公益的参与者一样,都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目前有基金会已经开始着手对企业高管、富豪阶层进行慈善教育,对大财团进行家族基金会设立与管理的启蒙。也有机构开始尝试对大众媒体展开“如何分析公益行为、报道公益新闻”的培训。而这些正是当前公益事业所需要的。

 

 

 

 

 

[作者(Edward TiAnderson)系视野中国青年教育交流协作会(China Youth Education Assistance)创始人。联系:thissited@126.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事业的三个层次  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词条  层次  层次词条  三个  三个词条  
公益

 2011:中国民间公益元年

因为今年4月22日我的那条微博“从今日起到4月30日 00:00分,凡转一次本微博,我将为张妙女士的女儿捐助1元人民币,有愿意转?!”我被新浪微博评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