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反思黑色乡愁的歧视情结

     

       原标题:透过黑色乡愁,嗅到歧视味道

 

       今日《南方都市报》刊出重磅调查《黑色乡愁:非洲人在广州调查报告》,引起很多人关注和赞赏。其实,近5年来,无论广州本地媒体,或是国际媒体,都曾大篇幅报道过广州非洲人这一群体的历史和现实,但像南都此篇报告这样,立足于204份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社会学方法做出报道的,仍属第一例。

 

       笔者亦相信,凭借南方都市报的社会公信力,此份报告将大大有助于广州乃至全国人民进一步正确认识广州非洲人群体。诸如报告中所提及的“别以为非洲人很穷——近两成受访者月入超3万”等调查结果也将大大厘清广州非洲人口的真实面貌,并将进一步推动广州人摒弃对非洲人口的一些歧见和误解"。

 

       然而,针对此份调查报道的一些细节,仍有值得商榷之处。这些细节往往于不经意之间透露出,广州这座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城市,在面对非洲裔群体时,我们的知识还不足够,我们的态度和方法仍有颇多反思之处。

 

       文中提及在采访广州非洲人口时,“南都记者遭遇拒绝的比例超过50%,因为有很多人因为听不懂或者看不懂英文而放弃接受访问,所以此组数据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广州所有非洲人群的实际现状”。事实上,如果此一调研报告在一开始便拟订英语和法语两个语言版本的问卷,将能避免这一问题。50%这一数据,也正好说明了广州非洲裔人口的来源情况。大约5年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一份调研报告便提出,在广州的英语和法语非洲人口比例大约对半。

 

       在中国人的经验里,英语是世界语,学会英语可以通行世界,但就非洲的语言使用情况而言,法语显然是第一大通用语种,非洲53个国家和6个地区中,有26个国家通用法语或者把法语列为官方语言。这些国家大部分位于西非和中部非洲。《黑色乡愁》调研报告恰恰也显示出,“按区域来分的话,来自西非国家的受访者占大头,达40%”。如果调研报告一开始设计法语问卷,效果一定会明显不同。

 

       也许有朋友要问,这些非洲人如果连英语都不会,为什么还要跑到中国来做生意?如果学好英语才能闯世界,那么全球贸易大概不会发展如此迅猛。笔者在非洲国家摩洛哥、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和突尼斯都分别遇到过只能蹦出英语词汇,但却往来广州和义乌多次的非洲商人,这些可以操流利阿拉伯语、法语或斯瓦西里语的商人们凭借的正是一口商业冒险的真气,沿着迪拜、吉隆坡、香港这样的路线到了广州,带动了中非贸易。这一情况,其实正像大量几乎完全不懂任何外语的中国商人冒险落脚非洲一样。

 

       报告另有这样一段话“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一个外地人第一次来广州,当他从火车站出来以后,你蒙上他的双眼将他带到小北附近,当他睁开眼睛后看到的景象,可能会以为自己到了非洲’。”其后,报告撰写者紧跟着说道“这话并不夸张,越秀和白云是非洲人在穗集散地,这次的调查结果证实了人们这个印象。”在笔者看来,这个玩笑恰恰是“夸张的”,这次的调查结果事实上也么有证实这个“印象”。事实上,这样一种因为肤色而将某一地区特殊化的方法,代表着一种闪烁其词或者并不自觉的种族主义,这恰恰是需要警惕的。非洲人口显然远远不是小北一带的多数人口,那里的主人仍然是中国人,但近些年诸如“巧克力城”、“黑人区”这些说法屡见不鲜,造成新的事实上的奇观与污名。

 

       可以反问的是,在广州的CBD珠江新城,因为高档写字楼和高端酒店密集,近年来“白人”——如果我们必须得用肤色来命名人群的话——也越来越多,那么广州人何曾听说珠江新城成了“欧洲”或者“北美”呢?中国人在面对不同肤色时的区别对待意识,其实是根深蒂固的,只是这一点我们一直不愿意承认。

 

       但《黑色乡愁》调研报告中,事实上以铁的数据证明了我们身边“种族主义”的存在。204份问卷中,70%的受访者承认被的士拒载过,其中最重要的拒载理由竟然是“非洲人身上的体味和香水味让人不习惯”。这几年在广州,除了见到空驶的出租车在非洲裔打车人面前疾驰而过的画面,笔者也曾在公交车上见识过因为非洲裔人士落座,旁边座位的广州人迅速站起而不愿意与他同坐的画面。对于一些中国人而言,浓郁的香水味固然会造成困扰,但拒载和不愿同座这样的行为,显然可以归作种族歧视之一种:气味的种族主义。值得一提的是,调查问卷以确凿的数据显示出:“差不多三成受访者认为在广州遭受误解,仅仅因为非洲人肤色”。

 

       从1997年金融危机非洲商人开始进入广州起,快20年的时间了,非洲人口从未真正进入广州的主流生活。这些就像中国在非洲的商人群体一样的人口,绝大多数一直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做他们自己的生意,过他们自己的生活。除了以提防与猎奇的心理琢磨他们究竟是谁,从哪里来,在这里干什么之外,很少有社会力量去多方位关注他们,去思考一下他们究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多少的商机——哪怕只是买卖服装,很少有人去主动扮演沟通的角色。

 

       也难怪,根据报告,“遇到困难找中国人的不足两成”,且“超半数受访者不想定居广州”。如果非洲人选择了广州广州这座国际商业城市的荣耀和机会,那么最终他们对广州广州人产生出如此的态度,恰恰映衬出了值得我们反思的那些事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反思黑色乡愁的歧视情结  乡愁  乡愁词条  情结  情结词条  歧视  歧视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黑色  黑色词条  
公益

 草根NGO们的纠结

“我想尽一切办法想留住他,可就在上个月,他还是走了。”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姚越近日非常遗憾地告诉记者,红枫虽然创办20多年,但至今无法给机构员工提供...(展开)

公益

 医药价格政策“放”字当头

素来负责医药价格限价政策的国家发改委开始主张逐步放松管制,而对医药价格的形成同样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人社部,却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 最早的...(展开)

公益

 请牛钉和教授相互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剑拔弩张的较量之后,人大教授张鸣炮轰大学官僚化和重庆最牛钉子户维权事件都逐渐淡出新闻媒体的视线。这两个事件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也都是对某种权势集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