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会工作经典理论之优势视角

一、起源

       优势视角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其概念框架是基于对缺陷模式的反思而建构起来,它的核心是对案主优势和资源的洞察。

       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Weick, Rapp,Sullivan和Kisthard发表《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

       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编写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

       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激烈转向,思想来源于:1对病态模式的反思与批评;2抗逆力的研究;3寻解治疗。

 

二、含义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不是专注地集中于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认为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作为社会工作者要从发现,开发和利用案主优势和资源出发,与案主一同探寻促成案主改变的所有有利因素,并协助案主运用这些优势实现目标。

 

       核心理念: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全新工作理念。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

 

三、优势视角的基本假设

1、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其巨大力量和独特优势

2、贫困、创伤、歧视、困苦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3、与案主合作,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案主

4、工作者必须对案主保有高度的期望和信任,认真对待他们的希望、憧憬和价值。

5、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6、照顾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工作者须以关怀、照顾和脉络促进为己任。

 

四、基本概念

1、优势

       优势视角:优势视角认为人有巨大的潜能与力量,使人们可以去直面不幸,超越自我与环境的限制。所谓优势,不仅包括个人的品质和美德,如幽默感、关怀心、创造力、洞察力等,还包括个人的技能,如演奏乐器、讲述故事、家具修理、写作等,甚至包括社区中的环境和资源。丹尼斯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

(1)个人的优势: 个人具有三大基本优势:热望、能力和自信(Rapp.1998).

热望:热望即“想做什么”。包括个人的主体性得到确认与发挥,具有自觉且能够主动追求求与达成目标的意识,还包括个人在社会中获得角色以展现自己,以及与他人维持和谐友好的关系等。

能力:能力即“能做什么”。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才能,才能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天赋、聪敏、各种技巧、精通某项事务等,这些能力可能已被表现,也可能未被发掘,有些能力是先赋性的,有些则是后天努力得到的。

自信:自信即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程度。

(2)环境的优势

       环境资源主要是指社区资源,Rapp教授曾提出一个观点:我们不是要去“整顿” 个人和社区,而是去“扩大”个人和社区的优势

环境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资源、社会关系和机会。

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住房、 花园、 交通工具、 图书馆等;无形资源指自己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他人代劳之事,如有人提供交通服务、 家政服务等。

社会关系: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是一项无形的环境优势, 按照生活空间的远近划分为亲密伴侣、 熟人网络、 社区。

机会:机会代表一种可能性,一个等待填入的空间。社区是机会的主要来源,有待根据个人的才能去发掘、开创和媒合。

 

2、抗逆力(resilience)

       抗逆力是个人自我纠正的取向,是弯曲不折或弯曲之时可以反弹的能力。抗逆力使那些被视为处于危机状态或者弱势的个人、家庭或社区等各种服务对象直面身心内外的挑战,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

       抗逆力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求助者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是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抗逆力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抗击逆境的潜质,人在面对危机和困境时,潜质被唤醒,生成为应对困难的力量。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

       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使人在遇到挑战甚至危险和非常严重的危机后仍然能顺利地反弹复原。

       这一概念主要应用于边缘青少年、家庭治疗和精神病人等领域。

 

抗逆力的构成要素:

       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包括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内在优势因素(I am):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

       效能因素(I can):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定等。

 

3、成员资格 (membership)

       成员资格是指人归属于某一团队或者团体及由此而来的身份、权利与参与。优势视角认为没有成员资格便有被边缘化、被异化和被压迫的风险。

       优势视角要求社会工作人员承认所有的服务对象与自己一样,是一类成员,并享有与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而不是将其身份边缘化和异化。

       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

 

4、悬置怀疑

       社会工作者应该悬置对服务对象的怀疑,以充分信任的态度去建构新的专业关系,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并以此为基础去协助服务对象创造新的生活。

 

5、增能

       西门(Barbara Levy Simon)1994年讲增能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削和压制的人群。

 

五、优势视角助人原则

       1. 助人过程的首要关注点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而非其诊断、缺陷、症状和缺点。

       2. 助人关系应该是合作的、相互的和伙伴性的关系---一种与他人一起共事的权利,而非一个人凌驾于另外一个人之上的权利。(案主≠病人;社工≠专家)

       3.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其自我恢复负责。

       4. 所有的人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5. 以优势为本、以案主为中心的方法鼓励助人活动应置于社区内的自然场景之中。

6. 整个社区对服务参与者而言应被视为蕴藏着无限潜在资源的绿洲。在进行正规的精神健康治疗或者提供正式的社会服务之前,应优先考虑原生的资源。

 

六、优势评估

A、认知

1、从自己的文化、群族角度理解对与错

2、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持开放态度

3、推理过程容易琢磨

 

B、情感

1、与情感具有联系且在受到鼓励下表达

2、对亲近的人表达爱意和关心

3、显示一定的自制能力

 

C、动机

1、遭遇问题情景时,不逃避、不隐藏也不否认问题

2、不希望依靠别人

3、通过知识、教育和技巧提高自己

 

D、应对

1、在处理家庭危机时有持续性

2、有条理

3、对决定有一致的执行

 

E、人际

1、有朋友

2、试图理解朋友、家人和他人

3、为朋友、家人和他人作出牺牲

4、外向、友善

5、值得信任

6、热情接受他人

7、聆听他人

8、主动表达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工作经典理论之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词条  视角  视角词条  优势  优势词条  理论  理论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