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窦瑞刚:漫谈社会化媒体下的新公益模式

全球已经卷入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头,其实关于什么叫新媒体,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的非常精准了。我们把新媒体统称为社会化媒体,或者是SNS媒体,大家最熟悉就是微博,我们来看一下以互联网中心的社会化媒体的形式。中国是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11年12月份中国已经有5.13亿网民,其中收集网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是3.56亿,已经是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

同时可以看到互联网的普及国家,尤其跟美国、韩国、日本,已经达到了80%,而我们是在38.39%,所以还有40%的增长空间。在所有的社会化媒体,或者是新媒体当中,微博又是迅速崛起的一个新兴。

我们看到收音机达到5千万用户达到了38年,推特达到5千万用户用了3年,我们的微博实际上是模仿了推特,腾讯微博用了4个月,目前已经超过有3.4亿的用户。

到底是谁在上网?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年龄来看,他们其实是中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基石。10-39岁的用户群应该占据了将近80%以上,20-49岁的用户群也占70%左右,所以他们既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中国现在的基石。

像中国改革开放一样,他们正在逐渐走向富裕,有3.8%的用户收入是8000元以上,5%的用户收入在5000-8000之间,13.5%的收入在3000-5000。还有一个统计数据,中国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基本上是100%。

二、社会化媒体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提到社会化媒体其实提到了刚才的微博以外,其实是大量的运用,这是典型的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图,它实际上包含了网络游戏、电子商务、视频、分享、点击、轮班、微博以及社网站,相册、应用、博客、微机百科等等,包括百度、新浪,以及QQ等等。实际上我们有大量的应用,这些大量的应用是社会化媒体,实际上是一个自由、公开、平等的平台。

每个人在这个平台上都可以制造内容、参与分享、交流对话、参与讨论,社会化媒体的核心是以兴趣为核心纽带的半熟人的关系链,一个是社会化媒体实际上是人际关系链,这些平台后面是一个一个人的,这些人通过网络链接在一起,因为是半熟,不像刚才刘忠祥局长讲的,以前中国的公益是通过熟人宣传。同时这些人是由于自己的兴趣聊,主要是由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爱好。所以是一个泛的关系链,可能有真实的人际关系链,还有基于地域、兴趣、老乡会等等这些一些,以及兴趣建立的虚拟关系链。在这个人际关系链中是一个弱关系,就是相对于我们的父母、朋友、同学来讲相对弱一些的关系链。

社会化媒体内部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实际上是人性中的分享和给予,就是为什么哪些人要上网,要在网上分享、贴图、发微博,是因为他在分享和给予的过程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你会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会在微博上,以及社会化媒体上我们可能很多人真的闲得无聊,因为分享是给予我们每个人获得价值的基础。你想想你的价值所在到底在哪里,除了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好的员工以外,你如何来体现你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其实就是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所以这也是互联网,或者是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就是给予和分享。

社会化媒体在表现形式上是什么呢?是去中心化和碎片化了,就是和我们传统的蛛网相比,我们都知道有一首诗叫蜘蛛稳坐八仙阵,只要有同志进来就能够做到,这实际上是传统的权利架构,从上倒下层层传递,有一个中心枢纽。我们社会化媒体是没有,是由无数的小中心连起来的,但是它是无数以兴趣、以半熟人为核心的,不再有以前的那种权威的存在,所以是去中心化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更多人是出现碎片的时间,他是用碎片的时间,人被人分成了以一个一个兴趣的小圈子,不再是中国传统的一元大统一的社会,以前我们就穿一样的衣服、只有一个标准的方式,现在它实际上是碎片化的,他的表现形式是碎片化,时间利用方式是碎片化了。

社会化媒体,尤其是我们今天在论坛上反复在讲去年的风暴,我们叫“信誉风暴”,从郭美美事件从社会化媒体,微博引发的,发现网络爆发的公众事件都有一个特点,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我经常说你在网上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为什么人性复杂?在大量的公众事件中背后是人,因为网络链接了一个个人,人都是一个多面体,很多公众事件的背后推动力是人的内在情绪,人的情绪需要一个表达窗口,而刚好那件事情成了表达事件。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躺着都中枪的非洲希望工程事件,非洲希望工程事件,已经开展了很久,为什么那时候忽然成为一个社会化事件被报道出来,其实根本是出现了校车事件,中国出现了校车事件,同时我们发现我们给马其顿捐了很豪华的校车,然后又看到北京的农民工学校被拆除了,这三件事情同时发酵就形成了中国有大量的弱势群体没有被救助,中国的孩子校车那么危险,但是你却去捐了马其顿的校车,它体现的是公众对这种不公平,或者是被忽视的一种看法,往往背后是这样的情绪。

郭美美事件,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不信任,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是对生活的某种程度不信任的时候,其实公益组织是最弱势的,政府有各种办法制裁批判他的人,企业可以告他,可以告他诽谤,可以打官司,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实际上公益组织的这种信任危机很多时候承载的是这个社会的信任整体的一个载体,所以我说在这里可以看到在社会化媒体积攒了很多的情绪,体现的是中国这个社会背后人性中沉淀的这种情绪,背后人性复杂的东西的曝露。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到底对社会,以及对公益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改变?其实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化媒体本质是被新技术链接起来的“认知赢余”缔造草根的群体智慧的释放,这可能是公益组织对社会化媒体最好的诠释。

第一,“认知赢余”随着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提高,你会发现有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大量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构成知识赢余的。

第二随着智能化技术和智能化终端的出现,我们原有的专业正在被消灭。比如最典型的,原来我们干传统媒体的,你要去采编一个新闻,如果是报纸去采编一个新闻一般会出动一个是文字记者、第二个是摄影记者,但是你们哪一个报纸再也不会了,因为原来拍照是非常专业的,但是现在你发现每个人用我们的iPhone智能化终端就可以从视频、照片、一系列的信息流制作。我们利用这样的工具,利用我们本身的受教育能够做出大量的东西来,所以才会出现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大爆炸和内容大爆炸,认知赢余被互联网链接起来,最终会缔造的是群体的智慧,或者叫草根的智慧,无数多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认知赢余最终起到释放来自群众的力量。

web2.0、P2P、数字家庭技术,现在拿一个智能终端打开,你现在在哪里就可以被知道,所以这个实际上是每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网络虚拟的人通过互联网、通过智能终端随时随刻链接起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子媒体

媒体,或者是社会化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到底在那里?传统的媒体是一个信息是一对多,单向的,是经过编辑和以专业化的的交流方式。报纸是通过专业的编写、专业的排版传递给你。社会化媒体是用户间多对多、去专业化,可能每个人都不够专业。饭媒介不可以码字,还可以用视频、语音、多种形式来跟你进行交流。所以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多媒体的自媒体,每个人都成为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观点。所以每个人都也成为了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

当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智慧都能够被展现出来,用无数的草根的智慧最终被互联网集结起来,如果能够有效使用就是草根的群体的智慧。所以社会化媒体的力量就在于普通草根民众力量的一个聚变。社会化媒体就是新媒体为普通民众赋予了权利,因为我们在的权利主要是行政权利,政府、行政机构一层层传递出来的,但是你会发现在社会化媒体权利正在被草根化,谁能够有效的使用社会化媒体来发出声音,又可以吸引足够都的人团聚在他的小的中心化周边,他就拥有了实际上的权利。实际上新媒体和新技术为草根赋予了权利。

赋予的权利是草根的崛起和草根的兴盛。有专家提出一个公式,叫模仿量子说,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是开放的资源和开放平台,在这里通过这样开放资源和开放平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每个人都是提供细小的观点、微小的内容,最后汇聚成洪流和巨大的分享。

社会化媒体营销公益,是被互联网、新媒体夫权的草根力量的云集。我们看一下社会化媒体和公益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提出一个概念用社会化媒体来营销公益,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公益组织领导人都反复的在讲“公益营销”,很多人在提“公益营销”,因为有太多的企业、太多的公益组织提供“公益营销”。

“公益营销”这个词实际上是公益关联的行销行为的简称,其本质是企业的营销行为,或者是企业的推广行为。我认为实际上在中国目前当下最紧迫的是需要推广公益,公益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小众的话题,我们公益的土壤非常非常的贫瘠。所以大量我们做的,或者是沉淀做的好事别人没看到,但是出了一个坏事就全世界都知道了。所以最终现在干公益的人都好像成了过街老鼠一样。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公益,公益组织到底为什么存在,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认为实际上公益组织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综合方案提供商,是在政府第一部门、市场第二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但是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往往是第三方购买的,一般是由前二个部门,政府或者是企业需要购买服务的人。所以我们有两个核心用户,一个是捐赠者,也是我们的客户,给我们钱;还有一个是我们的最终的受益者。

这里有一句话我们“不要给我们东西”,我们要的不是衣服,我们要的是外表。我们到底提供的是什么?客户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这里有一个马斯乐理论,是因为我们解决了生理的需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发出声音,因为每个人都感觉到不安全,随着吃饱、穿暖,但是没有安全感。而公益本质就是提供这种需求,我们现在都像一群在“吃母猪奶的孩子”,我们真的就像上午金锦萍讲,我们真正在帮一些人。(名字)在反思希望工程20年的时候,希望工程20年积累了57亿,真的是杯水车薪,能修上海5公里地铁而已。

所以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是这个的最后的信任和温暖,我们用行动激发人性中的大爱和思维,构建这种关系。构建这种关系最重要的是信任,我们都讲了太多信任的问题。

我最后其他内容就不讲了,如何来建设信任,如何用社会化媒体来建设信任?我们已讲了太多的痛,我们恨不得把自己扒光了给你们看我是清白的,但是没人看,你们的财报、宣传活页有人看吗?没人看,所以你把自己脱的再光也没人看。所以怎么能重建信任,只有在人际的互动中完成,只有让他关注你,你最终才能改变他的看法,所以我认为对于公益组织来讲,我们的产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让观众关注到你在做什么,并且参与进来,做你的志愿者,给你进行捐赠。他做志愿者也好、做捐赠也好,实际上都是你的参与者。这个时候你要统一他,你要告诉你的项目做得好、做的不好,这样会改变对你的认识,你想让一个同志对你改变认识,就是让他了解。社会化媒体就是人和人之间互动的关系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漫谈  漫谈词条  社会化  社会化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