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主报告】建设公益共同体

       以成员认同共同的价值观、拥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强烈的归属感为基本特征的“共同体”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新的语境下,共同体一般是指一部分人一旦发现他们具备了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共同的价值观、情感或职业,那么在这种相似性的影响下,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相互吸引、相互寻觅、相互交往、相互结合,这样一个拥有特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归属感的群体就在社会中慢慢地形成了。这种共同体在社会参与、利益表达、自治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公益组织的数量和类型逐渐增多,活动领域逐渐拓展,公益部门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始互动,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许多公益活动从最初一家组织的孤军奋战逐步走向多家机构在某个或某些地域,或某个领域内的联合行动。今天,中国公益部门已经越过了“单打独斗”、“一盘散沙”的阶段,进入了建设共同体的阶段。中国公益部门的内部交流、合作、联合呈现“井喷”态势,各式各样的共同体从生根发芽的雏形阶段,走向了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中国公益部门内的共同体已经在公益组织的专业性、能力,行业自律,行业自治,维护行业利益,表达利益诉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公益部门共同体可能会越来越多,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显着。

       针对这一现象,以及当前和未来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5)》推出年度主报告,总结、分析公益共同体及其特征,梳理其发挥的作用,解读背后的原因,评价其发展状况,展示当前以及未来中国公益部门发展的真正面貌。

       报告认为,公益共同体是指在中国公益部门内部、以公益组织为成员而结成的、认同共同的价值观、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具有归属感的集体或集体组织。其核心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共同的价值观,二是共同的行为规范,三是归属感。

       公益共同体公益组织,以及对公益部门两个层面均发挥了作用。在对公益组织的作用方面,公益共同体使得公益组织获得学习和成长机会,保护和支持,并延展自身价值;在对公益部门的价值方面,公益共同体增强了部门整体力量,提升行业自治和自律水平。

       公益共同体形成的原因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包括公益组织的内在需要,公益组织借助共同体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公益部门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以及出现了思想先知和行动领袖;外部原因包括来自政府、社会、海外三方面的影响。

       报告最后对公益共同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中国公益共同体的共同的价值观已具雏形,但是行为规范还属于外在的东西,公益部门还处于分裂状态,无法建立统一的归属感。公益部门共同体的发展代表着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走向。一代接一代的公益组织进行公共倡议,促成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确立,推动共同体的发展。过去、今天和未来,公益共同体正在而且还将继续发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共同体的功能,推动整个公益部门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促进中国的整体发展。

[引自《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5)》,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与公域合力管理咨询编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主报告】建设公益共同体  主报  主报词条  共同体  共同体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  
公益

 商标:公益传播的无形价值

各位公益组织小伙伴们新年伊始,大家是不是又开始了新的忙碌为做好项目传播、筹款而发愁?其实……你早就拥有一笔无形资产——商标下面小编来给大家扒一扒你的“巨额资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