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LIFE教育创新话题五】多元文化的传承

 

LIFE教育创新是一个平台

它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

它汇聚中国优秀的教育创新案例

它与国际教育前沿接轨

话题五【多元文化的传承】

猛戳查看峰会关于此话题的现场讨论速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拥有多元和丰富的地方性文化。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所有学生,不管他们来自何种社会阶层、性别、种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并在尊重他们的民族及地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育需要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学会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积极和谐地生活,相互尊重和宽容。在全球化时代,这还意味着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认识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重要价值,从而达到“多元一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

1. 青海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

简介

这所20年前起意于慈善救助的福利学校,由基础部和职业部组成。基础部包含藏语、汉语、英语、数学、讲故事、说话、辩论、因明学等课程;职业部分为五个专业,分别是高级藏文、藏式建筑、唐卡、藏医藏药和旅游英语。同时持续性开设劳动课、音体美课程等。

关键词

藏文化  三语教学  辩论

嘉宾

吉美坚赞:青海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校长

创新点

教育如何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

在具有现代意识的藏族文化人士的主持下,学校逐步发展出既教授现代知识文化也传承藏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教学体系,连结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藏文化教育与汉文化教育。经过6年左右的学习,学生在汉语和现代知识文化、藏语和藏族传统文化、英语和开放性视野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职业选择进行了积极的准备。

学校实行藏语、汉语双语教学,并设有英语课。既有高水平的藏语教育,同时用藏语教授传统的因明学、历算学、藏医藏药、工巧明学等,也用汉语教授语文、数学、科学常识和计算机等。这些教学举措,可谓缓解了现行教育体制难以照顾到藏族农牧区的不足,弥补了藏区传统与现代教育的脱节,填补了藏文教育的断层。

该校极有特色的教学创新是,将藏传佛教中因明学的辩经方法引入普通教育的日常课堂中。因明学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不是单凭教师的讲解和阅读,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各种问题的设问与辩驳,以辩论形式启发思维,渗透原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消化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辩论本身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对检验、巩固学习成果卓有成效。每天两次、全员参与、共计1小时的辩论训练,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更加开朗、自信,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大大提高,在“提问—回应—质疑—辩驳”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和再认识。

 

2.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简介

作为民间教育公益组织,“天下溪”专注于地方/民族教育、环境、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阅读活动的开展。“天下溪”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合作,在多地主持编撰乡土教材,以推动乡土文化资源进课堂,通过教育途径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根脉。

关键词

乡土教育  民族教育  乡土教材  校本课程

嘉宾

王小平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副总干事,乡土教材项目负责人

创新点

乡土文化的传承如何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天下溪”编撰的乡土教材,既不是旅游者视角的“民族文化大观”式读本,也不是对“地方特色”的堆积和展示。他们以倡导多元文化价值为出发点,在地方/民族文化色彩鲜明的区域,组织学校教师、地方文化人、学生家长等,共同梳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并参与写作,突出本地区/民族自身的文化脉络,挖掘地方性知识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智慧,以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方式编成教材。在教材中,不仅有生动的课文内容,还附有大量参与性教学活动方案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资料,教学过程深得学生喜爱,多有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以在校本课程中使用教材为契机,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进行多样化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形象化地实践如何进行“参与式”、“探究式”学习的引导,成为推动基层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变革的有力力量。

 

3. 扬州市汶河小学正谊书院

简介

该学校是杨州市的一所公立学校,在基础的语、数、外等课程之外,加入较为全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关键词

国学教育  公立学校  以儿童为本

嘉宾

余耀:扬州市汶河小学正谊书院校长

创新点

国学教育如何做到以儿童为出发点?

这里把董仲舒而非孔孟当做尊崇的先贤,这里亦不读《四书》。孩子们穿着夹克和牛仔裤,在木结构的古式建筑中玩耍,在悬挂着金字对联牌匾的柱子和绘有河图洛书纹样的屏风前表演合唱,成年观众着西式便服坐在太师椅上观看,整个图景很是相映成趣……

相比于一般学校以“弟子规”为核心的规训式教育,这所学校更强调“做适合儿童的国学教育”,注重“儿童的”、“中国的”、“兼容的”三大理念,以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和开放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平衡的精神营养。学生们在园林式的校园中学习,在诗文吟诵、自主阅读、围棋、国术等课程引导下,参与丰富的、与生活相连的各类活动,于其中陶冶性情、培育礼仪良习、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因应“三大理念”,该校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呈现出生动活泼、兼容并包的校园图景。

 

4. 徐州华夏传统文化专修学校

简介

这是一所规模较大、学制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专修学校,由易菁先生于1998年创办。该校既有面向10-20岁学生的全日制班级,学生全年在该校学习;也有面向全年龄段的假期集中教学;同时也向成年人开设专业进修课程和短期体验课程。综合性和覆盖全年龄段是其重要的特点,他们为通过教育传承汉民族文化,

全年龄段

嘉宾

余和群:徐州华夏传统文化专修学校学科带头人提供了一种尝试。

关键词

国学教育  传统文化  民间办学  全日制 

创新点

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学校,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学校近二十年积淀的校园文化,是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根基。而校园文化,是由其理念、课程、教师、校园环境等共同塑造而成的。学校打造了“尚品学堂、尚德学堂、上生禅堂”三大教育品牌,以“尊道重德、俯仰文理”、“经典主导、礼乐贯串”、“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四大理念为核心,发展出9年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及相配套的多样化课程。在大好河山间,在汉式建筑的教室、陈设、衣饰等营造的氛围中,通过讲授传统经典、诵读百家诗文、学习琴、棋、书、画、茶、术、工、武术等体验类课程等,使儿童贴近、喜爱乃至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日常践行。同时,因应“成年养德”的广泛需求,形成了以“华夏私塾、国学师范班、经典大讲堂、全日制尚书房、淑女学堂”等为代表的特色讲堂。这里的学生在课堂内会学习数学、英语和现代汉语,但不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在老师们看来,物理化学等只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

在整个社会中,由于传统文化根基薄弱,教师对其理解不深,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往往有很多困境。该校的存在,体出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这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是独尊儒家,而是兼容并包,儒释道并举。同时也并不排斥学生在闲暇时间和周末通过网络或校内活动,接触现代和世界性的知识。这都体现出了可贵的包容性。

 

 

 “LIFE教育创新”是一个汇聚了中国优秀的教育创新案例,并与国际教育前沿接轨的平台。它旨在展现自下而上教育变革的力量,反思教育的问题,并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LIFE教育创新”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和新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由浙江敦和基金会和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资助,并由搜狐教育等机构协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传承  传承词条  多元  多元词条  话题  话题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