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地震烈度造句
【地震烈度 dì zhèn liè dù】: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等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通常和震级、震源深度及离震中距离有关。各国采用不同的烈度表,中国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表变形情况,从小到大划分为ⅰ~ⅹⅱ烈度。 (1) 有超过四千日本全国地震烈度表中来衡量地震活动。 (2) 根据上述标准和方法,给出了四川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将该图和新近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大体相近。 (3) 地震烈度包络线通常用地面调查宏观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来划分。 (4) 试验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内的可液化土层在7度地震烈度下有发生液化的可能性。 (5) 为此,定义了模糊地震烈度、模糊反应谱、结构的模糊反应、模糊随机约束的满足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6) 超过4千个地震烈度测量仪器遍布日本,用于测量地震活动。 (7) 为此,提出了灰色地震烈度,场地灰类、结构工作正常度以及结构灰色可靠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8)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9) 该记载表明武都8级地震在这里的地震烈度至少达到了X度. (10) 本文利用我国丰富的地震烈度等震线资料,确定了我国烈度衰减关系分区,并建立了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11)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12) 一系列计算机测试模拟了不同地震烈度的振动力,结果显示这种新设计的房屋不会倒塌。 (13) 有超过四千在全国各地方来衡量地震烈度米。 (14) 区划图是分别用地震烈度和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来编制区划的。 (15) 本文在考虑地震烈度评定和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烈度衰减概率模型的方法。 (17) 在胡聿贤先生和霍俊荣的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对新疆的地震烈度关系做了改进。 (18) 其结果说明,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场地影响烈度的统计特性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19) 例如,1944年日本东南海地震发生时,长野县诹访湖周围局部地区的地震烈度就非常大。 (20) 该文根据仿生学原理,仿照树木根须系统,提出了“根系仿生建筑抗震基础”的设想,以提高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 (21) 利用新疆历史地震考察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新疆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 (22)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反应谱依赖于两个参数,即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