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罗隐造句
【罗隐 】:罗隐(833-910) : 唐代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曾十余年考进士不第,后入镇海节度使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散文小品语言犀利,诗作喜用口语。有《谗书》、《甲乙集》行世,后人辑有《罗昭谏集》。 1 在诗文创作上,罗隐有意识地求新求变,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2 罗隐的诗歌一直以来备受后世文人学者重视,但对其应用文的研究却被忽略。 3 以及罗隐以其独特的感情体验,感悟到了“苦”与“空”的佛教真谛。 4 罗隐在晚唐以诗文名世,其实他也是一位哲学家。 5 在晚唐后期文坛上,罗隐既是重要的诗人,又是杰出的小品文作家,其诗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 6 罗隐诗歌主要是通过愤激之情的直接宣泄,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 7 罗隐存诗四百八十多首,基本上是近体,古诗只有十首左右。 8 哀伤、绝望是罗隐创作中的重要主题。罗隐造句 9 考察这首诗的写作环境,有助于认识一个多重性格的罗隐以及乱世文人的悲剧性格。 10 因此,罗隐是晚唐一位不容忽视的作家,其诗明显地带有由唐入宋的过渡痕迹。 11 罗隐听着庄上的一项一项布置,越听越惊,由小见大,这小小山庄,居然用了如此颇合古意,却又独出心裁的治民、练兵之法。 12 唐朝时罗隐曾对杏花慨叹‘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如今细看这杏花,倒真是言明了世道变迁的沧桑。 13 因十多次考进士不弟,改名罗隐,黄巢起义,隐居九华山。 14 根据传讯符所记,姬老住在一个叫罗隐洞的洞府。 15 这时,有位白须翱翱的老人背罗隐过河,脚一滴也没打湿。 16 他随即免胄弃甲,逃匿在老百姓的仓舍下,悲嗟流涕,双目尽肿,还一个劲儿吟诵罗隐“运去英雄不自由”的诗句,最终成为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