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漫漫人生路》是2011年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镁生。该书以回忆录形式呈现,记录了那个时代青年分子的青春年少时光以及奋斗但无大起色的历程后又经改革开放,但韶华易逝,年少不再。

本书序文

我出生在战乱的1936年。几十年来,我幸运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还感激他们给了我一位比我只大一岁半的哥哥。正因为有了他,在我还没有到上学年龄时就带着我去离村八里的孝门桥小学插班读书,从而能在1950年初中毕业,1953年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如果没有这位哥哥,或者他的年龄比我大五、六岁,我的命运将是另一个样子,可能就和弟妹们相差无几了。

这是我在读《漫漫人生路》时,经常浮现脑际的感慨。

我们的父母在日本侵略中国“八一三事变”前夕逃离上海,由工人变为农民。1950年土改时划为“地主”(1980年当我了解到当年土改的政策时,才知道,我家是没有条件成为地主的),家庭出身的烙印影响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事业甚至性格,这在阅读本书时是随处可以感受到的。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特例,而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所共有的。

现在年轻人在读名人的回忆录或文章时,对那个时代的描述觉得不可理解,还以为那是个别现象。不是的,把人们分成三、六、九等,从娘肚子里出来,就决定了人的一生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漫漫人生路》告诉我们那个时代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既没有获得巨大成就,从而成名成家,也没有被打成右派等列入另类而进入炼狱、度过苦难一生的人是如何生活过来的。他们有追求、有奋斗、有成就,但基本上悄无声息,改革开放使他们从生活的最底层慢慢浮上来,但青春已逝,来日无多。我国能有今天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离不开这个群体那些年在各行各业默默无闻的工作所打下的基础。但是社会回报他们的实在是太少了。

正因为他们既无英雄业绩,又无大灾大难,所以在这个群体中,鲜有回忆录问世。《漫漫人生路》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很有代表性。

有时,我忽发奇问:1949年建国以后的社会究竟算个什么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恐怕不是,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都没有搞清楚(邓小平语),那怎么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呢?最多算“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那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说: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但是那时的社会成员离“自由人”太远了,而且不是向“自由人”接近,似乎人们的自由越来越少,离“自由人”越走越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什么自由?连消费什么商品的自由也没有。因为大多数东西都要凭票凭证、计划供应。向苏联学来的档案制度,把干部、学生、工人等等都严格控制起来,必须服从安排,连寻找职业的自由都没有。如果脱离了组织就无法生存。我国自己发明的户藉制度把全社会的人都禁锢起来,出门不仅要请假,还要开证明,否则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更谈不上什么迁徙自由。其他宪法上明文规定的种种自由权利,究竟有哪一条是实行了?没有。比之于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自由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把这样的一种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实在是对社会主义这个美好名词的渎亵。正如,当年被我们那一代青年所热捧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中所说的:“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当然,我们所经历已经过去的那个阶段,将被称为什么社会,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下结论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由人民(实际上是后人)来书写的。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能不会有答案,后人一定会去研究它。那时,也许《漫漫人生路》可以为之提供一个实例。

书籍目录

《漫漫人生路》序 2

前言 4

第一章故乡的记忆 6

第二章苦难的童年 9

第三章家族、家庭 13

第四章坎坷求学路 22第五章美好的回忆 30

第六章夹着尾巴做人 33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洗礼”37

第八章创业维艰 41

第九章制药春秋 45

第十章夕阳余辉51

后记 57

作者简介

王镁生,汉族,1936年生,浙江省浦江县人,毕业于浙江省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及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第一届药学系函授班。曾受职于医院、制药厂,任过厂长、总工程师等职。高级工程师职称。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八一三事变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