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公元前473年,勾践完成了雪耻复国大业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范蠡的信还摆在案头。文种淡淡一笑,并不理会。文种的朋友,越国的栋梁,曾随勾践一同灭吴的范蠡走了,从此天下多了一个富豪陶朱公,少了一个贤臣。而文种不走。他并非不知勾践为人,只是他全部生命和灵魂的寄托在越,便是死,也要死在越国。除了越,他何处可去呢? 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却令他的一生,有始有终。 勾践来了,解剑而坐。灭吴的庆功宴上,他未露笑容,今日却笑了,笑得令人感到阵阵寒意。 “大夫有七术,寡人用其三而灭吴。今尚余其四,卿可用之,至地府为寡人破吴人阴魂。”他说完便走了。 桌上留下那把剑。文种轻叹一声,缓缓地踱过去。剑柄上赫然刻着“属缕”二字! 不就是这把剑吗?是的,是“属缕”!是它,结束了伍子胥的生命;是它,让一个忠魂含恨千古;是它,为越国打开了吴都的大门;是它,掐断了吴的国祚!是它! 而今呢? 文种无悔。他早已无憾。二十年前的那次饯别,君臣相对,酾酒临江,文武百官,莫不垂泪。从此,勾践带着范蠡,踏上了吴国的土地,而他,则兢兢业业治理越国。时人只道勾践忍辱负重,谁道文种独守一个没有君主的国家的苦与难?而今,吴已灭,耻已雪,文种心中,再无遗憾。 当年的信任与义气不再,当年的豪情与壮志不再!文种当与子胥同游! 文种拔出了剑——没有犹豫,没有叹惋,更没有眼泪。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他与勾践之间的友谊殉葬。

后来,据说范蠡弃政从商去了,还带走了美女西施,飘隐江湖,一世逍遥。而文种继续在越为官,命为相国。但好景不长,勾践开始猜疑文种,谗臣也开始大肆讲文种坏话。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的逻辑总是那么残酷而又真实。公元前472年,勾践召见文种,勾践说:“七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四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赐文种一把剑,令其自裁。文种仰天长叹:“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一代谋臣,伏剑而死。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抔黄土,掩盖着历史的血腥和虚妄,但在风吹松涛的鸣咽声中,我们无法抹去那些历史上不断重复的暗夜。历史总是胜利者的历史,后人在瞻仰它气势恢弘的前门时,别忘了去看一看它斑驳的后墙,去谛听那些冤魂留给我们的警示和训诫,以史为鉴,才能创造更好的历史。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历史 历史事件 勾践 文种 弓藏 走狗烹 前王 吴之 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