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文笔山旅游景区位于丽江坝西南的文笔山,土语称之为“抚鲁纳”,意为“黑银石山”,海拔4350米,与北向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各领风骚。

丽江文笔山

文笔山,当地原住民也称文峰山(是因藏传佛教寺院而得名),而文笔山那最高峰则称文笔峰,像一支笔指向苍穹。

文笔山旅游景区位于丽江坝西南的文笔山,土语称之为“抚鲁纳”,意为“文笔山形如一支巨笔直指云霄,挺拔俊秀,故得此名。

文笔山脚依傍文笔海,宛如一池荡漾碧墨,山中有水,水中映山,“笔”与“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据说,丽江之所以文墨昌盛、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沾了文笔山、文笔海的“灵气”。黑银石山”,海拔4350米,与北向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各领风骚。

文笔山脚依傍文笔海,宛如一池荡漾碧墨,山中有水,水中映山,“笔”与“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据说,丽江之所以文墨昌盛、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沾了文笔山、文笔海的“灵气”。

文峰寺

文笔山景区由十二个景点组成,以文峰寺为主要代表。

1999年文峰寺被列为“99世博会”对外开放景点,同年,丽江文笔山旅游开发公司开始投资进行保护恢复以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文峰寺重新放射出藏传佛教圣地及旅游胜地的异彩。

文笔山旅游景区是丽江传统的宗教胜地和观光度假景区,这里不仅以神秘的藏传佛教展示出丽江多元文化的神奇魅力,而且以其超凡卓绝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人。

它不但拥有名刹,灵洞,静坐堂,神泉,圣石,桑纳迦湖等宗教旅游景点;还保持了天然良好的古朴地貌与森林植被,是现代旅游观光的胜地。

文峰寺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文峰寺,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文笔山腹地。

文峰寺坐落于文笔山腹地,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西藏噶玛噶举(白教)四宝法王到丽江,要求知府官学宣倡建庙宇,历时五年修成。

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大殿,藏名称“桑纳迦桌林”。意为“秘密宗教圣地及乐天福地的喇嘛寺”,后改名文峰寺。

历史上兴旺时期曾有公房五大院,僧房二十四院,僧侣多至数百人,规模居丽江寺院之首。现存大殿和僧房二院。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殿内空是宏大,高达4米。

寺内有佛像、壁画和古树名木,尤以山茶、杉闻名遐迩。寺周松杉藏密,溪流潺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一处游览胜地。

文峰寺是中国滇西北噶玛噶举派十三大藏传佛教寺院的最高学府,凡要取得“都巴”学位的喇嘛,必须在离寺不远的静坐堂日夜静坐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才有资格主持法事。文峰寺不仅在滇、川、藏地区颇具盛名,而且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的佛教界中也有一定影响。

1956年,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佛牙),从缅甸接回中国,8月8日,文峰寺迎来佛祖舍利,举行了盛况空前的迎佛牙大典,成为佛教史上一件重要事件,更使文峰寺披上了光辉的宗教色彩。

1986年10月19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来到文峰寺为文峰寺提写藏文寺名“法雨林”,并向寺内赠予《上师本尊诸菩萨画像》11幅及大师肖像,作为寺院宝物珍藏。

寺庙周围遍布古树奇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茂密的森林,冬可避风,夏可纳凉,环境幽静。借了“南洲第一灵洞”的灵气,修炼者难说能参悟佛性,“圆通冠顶”。

相传,这里的一块黑石里面藏有开启天国大门的钥匙。如果要到鸡足山朝拜大佛,必需先到此烧香“借钥匙”,拜后返回,再到此“还钥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接踵不断的虔诚信徒,已使黑石发亮,难说夙愿已成为现实。

灵洞

南洲第一灵洞,在文峰寺后山中有一灵洞,洞门向东,洞内清泉滴沥,洁净异常,佛教传说是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嬉戏之地。

据说,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宝法王噶玛喇嘛从西藏远道来滇,曾三渡金沙江,终于在丽江找到这一神奇美丽的地方。佛教典籍中把世界分为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驾洲、北俱卢洲。相传,南赡部洲有24个“神灵之洞”,而其中第一个洞便是丽江文峰寺灵洞。

洞前壁上题有“南洲第一灵洞”六字及跋语数行,依洞建有灵文阁(静坐堂),为滇西北喝举派13大喇嘛寺已取得“格隆”称号的喇嘛静坐修行处所。据说在此盘腿打坐学经,历时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结业后,取得“都巴”学位,就能在佛寺活动中主持法事。

大石

灵洞北侧有一大石,中间附有高1尺、宽2尺,可松动又不能取下的石块,据说石中藏有开启天国大门“华首门”的钥匙。

相传迦叶来东土传教,曾在文笔山讲经说法,并在去鸡足山华首门入定前,将一把钥匙留存在此石内。迦叶是释迦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佛教第一次集结的召集人。

佛教传说,鸡足山是弥勒佛将来下生的道场,迦叶在华首门守着释迦牟尼袈裟入定,等待佛祖下生时传给他法业。

由于这个传说,过去凡要到鸡足山朝佛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香客,先要到文笔山灵洞侧烧香借钥匙,返回时也要到此烧香还钥匙。文峰寺因而成了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成了藏、蒙古、纳西等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象征和标志,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的佛教界中也有一定影响。

福建文笔山

简介

文笔山又名云合山及文峰山,三面临江,巍峨丛拔,孤峰挺秀,气势宏伟。因山形笔直,山峰似笔,故名文笔山。

秋江夜泛

文笔山矗立在县城西郊仅三、五里。凤城内外,敖江两岸,东湖、潘渡一带的群众更是开门见山。文笔山东望敖江水,有狮山、象山守前,虎山、豹山当后,横埕祈山控其南,半岭溪扼其背,山上草木常青,山下江水长流。人们划舟沿敖江西行,过狮山便抵文笔山麓。登上文笔山,山上清风徐来,山下碧波荡漾,村庄农舍,青山绿水,好一幅瑰丽多彩的山乡风情画尽收眼帘。尤其秋天夜晚泛舟江上,其景更为撩人,古时有人把这美妙的景色称之为“秋江夜泛”。

文笔春烟

春雨时节,文笔山多霪雨霏霏,如雾似烟,山头嗡嗡翠翠,片片白云缭绕,时隐时现,好似含羞的仙女下凡。待到雨过天晴,文笔山揭雾而出,挺拔俊秀,栩栩如生。这一番惹人神驰的情境,是“敖江十二景’’中“文笔春烟’’的写照。

宋代诗人高梦月题句“雨山翠欲滴,奇峰露律兀,倚天挺巨手,欲写风和月。”当地农民利用“文笔春烟’’的诗情画意,又演化出为生产服务的农谚:“有雨山戴帽,无雨云遮腰”。文笔山成了敖江两岸农民观测气象天色的晴雨表。

六角天池

文笔山顶不是尖峰,却出乎意料的平坦,中间呈六角形凹陷,人们都叫它六角天池,池内生有螺,蛳之类贝壳类动物,池畔特产方竹,修长消瘦,婀娜多姿,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原料。传说文笔山曾有过两次呜叫,这虽属无稽之谈,但偏是无巧不成书。

《连江县志》载:“明宣宗宣德八年癸丑春(公元1433年),文笔山鸣。”若问怎样鸣法,发出什么声音却无下文。而当年连江出了一个赵恢,殿试第二名,列为榜眼。

相关传说

这位赵榜眼,在志书里有专门论述,可供查对。第二次文笔山鸣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夏乙卯四月(公元1555年),连江便又出一个吴文华,擢南京兵部尚书。在《连江县志》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已(公元1557年)也有记述。

另有传说,清康熙十二年癸丑秋八月,文笔山居然出现五颜六色的云彩,古人把这五色云叫“瑞云”,有吉祥如意太平安乐的征兆。翻阅史料,康熙执政长达六十一年。这些牵强附会的传说似乎唯心,不可置信,但作为历史记载是可供现代地质勘探,地震预报,气象和考古等科研部门参考的。

广西文笔山

文笔山位于柳州市西南面、南蛇岗山脉的南段,柳南区长龙村境内。整个山体方圆10公里,海拔419米,为柳州市区最高峰。山形秀丽挺拔,笔峰耸翠,因其山峰酷似文人墨客所用的毛笔尖而得名。山上景点众多,有双鹅泡蛋、石头南瓜、飞石镜子、山顶观城等,为柳州古八景之一。

此外,文笔山及周围还有许多文物,如刘贲墓为市一级文物,刘家大院、张公岭军事工事、卢谷岭等,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文笔山还有许多自然资源,如千亩果园与文笔山相依相偎,拉达水库、石头湾水库的涟涟碧水与文笔山顾盼生辉。

文笔山距柳州市中心仅7公里,有文山公路在山下村庄路过,有村级公路直通山脚,游人出行极为方便、快捷。文笔山有朱家屯、中田屯、拉达屯、琉璃屯等,居住着壮、汉等民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福建文笔山

简介

涂寨文笔峰不以雄强声震遐尔,不以峭拔播名四乡,而以其深厚的人 文底蕴知名惠郡。据说明初惠安首任知县黎笏上任伊始,坐堂办公即烦躁不安,某日猛抬头,见县堂正中所对山峰平肩无首。阅过千山万水、深谙风水易理的黎太爷心惊不已,遂生不祥之感。于是黎太爷发动士绅捐资、黎民投工,在峰上构建尖峰一座,高二、三丈,远观如“文笔朝天”。自此,一柱擎天,牵扯惠郡几多学子仕庶的心弦。这座高约8米,南北长、东西狭的椭圆形石构实心塔,自矗立始,几百年间交织着雷电抨击与仰慕崇敬、经历几多倾圮与重兴的兴衰轮回,已渐成故乡黎民仕宦瞻望倚重的“图腾”,留下不少古今文人墨客咏叹的题刻。山的形胜、山的意韵、山的神奇,让你不能不到此一游。

传说

此山位于福建省惠安县涂寨镇境内。传说,明洪武年间的一天,惠安知县坐堂办公,不经意间举头远眺,只见对面有座山峰两坡对称,似有人正对着这里朝拜的形状。

古人思忖道:这不正是堪舆家所称的“面对平肩无头山”,乃最犯嫌招烦的风水。县衙正对“无头山”,如何是好?一连几天,他内心忐忑,茶饭无味,更无心于公案。他再也坐不住了,就带上衙役,朝着那座山的方向勘察而去。但见山顶上三石错峙,两旁若鼎耳,中间突如香炉状。环望四周,群山争雄,若兽而蹲,若螺而盘,若人而拱,若而翔,若俯而付,或断或续,或向或背,确实为一处难得的胜境宝地。便请来风水先生,商定在鼎耳筑石为尖顶,既如“文笔朝天”,又意于香炉上插一柱香,以卜县运昌盛,人才辈出。于是,知县回衙后,即着手向社会士绅募捐,发动附近民众义务献工,就地采石,修筑香炉尖顶高二、三丈。后来,香炉山遂改名为文笔峰。

清高见南的《相宅经纂》中说:"凡都、省、府、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意思是指,在城乡东、东南、南的方位上,选择吉祥之地,建一座最高的塔型建筑,可以使得当地人才辈出。可见,文笔峰、文笔塔或文峰山,作为中国古代兴文运、昌科举的象征,几乎遍及古代中国的每一个城、乡 !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景观景点 鸡足山 灵洞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