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开到荼蘼春事了,犹言花事,发生在春天的美好事务。

词语

春事 chūn shì

义项

义项一:

春耕之事

《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宋·王初寮《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闲,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义项二:

春色;春意

唐·徐晶《同蔡孚》:“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刘基《次李子庚韵》:“风落馀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曹寅《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渎。”

义项三:

特指花事

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义项四:

指男女欢爱

明·沈仕《偶见》曲之二:“交鸾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相关诗词

山房春事

作者:岑参

年代:唐

体裁:七绝

诗词: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作者简介】岑参(cénshen)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享年55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注释】: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为什么春花却依旧盛开呢?“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许这首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春事

年代:宋

作者:于石

白了江梅柳又青,游丝千尺网红尘。

鹁鸠夫妇孤村雨,杜宇君臣故国春。

客里易添芳草思,樽前谁是去年人。

桃花源上空流水,安得渔郎一问津。

作者简介

于石[公元一二五〇年至?年]字介翁,号紫岩,晚更号两溪,兰溪人。生于宋理宗淳祐十年,(以宋亡时年三十推算)卒年不详。貌古气刚,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石为诗多哀厉之音,有紫岩诗选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周密《齐东野语》云:“外大父文庄章公……间作小词,极有思致。”与其他咏春之作相较,本词写得自具一格,既非“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的及时行乐,亦有异于“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满”的深闺伤春,且与一般文士那种“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的惜春之意也不一致。全词对景遣怀,笔调纡徐起伏、韵味深长而又有所寄托,可以说是“极有思致”了。

首句着眼于“春事深”三字,吴文英词有“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深”和“迟暮”意思接近;“柳暗花明”是实写春深景色,“柳暗”指出眼前已是“绿暗长亭,归梦趋风絮”的暮春季节,“花明”形容花朵盛放时的光采和色泽,接下去便是描绘“春事深”的几个特写镜头。

“小阑”两句,画出那小阑干围着的花圃,红芍药长得枝叶繁茂,花儿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这亦即是晁补之笔下所描写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金凤钩》)

“雨余”句写风声,鸟鸣声,用杜荀鹤《春宫怨》诗意:“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正当雨后初晴,风软烟淡,空气温润和暖。“碎鸣禽”即鸟鸣之声细碎,秦观词亦有“花影乱,莺声碎”之句。鸣声随暖风送入耳际,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这里写出春将逝去而光阴犹足可流连。

“迟迟日”两句,点明季节特征,是白昼渐长,日影阑珊,即所谓“春欲尽,日迟迟。”“一分阴”,言偶有浮云,瞬即消逝。“犹带”两字,使语气显得宛转,对春欲尽不无怅触而情调并不低沉。

换头“往事”两句,作者感慨平生,但不用直抒而故作顿挫。周密记其“一日,大书素屏云,‘陈蕃不事一室而欲扫除天下,吾知其无能为矣,’识者知其不凡。”可见其襟抱脱俗。曹操《短歌行》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中流露渴慕贤才之意。可见“沉吟”暗寓着对明时和贤才的企求,也即对国事的关怀,这里从眼前光景犹可流连,亦即“时序好”、自己又“身闲”,而拟且莫沉吟,要想登临揽胜,一快胸襟。

“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以后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刘过《唐多令》结末有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日同舟游乐的心情,李攀龙云其“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与之相较,本词末尾虽亦写今昔之感,却不用直叙而用深一层写法,先说旧地风光,历历可寻,但仍怅然若有所失,自己所寻求的究竟是什么呢?“惟有”两字一转指出纵使风景不殊,但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放眼四望,春光将尽,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国事日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词意至此,显得起伏摇曳,感慨无已,不仅是在叹息岁月催人老,而且还含有抱负未伸的隐恨。(潘君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寄东鲁二稚子 中春 陈师道 山房春事 岑参 新野 宰相 北庭节度使 封常清 王事 颇有 故址 龙岫 雁池 枚乘 叠床架屋 宋理宗 外大父 说春 柳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