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李银河,籍贯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1952年2月4日出生。

1977年,在山西大学毕业,担任《光明日报》编辑,分配于史学组。

1978年,经友人介绍,去国务院研究室政策研究。

1979年,社会科学前辈于光远成立马列所,李银河就职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2年,前去美国,1988年回国,主修社会学,硕博连读。博士论文选“婚姻和家庭”,发表《中国当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

1989年,做同性恋研究,开始进入性学研究领域,师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的费孝通。

1988年,中国成立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急需1988年毕业的,既是学社会学的又愿意回来的博士,就找到了李银河。当代博士后都是理工科,所以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

初恋经历

李银河再推新书《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书中,李银河首次袒露了自己的初恋,而且是一次“相当惨”的初恋,“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李银河说读大学时,一位“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个儿,有挺直的鼻梁和两条漂亮的眉毛,脸型有点像欧洲人的帅哥”,进入了她的视野。“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我能在几秒钟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还是不在。我心里明白:我爱上了他。”李银河回忆说,她感觉那就是一见钟情,于是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

她这边烧得滚烫,对方却毫无感觉,“可惜,我们的恋情发展并不顺利,主要是两个人情调不同。”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家庭背景也差不多,但20岁的李银河半年赋闲在家,看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当时的说法是有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帅哥”对她说,“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毛主席’一类的东西,真的欣赏不了你那情调。”

李银河备受打击,“记得刚分手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为觉得只有用肉体的疼痛才能压住心中的疼痛。”走出单相思阴影后,李银河顿悟,“初恋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她暗暗在心中安慰自己,“我毕竟恋爱过了。”这段几乎是单恋的经历令她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才把我从失恋的悲痛中挽救出来。”王小波离世3年后,李银河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壮壮。

婚姻生活

李银河与丈夫王小波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的,在1977年他们是第一次见面,那时李银河还在山西大学上学。第一次见面后,王小波就开始追求李银河。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去小波家找他的父亲探讨问题。王小波的父亲是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李银河看到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让李银河产生了共鸣,当时留了个心眼看看这个小说的作者是谁,一看是王小波写的,当时心里就有了好感。李银河当时在《光明日报》工作,王小波就经常跟李银河借书还书。有一次王小波骑着自行车去还书,把书还弄丢了。第二次见面,也就是第一次单独见面,聊天时王小波就突然问李银河有没有朋友,李银河说没有,王小波问李银河:“你看我怎么样?”,从这他们就确立了朋友关系。

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无论是在学历上还是收入上,他俩始终是阴盛阳衰。但李银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为真正的东西我是比不过他的”。在美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李银河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2017年04月,李银河说,自己一点儿也不觉得王小波是个乐观的人。因为小说《绿毛水怪》,李银河与王小波相识。提到与王小波的感情,她说,那种浪漫的、像火一样的激情之爱并不是特别常见的,“我也研究婚姻,爱情,我一直觉得,那种激情的迸发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像火一样,但是一旦建立亲密关系,结婚过上日常生活后就会变为柔情,从感觉上变成亲情。我的生活也差不多是这样”。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出版时间作品出版社
1978五四运动简史陕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87《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3《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中国女性的性与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书店
1997《女性权利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9《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时事出版社
2000《农民流动与性别》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1《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性爱与婚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女性的感情与性》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性文化研究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女性主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两性关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4《女权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女性主义》山东省人民出版社
2005《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李银河选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性别问题》青岛出版社
200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七夕·民俗·情感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李银河性学心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性爱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East Asian Sexualitis
2008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
2008London & New York
2009《关于情感的对话》武汉出版社
2014《我的生命哲学》
2015《人间采蜜记》江西人民出版社

人物访谈

2005年6月,针对都市白领族的“闪婚”,李银河表示支持。

2005年7月,指出国学应该研究,但前提是批判。

2005年12月,李银河“广州婚前性行为达86%”的观点引发争议。在另一次讲话中,指出“70%的北京人有婚前性行为”。

2005年8月,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根治对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法案”提案第三次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案。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表示,同性婚姻在中国仍太超前。

2006年3月,声援女子上班被强奸按工伤索赔。

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采访15分钟内免费,一小时以上按每小时500元收费”引发争议。

2006年4月,刘忠德炮轰超女,李银河表示不能取缔。

2006年7月,李银河为一夜情正名憧憬“多边恋”正名。

2008年10月,李银河声称:中国的生活水平让日本人羡慕。

2010年3月,李银河表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已严重过时,建议取消。

2010年4月,李银河为“教授换妻案”辩解,提出“自愿,隐私,成人”。

2011年2月17日15:00—16:00 作客网易微博,与微生物聊聊“同性婚姻”。

2011年2月26日,李银河在网易微博提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提案。

2011年3月,做客凤凰卫视许戈辉的访谈节目,阐述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取消“聚众淫乱罪”的理由。

2011年09月,李银河为辛亥女权做访谈。

2011年10月,李银河在郑州性文化节讲座性文化。

2011年12月,李银河入围2011知识中国年度人物。

2012年05月,李银河参与“大家书斋”对话。

2013年08月,李银河沉寂五年后发表新书,于首发式上谈生命感悟。

2014年04月,李银河呼吁废除对卖淫嫖娼者实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2014年07月,李银河再次提出正视婚姻模式多元化。

2016年11月08日加入YYLIVE 9696两性情感频道。以国内性学第一人的身份走入YY LIVE9696两性情感频道,为YY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性教育,更是大胆谈“性愉悦”、“同性相爱”。

人物评价

这位被冠以“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头衔的学者,在当代毁誉参半,似乎另一个身份已被人淡淡忘却—“王小波遗孀”,李银河是孤独的战士,然而每每她的语出惊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下中国女性的生活,同性恋、一夜情、虐恋、群交甚至兽交……这些词语紧紧捆绑着李银河,总会有已然受教的女人出现,即便她骂李银河骂的比谁都厉害。一次又一次,李银河成为话语漩涡中心,急赤白脸地越来越说不清楚,同性恋们爱她,一夜情的人也爱她,其实她并不是这类人群的代言人。

社会热议

代表事件

“欲望上海”事件

事件的主要情节是一个外国男人在博客中炫耀自己与多名中国女人的性关系,遭到网络追杀。而李银河认为网络对这个外国男人的追杀是没有道理的,李银河的观点也引起了争议。

“艳照门”风波

“艳照门”风波冲击到众多品牌,很多人呼吁抵制当事明星所代言的产品,阿娇遭到网友的投诉和抵制,《梅兰芳》剧组接到通知,将不再拍摄阿娇剩余戏份。而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在博客里认为这是“受害人变成了罪人”。她批评那些“投诉和抵制”的网友:“你们没做过爱吗?如果你们一方面自己也做,一方面认为这是一件丑事、坏事,你们的神经是多么分裂呀!”对此,网友们展开热议,反击称当事人一边扮清纯,一边性混乱,那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

微博认亲

2010年11月24日,李银河就透过王菲的微博,对李亚鹏隔空喊话:“李亚鹏你关注我,我们可能是亲戚!”李银河在王菲的微博里留言:“李亚鹏,你好。你的父亲是不是河南南阳人(邓县)?如果是,我们可能是亲戚,估计没出五服。我姓的是母亲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王菲的粉丝随后纷纷把此留言转发给李亚鹏:“问你话呢,不过她发错信息了,帮忙转一下!”因为两位名人都涉及“老家河南”的话题,引起不少热心读者的关注。

怒斥张艺谋

2013年5月10日,李银河更新微博谈论了“张艺谋超生”,李银河斥责张艺谋不该带头违法,并指责其“可耻”。李银河在题目为“张艺谋,shame on you(为你感到丢脸) ”的长微博中首先指出“越是名人越要带头遵纪守法,而不是带头违法。”其次李银河表示张艺谋如果喜欢孩子大可以像布拉德皮特一样收养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基因好,想多传些人,就应该以大哲学家人民日报王若水先生为榜样,王若水忍痛让妻子做人流。最后李银河指责张艺谋的行为可耻,“这种行为不能说明你很牛,只能说明你很可耻。你应当就此向公众道歉。”随后李银河用自己此前曾写过的一篇关于“名人富人超生”的文章来说明其对张艺谋事件的态度,她认为名人富人超生是在挤占公共资源,如果不重罚就会造成社会不公,跟过去有钱人的“为富不仁”是同等性质。

同居风波

2014年12月,网上流传一篇《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称李银河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

对此,2014年12月21日下午,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transexual(跨性别者)同居17年。但是声明同时强调,她是异性恋者,并非同性恋者。

李银河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侣称作“他”,并表示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李银河称,“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并解释“他”作为transsexual跟女同性恋者的区别在于,“拉拉”生理性别是女性,自身的性别认同也是女性,并且爱的是同性恋女性,“而他的生理性别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却是男性,他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

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博文中还交代了伴侣曾经对她的追求过程,以及两人的相恋过程。文中提及工人阶级出身的伴侣为她写的情诗,以及自己是如何为之所动。她说,“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使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

据介绍,两人已同居17年。因为伴侣喜欢儿女亲情,他们从福利院收养了被父母遗弃的智力发育迟缓的男孩壮壮。现在三个人生活在一起。

在这篇“回应”发布的几小时后,李银河对于自己在文中强调自己的“异性恋身份”又做了一个补充声明,表示之所以强调自己是异性恋者,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恋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优越。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行业人物 光明日报 一见钟情 资产阶级 王小波 奖学金 心脏病 五四运动简史 社会研究方法 性社会学 政治协商会议 网易微博 急赤白脸 阿娇 梅兰芳 王菲 李亚鹏 张艺谋 布拉德皮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