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沁水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介于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2°47′—115°55′之间,总面积2676.6平方千米。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传说。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2.3万年到1.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下川文化”。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等,映证了沁水历史。

截至2018年,沁水县下辖7个镇、7个乡。截至2017年末,沁水县常住人口21.661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2亿元,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3:69.7:27.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840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3010美元。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水经·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

历史沿革

沁水历史悠久,下川遗址、八里坪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旧时期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下川遗址位于于沁水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1970年从其挖掘出土的箭镞、骨针等细石器文物。

沁水古称端氏。夏为帝都畿内,属冀州。殷商为郤国,属畿内地。春秋属晋,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徙晋君于端氏。战国属韩。西汉为河东郡端氏邑。东汉置端氏侯国,属司隶校尉部。三国复为端氏县,隶司州平阳郡。东晋隶建兴郡,北魏属建州,端氏时废又复置,隶建州安平郡。并在今城西另设东永安,西河、高延三县,隶属建州泰宁郡。北齐仍属建州,西河、高延并入东永安县,东永安改为永宁县,和端氏县同属建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属泽州,隋大业三年(607),泽州改称长平郡,改永宁县为沁水县,和端氏同隶长平郡。隋末、唐宋,端氏、沁水隶泽州(或称高平郡)。金代端氏、沁水属南泽州、忠昌军节度。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泽州司侯司,隶中书省晋宁路。明代属泽州直隶州,隶山西布政使司,清代属泽州府,民国三年改属冀宁道。

1938年3月3日,沁水县城第一次沦陷于侵华日军。1941年中条战役后,中共太岳区组建太岳南进支队挺进中条地区,先后在境内开辟出沁西、士敏、沁南三块抗日根据地,分别隶属太岳第四、第二专署。1943年7月沁水(西)县撤销。1944年4月沁水全境解放。1946年5月沁南县改名为沁水县。1947年7月士敏、沁水两县合并,恢复原沁水县建制。1949年4月山西全境解放,沁水县改属翼城临时专署。新中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1958年10月,沁水县并入阳城县,沁水县城改为沁水城关镇。1959年10月与阳城分治,恢复沁水县建制。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沁水县直隶于晋城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晋城市,位于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2°47′-115°55′。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版图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26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沁水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西南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东南尉迟村沁河出境处海拔520米,相差1838米。

沁水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中山区面积占40%,低山丘陵区占50%,河谷平川区占10%。山岭多属太岳和中条山脉。海拔1100米以上的高山有历山、鹿台山、大尖山、白云山、柏尖山、仙翁山、岳神山、牛头山、宇峻山、荒山。峻岭有东坞岭、老马岭、界牌岭、夜明珠岭、秋峪岭、关门岭、夫妻岭、山中岭、香山岭、佛庙岭。被称之为“十山”、“十岭”。其中东坞岭、老马岭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

水系

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沁河、县河、端氏河等三条河流。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河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

县河,为沁河支流,沁水县境内最大的河流。由上游梅河、杏河两大支流汇合而成。两河在县城东南汇流后,经城关、郑庄乡等4个乡镇,在河头村注入沁河。总长60.7公里,流域面积168.3平方公里。

端氏河,黄河支流沁河的支流。上游为山西省沁水县境内柿庄河和云首河,两河在固县乡境内汇合后称端氏河。河经端氏镇东山,注入至溪河,在端氏村西入沁河。含上游河,流经东峪、柿庄、十里固县、樊庄、胡底、端氏7个乡镇,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788平方公里。一般流量2.5立方米/秒。

气候

沁水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沁水县气候因地形复杂,差异显著,西部寒冷,东部温和,年均气温10度左右,一月零下4.1度,七月23度,年降水量64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160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沁水县是矿产资源大县,初步查明的有煤、铁、煤层气、石灰岩、重晶石、耐火粘土、矿泉水等18种,其中煤炭储量最大。全县含煤面积242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5%,地质储量265.25亿吨,占晋城市地质储量的32.8%,探明储量109.94亿吨,占晋城市探明储量的40.2%。煤层气资源全县地质储量4372.07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城东。

森林资源

沁水县森林面积达193.04万亩。其中天然林129.1万亩。森林覆盖率48.4%。林木蓄积总量242.5万立方米,人均12立方米。牧坡草地全县175.8万亩。其中天然草地163.35万亩,最大的苏庄草地面积73.05万亩。

生物资源

沁水县共有野生植物400余种,隶属45科,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品种有红豆杉、连香树、领春木等11种。全县共有野生动物22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虎、金钱豹、金雕、猕猴、大鲵(娃娃鱼)等26种。

(以上数据截至2011年)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沁水县分设龙港镇、中村镇、郑庄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柿庄镇7个镇和樊村河乡、土沃乡、张村乡、苏庄乡、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7个乡。全县共有239个建制村,9个居民委员会,1378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14年末,沁水县常住人口215091人,比上年末增加503人。全年出生人口1860人,人口出生率为8.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4‰。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109953人,女性人口105138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58(以女性为100)。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5692人,比上年末增加2368人,乡村常住人口129399人,比上年末减少1865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84%,比上年末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沁水县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俄罗斯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综述

2013年,沁水县生产总值达到167.1亿元,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9:76.7:20.4调整为3.1:74.6:22.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009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2596美元。

第一产业

2013年,沁水县完成农业总产值90234.9万元,增长9.5%;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3377万元,增长14.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1268亩,下降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6021亩,下降0.7%;粮食作物中,小麦面积115146亩,下降3.2%;玉米面积254143.5亩,增长0.8%。粮食总产量128589.5吨,减产6.0%。其中,小麦产量18727.4吨,减产32.2%;玉米产量97459吨,增收1.9%。粮食亩产量282公斤,减产5.4%。年末全县设施农业大棚达1294个,同比增加295个。其中蔬菜播种面积848.7亩,增长11.4%,产量5659.7吨,增长1.1倍;食用菌面积67亩,增长43.5%,产量219.8吨,增长42.5%。截至2013年末,沁水县有大牲畜存栏330头,下降4.3%;猪存栏41408头,下降12.0%;羊存栏188188只,下降0.6%;禽存栏975900只,增长103.1%;年末羊群饲养量306555只,增长0.1%;肉类总产量8908.2吨,增长21.8%;牛奶产量692.4吨,下降28.5%;禽蛋产量3897.7吨,下降9.5%;蚕茧产量1667.6吨,与上年持平。

第二产业

2013年末,沁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家,共完成增加值66.3亿元,增长23.0%;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25.3%;煤层气行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21.2%。共完成总产值100.2亿元,增长6.0%;实现利税23.2亿元,下降16.7%;其中煤炭行业总产值53.2亿元,实现利税11.6亿元;煤层气行业总产值35.2亿元,实现利税9.9亿元。共完成销售产值97.3亿元,增长15.7%;实现利润14.1亿元,下降29.3%;上交税金14.5亿元,下降20.1%。

截至2013年末,沁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亿元,增长26.2%;其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分别完成1.7亿元、0.4亿元和0.8亿元。签订合同额3.3亿元,增长16.3%;其中新签合同额2.5亿元,增长12.7%。建筑施工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减少9.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完成6.7万平方米,增长6.4%;房屋竣工价值完成0.8亿元,增长52.2%。

第三产业

2013年,沁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4%。其中,城镇消费11.8亿元,增长14.8%;乡村消费5.3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0.3亿元,增长53.7%;零售业零售额14.1亿元,增长11.9%;住宿业零售额0.2亿元,降低16.6%;餐饮业零售额2.4亿元,增长28.2%。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日用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8333万元、7404.2万元和17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3%、53.9%和8.6%;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04万元,同比增长97.1%;建筑装潢类、家具类同比分别增长25.1%、10.4%。

交通

截至2011年,沁水县境内公路有省道3条123公里,县道11条271.9公里,乡道44条431公里,通村水泥(油)路235条480公里。2001年,全县通车总里程1328公里,是建国初的23.6倍,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3.5倍。各种运输车辆4281辆,是1978年的25.3倍。铁路有侯月线从境内通过,途经龙港、郑庄、端氏、嘉峰4个镇,长69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末,沁水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其中,初中16所,高中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6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1所。全年在校学生29368人,当年招生8246人,毕业8534人。

科技事业

2013年,沁水县全年积极争取到了省级科技项目4项,其中“蜜蜂高产高效标准化饲养技术推广”项目列入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产业化“百千万”标杆项目,“太行黑山羊种群繁育生物工程技术应用”项目列入成果推广项目;争取到了市级科技项目22项,其中山西嘉沁农业有限公司和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重点支持项目;组织县级科技计划项目63项,重点支持枫彩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山西博大灵芝北虫草加工等科技项目10项;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全年共完成专利申请量95件,同比增长40%。

卫生事业

截至2013年末,沁水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2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7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8人,每千人拥有病床3.13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3%,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3年,沁水县共有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史博物馆1个,宣传文化中心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县级剧团2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全县共有农村电影放映队14支,业余文艺演出团体30余支;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18项,县级40项。

2013年,沁水县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次,举办春节、元宵节社会文化活动9项、“2013年消夏文艺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10余场次;赴市参加“煤运杯”晋城市第二届“紫薇奖”八音会擂台赛,第二届“紫薇奖”广场秧歌舞大赛,“活力晋城”舞龙舞狮比赛,晋城市第五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10余场次;组织举办全县首届围棋大赛,迎“五一”象棋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县级体育赛事10余项次;全年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722场,组织“百姓文化大舞台”乡村文化展演活动251场,组织送戏下乡730场。

旅游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沁水县名列其中。

沁水县有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宋代窦将军墓、郭南村元代崔府君庙以及明清建筑柳氏民居、湘峪古城、上阁古民居、窦庄夫人城等名胜古迹。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

柳氏民居,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历山自然风景区

历山,位于山西省南端沁水、垣曲、翼城三县交界处,面积 150平方公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是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风景区,素有“五绝、十胜、百景”之称,被誉为“天然大公园”。

舜王坪是历山主峰,传说为舜帝躬耕之处,山顶有四千余亩的高山草甸,主要景点有南天门、斩龙台、龙翻讪、舜王庙、犁沟、石猴观海等景点。

西峡景区距下川村1公里。全长5公里,最窄处3米许。舜王"刀劈一线天,高山湖泊变桑田"的传说即源于此。此外还有天石、楼坎、试刀石等景观。

三都古城

“湘峪古堡”位于沁水县东南58公里处的郑村镇境内的湘峪村。南距皇城相府6公里,西距赵树理故居5公里,背山临河。湘峪村因明朝户部尚书孙居湘(万历20年进士)、御史都堂孙可湘、四部首司孙鼎湘三兄弟同朝为官而闻名.其古堡历史上民间俗称“三都堂”。

“湘峪古堡”建成于崇祯七年(1634),至今已有374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防御性城堡,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

郭壁古镇

郭壁古镇距山西省沁水县东部的沁河西岸,西距沁水县城50余公里,东距晋城40余公里,隶属嘉峰镇。古代,这里曾是沁河渡口之一。由于村子地处滩涂戈壁,故名郭壁。

赵树理故居

赵树理故居,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加丰镇尉迟村。故居内存有赵树理生前书籍、柳制箱、皮箱和生活用品等遗物。

著名人物

刘东星,明隆庆进士,累升湖广左布政使,与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私交甚厚。

孙居相(?-1634),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累升兵部右侍郎。

孙鼎相,历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亦有名于东林中。

张铨(?-1621),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御史、江西巡按。死后被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张凤仪,明末著名抗清女英雄。

张五典,历官南京大理卿。卒,赠太子太保。

贾景德(1880-1960),清朝进士。曾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省政务厅厅长、正太铁路局局长、山西绥靖公署秘书长。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到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赵树理(1906-1970),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赵树理创立中国著名文学流派“山药蛋派”。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山西省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