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白点是氢致开裂的一种,是钢材内部所含有的“内氢”在并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氢原子的聚集富集形成高伍氢气而引起的。断口有银白色的斑点,故称白点。该斑点即为内部裂缝的侧壁,肉眼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便可看到。在电镜中观察白点时,可寻到“发纹”。若有外加拉伸应力作用,含氢较高的钢材也会出现白点。白点的存在会使钢材的强度、塑性与靭性下降。在应力集中部位的白点常成为结构的断裂源。

材料性能

白点:当钢中含有过量的氢时,随着温度降低氢在钢种的溶解度减小,如果过饱和的氢未能扩散逸出,便聚集在某些缺陷而形成氢分子。此时氢的体积发生急剧膨胀,内压很大足以将金属局部撕裂,而形成裂纹。

钢材—白点

原因

白点是由于钢中氢含量过多和内应力共同作用造成的,即白点的产生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钢中的氢含量和钢在热压力加工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并且,含氢量较高只是产生白点的必要条件,钢在热压力加工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是产生白点的充分条件。只有氢的作用,热压力加工后的钢坯并不一定形成白点,只有在钢坯内存在着较大内应力的情况下。含氢量较高的钢坯才会产生白点。随钢材温度的降低,氢在钢中溶解度减小,当冷速加快时,柱状晶内的氢来不及扩散至大气中,聚积在钢的显微孔隙中并结合成分子态,更使其扩散困难,形成巨大的局部压力,达到钢的破断强度以上,从而使钢产生内部断裂,即我们说的白点。因而,白点多分布于柱状晶及以内区域。白点形成的温度区间为250~100℃之间,而氢扩散系数最大区间为650~300℃,故在300℃以下来不及扩散的氢就存在于钢中而引起应力。

影响

:在碳钢和低合金用钢焊缝中,如含有较多的氢,在焊后不久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试样断口上常出现光亮圆形的白点,直径约为0.5~3mm。由于白点中心含有微细气孔或杂质物,按照其形状,又称鱼眼。白点对焊缝强度的影响不大,但对塑性韧性有较大影响。

评定

它是以裂纹的分布多少来评定的.

识别

白点一般发生在中碳含Cr,Mo钢中,它常发生在钢的横截面直径的1/4周围,它表现为细小弯曲的裂纹,它无方向性,放大观察时裂纹内无夹杂.

预防

1.在冶炼时控制氢气的含量 。

2.及时保温回火,采取缓冷。

简介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 白点病是由纤毛虫感染引起的。最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表现为常卧在水族箱底静止不动,食欲不振,有时在增氧泵的注水处浮游,忽然有狂游的动作,后期,鱼身有大量的白浊黏液分泌,鱼常用身体擦箱壁,严重时鳞片大量脱落。白点病发病率高,传染快,常发生在初春、梅雨、初秋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鱼移箱或水温过急的变换,都会引发白点病。白点病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高。如到了后期,因被感染的鱼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很容易印发别的疾病。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借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复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

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病原

白点病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治疗

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防治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

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 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教育技术学专家白点

个人简介

出生年月:1962年5月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专业背景:物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

现从事专业: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

研究方向:教育中的认知与技术

学习经历

1980年—1984年东北师大物理系毕业 获理学士学位

1989年—1992年国家公派留学日本国岗山教育学院学校教育专业教育方法与技术方向进修生

1992年—1994年日本国岗山大学研究生院学校教育专业教育方法与技术方向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4年—2000年日本国岗山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研究科智能开发专业人类智能基础学(认知心理学)方向获心理学博士(Ph.D)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9月-1989年12月东北师大电化教育系 助教 讲师

1994年3月-2000年 5月日本国私立就实女子大学 讲师

2000年9月-2004年 9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12月-2006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3月-现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学术活动

日本心理学会会员、日本教育技术学会会员、全国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第一届组委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第一届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学生网站制作竞赛ThinkQuest教育专家与评审委员、中国-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姊妹学校”项目首席专家等。

获奖情况

1.教研成果与奖励

2001年6月 Web环境下主题综合学习模式构建与课程开发的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1年 E-learning方式下创造思维培养探索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第二着者)

2003年12月 学科综合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全球华人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二着者)

2003年12月 基于E-CPS创造性思维技能培养的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期刊专业委员会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论文评选活动高校组一等(第二着者)

2.科研成果与奖励

2001年12月 WebBasedCourse(WBC)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最优秀论文奖

2003年12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效果的质的分析全球华人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4年9月 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吗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组委会三等奖

2004年12月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度论文评比优秀论文奖

主要着书

白点主编 2004年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白点着 2005年 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理与开展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点等主编 2003年 香港中学生电脑教材 电脑与资讯科技(ISBN962-947-787-2) 香港迪威教育出版社

白点参编 综合学习的实践探索 陈伯良主编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3(3)

白点参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1~8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8 出版

主要论文

1.教研论文:

白点 2007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亮点信息技术教育

白点 2006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课题-访华南师大白点教授网络科技时代

白点 2006 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综述中国电化教育

白点 2006 [译]学习环境设计与协调自律学习及远程教育[日]西之园晴夫

白点 2005.8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问题与探讨 中小学电教

白点 2004.8 基于意图驱动的教学设计及其概念图制作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部 中央电教馆(第二着者)

白点 2004.1、2004.2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的质的分析(上、下) 中小学电教

白点 2003.12 信息技术于课程整合实践效果的质的分析GCCCE2003 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协会

徐晓东 2003.12 学科综合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3)论文集(第二着者)

研究生指导和本科生教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BC):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教育中的认知与技术、学习与知识科学绪论(2005年度)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MC):认知心理学、学习资源与环境设计论、认知与技术(seminar)、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指导研究生方向: 教育中的认知与技术

本研究室欢迎具有宽厚学科背景、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感兴趣的来自于任何一个学科(如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理工科等等)的同学,就自己关心的教育实践中的课题,在认知与学习科学框架下开展基础研究,并利用信息技术或学习技术支持这一认知或学习过程的研究。比如对以下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认知与技术研究室共同开展研究:

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对知识或概念的理解;如何利用信息媒体与技术开发学生的能力;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媒体如何提高学生的洞察力、觉知能力;技术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吗?究竟是媒体改变了教学效果还是由于相应的教师改变教学策略而改善了教学效果?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过程是什么(如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哪些知识、什么是我们知道的,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如何测量学生必须知道的东西;我们如何测量学生是怎样知道这些东西的;我们如何测量学生怎样使用这些东西;我们如何测量是什么机制使学生使用这些东西;学生如何应用技术开展学习;我们如何用技术去测量和评估学习;你如何既用质的工具又用量的工具去查明学生。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