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社仓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shè cāng

是指旧时中国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

词目

社仓

拼音

shè cāng

引证解释

即义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始于 隋 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

《隋书·食货志》:“十六年正月,又诏 秦 叠 …… 银 扶 等州社仓,并於当县安置。二月,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旧唐书·食货志下》:“ 武德 元年九月四日,置社仓。”

《宋史·食货志上六》:“ 陆九渊 在敕令局,见之叹曰:‘社仓几年矣,有司不复举行,所以远方无知者。’”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东发社仓记》:“乡有 李令君 捐粟六百石为倡,将成社仓。”

刘大櫆《知上犹县方君传》:“建社仓以备荒年,创书院以兴文教。”

简介

社仓是旧时中国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民办粮仓的一种,由南宋朱熹首创,社仓不特指某个粮仓,而是一种储粮制度。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粮食的周转则是借贷的形式,一般春放秋收,利息为十分之二。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建宁府(治今福建建瓯)大饥。当时在崇安(今武夷山)开耀乡的朱熹,同乡绅刘如愚向知府借常平米600石赈贷饥民。贷米在冬天归还,收息20%,小歉利息减半,大饥全免。计划待息米相当于原本10倍时不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3升。后来归还了政府的常平米,至淳熙八年(1181年)已积有社仓米3100石。这一年朱熹将《社仓事目》上奏,孝宗“颁其法于四方”,予以推广。为此仓储行业奉朱熹为“紫阳仓祖”(朱熹号紫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汉语词汇 储粮备荒 有司 水东日记 刘大櫆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