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神秘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occultism(意为“隐藏或隐蔽”)派生而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和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包括诸多经卷和主观验证方法,例如玄想、唯灵论、“魔杖”探寻、数灵论、瑜伽、自然魔术、自由手工匠、共济会纲领、巫术、星占学和炼金术等。这许许多多的神秘主义对西方文明已经产生影响,而且还在继续产生影响。神秘主义的基本信条就是世上存在着秘密的或隐藏的自然力,能够理解并操作神秘的自然力的人,必须接受过神秘知识的教育,其富有浓重唯心主义色彩。

概念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密契主义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实体相契合的精神经验。

沈殿忠将神秘主义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宗教神秘主义,主要是指宗教徒信奉神灵的观念意识;二是一般神秘主义,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人信奉神灵的观念意识;其三为邪教神秘主义或异端神秘主义,即一种同邪教组织相关的神秘主义。各类神秘主义的共同特征是“排斥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实践过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和环境思想的联系

在对自然界的认识问题上,科学精神和神秘主义的矛盾和斗争由来已久。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二者是完全对立的,从认识个体的角度来看,二者往往又是互相包含的——一个唯物主义者,也可能会有神秘主义思想的残余;一个信仰宗教的人,也可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就使得人们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既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又可能夹杂着一些神秘主义的成分,只要能够区分即可。

在环境伦理学发源的西方国家,尽管科学技术先进,人们的文化水平较高,也有神秘主义的深厚基础。由于基督教的普及,人们在遇到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时,总是会想到“上帝”——因为“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观总是同自然观联系在一起。对“上帝”的认识总是同对“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联系在一起”。这种把神学和自然联系起来思考的现象,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基督教时代最初六个世纪,亚历山大城的神学家与科学家就把通向“上帝”之途与通向科学之途、把对科学认识与对“上帝”的神学认识结合在一起思考。”

台湾世新大学的林益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在英国碰到的第一个指导老师就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是生物系的教授,研究进化论,他在课堂上又讲神秘主义与科学并无矛盾,他把这些观点发表在期刊上,因此常常在英国的学术界引发论战。在西方国家,像这样的学者并非个别,了解到这种情况就不难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在科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的 牛顿,晚年为什么会滑向神秘主义,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现代不少科学家同时又是虔诚的宗教信徒,这是由于其能将其分开。

这种科学与宗教、唯物主义和神秘主义互相交融又互相斗争的情况,对环境运动和环境伦理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誉为敲响环境警钟的R·卡逊,她是一位美国女记者,科普作家,她写的《寂静的春天》用生态学原理和大量的事实、数据,揭露了当时尚未被人们认识的生态危机,为世人敲响了警钟,这是一部充满了科学精神的伟大作品。但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也难免受到宗教的影响。正如林益仁先生所说:“当环境学家或历史学家在探讨环境主义的时候,常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西方社会基本上还是受到 基督教的思想影响。” “R·卡逊本身就有非常强烈的宗教背景,她的祖父是长老会的牧师;她的书除了《寂静的春天》之外都是满写实的,在写实里蕴含了她对自然的敬畏,有宗教的情操在里面。”

来源

1.“神秘主义”( mysticism )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主观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

2.神秘主义(Occultism)“神秘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occultism(意为“隐藏或隐蔽”)派生而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和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包括诸多经卷和主观验证方法,例如玄想、唯灵论、“魔杖”探寻、数灵论、瑜伽、自然魔术、自由手工匠共济会纲领、巫术、星占学和炼金术等。这许许多多的神秘主义对西方文明已经产生影响,而且还在继续产生影响。神秘主义的基本信条就是世上存在着秘密的或隐藏的自然力。能够理解并操作神秘的自然力的人,必须接受过神秘知识的教育。这里神秘的知识被认为是来自于原始古老的智慧,神秘的自然力被认为可以用来控制环境和预言未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3.神秘主义(occult science),“神秘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occultism(意为“隐藏或隐蔽”)派生而来的,绝大多数的人却对他有很大的误解,神秘主义正确的翻译应该是occult science,“occult”最原始的意思是隐含的,隐藏的,而“science”所熟知的意思是学科或科学,其最原始的意思是知识或学识。因此occult science最正确的翻译因该是隐藏的学识,更加准确地说应该是隐藏起来才会拥有重大意义或含义的学识。而那些知识是欧洲知识体系之外的知识,包括埃及、罗马、希腊、伊斯兰教圈。对于神秘主义通过查阅文献,最早追溯至16世纪之前,可以肯定的是它兴起于文艺复兴之后。

宗教中表象

犹太教

犹太教关于“上帝”的说法有些矛盾,尽管在经典中有时说其是无形而不可见的,形而上的,许多时候又是人格化的,象人一样有思想,能和人对话。而且在犹太教经典中对“上帝”的称呼有时使用单数人称,有时又使用复数人称。后来的学者们怀疑这是把上帝和天使们混淆了。

至于犹太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似乎更倾向于“上帝”是形而上的。神秘主义犹太教徒通过虔诚的信仰而获得一种神秘的体验,不仅感到“上帝”的存在及无所不在,而且感到自己和“上帝”融为一体,自己就是“上帝”。“上帝”是一种精神实体,造物者,也是主宰者,而天使是有人格的生灵。

上帝音译为雅赫维雅威(后被某些基督教神学家误作耶和华),古代犹太人可能误把它当作神的名字,而犹太教神秘主义把它理解成形而上的本体可能是符合其本义的。有理由假设天使(地外智慧生命)曾向古代的犹太人传授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而 犹太人由于其原始神灵崇拜的习俗而把雅威人格化(神化)了。

基督教

基督教本来是 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其教徒相信他们的导师 耶稣(一个犹太人)就是犹太经典中预言的救世主。然而后来由于罗马人保罗的宣传,大批罗马人成为信徒,而罗马人与犹太人的民族矛盾终于导致了基督教成为独立的宗教,并最终被曾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构成,而《旧约》也是犹太教的经典,其中的《摩西五经》就是犹太教的《律法书》。《新约》则记载耶稣和其门徒传播福音的言行。尽管罗马教会变得越来越腐朽,越来越背离耶稣的教导,仍有一些教士基本上秉承了耶稣的原旨,主张在信仰和苦修中获得与圣灵合一、我即“上帝”的神秘体验。基督教后来主要分裂为罗马公教(又称天主教)、希腊正教(又称东正教)和新教。在这些派别中,神秘主义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向不同的使者先后颁降过104部经典,其中包括《旧约》、《新约》和《古兰经》;真主传给穆罕默德的《古兰经》的内容含盖了《旧约》、《新约》等的内容,而且全面并未遭删改,故而完美无缺,绝对神圣。伊斯兰教的苏非派最早是一股反对腐朽,主张苦行和禁欲的思潮,后来发展成神秘主义,主张通过对真主神秘的爱、神秘主义的修炼,精神上的自我净化,最后达到“寂灭”,“无我无主”,“我既真主”的神秘境界。这与地理上与之比邻的印度教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很可能是受了后者的影响,因为后者的历史古老得多,在周围地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印度教

印度教被西方学者把分成两个阶段,前面的称婆罗门教,后面的称印度教,印度人不承认这种划分。本文中也统称印度教。印度教既保留了原始信仰的多神崇拜,又提出了梵是宇宙的本体,大我,人通过修持可以使自己这个小我与大我融合。梵是非人格化的精神实体,显现为人格化的诸神,其中梵天(又称大自在天)创造了世界。这可以被看作是形而上的哲学向原始的神灵崇拜的妥协。印度教信仰业报轮回和解脱的理论,并以信仰、祭祀和瑜珈修持为获得解脱的方法。

佛教

佛教约产生于2500年前,释加牟尼先向其它教派的大师学习禅定,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其感到仅仅修止,只是停止了思想,暂时去除了烦恼,并没有去除无知,因而没有真正地解脱。其在禅定中探索出止观双运的修法。即修止达到定境后,在定境中观察(不是一般意义的思考)事物,答案会突然出现,这就获得了智慧,破除了无知。观属于智瑜珈。由止得定,由观得慧,止观交替运用,这是佛教对禅定或者说对瑜珈的贡献,认为其能修成神通。

其认为是止观思维的一种逆向高级形式,既不是理性思维,更不是感性思维,而是一种新的认知形式,而由观所获得的智慧是语言难以描述的。

由于佛教徒对禅定中的体验也运用观法,因而最终其,并不是感到和某种非人格化的本体结合,更不是感到和某种人格化的本体结合,而是认识宇宙本来的、真实的面目——实相,实相并非实体。并且佛教并不认为宇宙是被什么东西(无论是人格化的,还是非人格化的)创造出来的,也不认为存在一个称为“梵”或“大我”的本体,这就是“法无我”。实相是指一切事物都不具有独立存在性,都是“自性空”的,在这个意义上,一切都是无分别的。修行者自身也没有自性,“自我”是一种虚妄的认识,也是无知,这就是“人无我”。有些人居然说“佛法帮助人找回真正自我”,实在是误解。

在原始佛教时期,佛教甚至算不上是宗教,称为“主义”更合适。如今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小乘佛教(或称南传佛教)较为接近原始的佛教。而后来发展的大乘佛教(或称北传佛教)尤其是密宗,向世俗的多神崇拜做了让步,即把多神崇拜作为方便,利用它来吸引大众,便于救度更多的人。

以佛教密宗的某些无上瑜珈修行仪轨为例,修行者先要皈依至少一位上师,而后从诸多的佛、菩萨或护法神中选择至少一位适合自己的(与自己有缘的)作为本尊,在接受初级的灌顶之后,按照一定的仪轨观想本尊和其坛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手结本尊的手印(手势),口诵本尊的真言(咒语),要把本尊观想得了了分明,即细节清晰、光感和色泽鲜明,直到能够现见(而不是假想)到本尊,并得到本尊的加持。再观想本尊和自身融为一体,感到“我即本尊,本尊既我”。重要的是要体悟一切现象都是本尊的显现,一切都如梦如幻、自性空。整个观修仪轨都渗透着禅定,每当行者被引导进入某种状态,安住在上面(入定)。

以上称为无上瑜珈的生起次第。生起次第的目的是使行者和其本尊相应。把信瑜珈和复杂的观想仪轨引入禅定修持,这是一种方便。继续修持下去,终会体悟到事物、本尊和“我”都如梦如幻,没有自性,都是空性的显现。因此这不同于印度教的观想神像,不应把佛教密宗和印度教混为一谈。

而后的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基础上进行气脉的修持和其它的修持。

道教

道教的情况比较混乱。经卷与体验都比较清晰而注重形而上的是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综合了道教、佛教禅宗和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主张以自身的精、气、神为原料炼制内丹,并体悟“道”,这是一种神秘体验。在方法发展出许多支派,一般都是禅定(或类似的修法)和周天术的综合,只是细节上的差异。周天术是修气脉、炼内丹的方法。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礼教的理论,由于理学和佛教显宗的影响,全真派是禁欲的,不同于早先的讲究房中采补术的派别。

其它

另外有些民族还保留着原始的神灵崇拜和巫术,如美洲、非洲等土著,为我们研究神秘主义的起源提供了依据。这些原始信仰尚未系统化,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哲学体系,未达到“主义”的高度,因此尚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神秘主义。

代表人物

爱克哈特

爱克哈特(Eckhart,Meister Johannes;约1260~1327)德国神秘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生于图林根霍赫海姆贵族家庭。1275年加入多明我会,先后在许多地区任多旺我会会长及大学教授。在神学上主张上帝与万物融合,人为万物之灵,人性是神性的闪光,人不仅能与万物合一,还能与上帝合一。其思想是德国新教、浪漫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的先驱。1326年被指控为异端。著有《德语讲道集》。埃克哈特大师(Meister Johannes Eckhart,约1260~1327)是得到自觉的灵,他的全名是约翰尼斯·埃克哈特(Johannes Eckhart),但无论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和他死去以后,也无论是他自称还是别人称呼他,都是以埃克哈特(也有译为爱克哈特或艾克哈特的)大师而闻名于世的。约翰尼斯·埃克哈特(Johannes Eckhart)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的创始人马丁·路德心中的指路明灯。马丁·路德在其主持编印的《德意志神学》中,对爱克哈特的神学思想备加赞扬。埃克哈特大师生于图林根霍赫海姆一贵族家庭。15岁时入多明我会,求学于巴黎、科隆等地。1290年起先后任埃尔富特、图林根、萨克森、波希米亚等地多明我会会长。1314年任施特拉斯堡修道院长。60岁时,在科隆任神学教授。1326年被属于方济各会的大主教控为异端,乃上诉于阿维尼翁教廷。1329年3月,当时的教皇并不能达到爱克哈特大师的宗教体验境界,只能局限在思维的理解层面,出于宗教的权力导向,无知地在通谕中谴责爱克哈特的28个论点,其时爱克哈特已在两年前死于阿维尼翁。埃克哈特的死,也是传奇性的。有一个门徒 ── 一个好奇的、多问的人,一个哲学系的学生──问他:“师傅,我知道您快要过世了,在您离开肉体以前,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要不然它会缠我一辈子的。”

  爱克哈特睁开眼睛说:“什么问题?”

  那个人说:“当您过世以后,你将到什么地方去呢?”

  爱克哈特说:“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然后他闭上眼睛死了。

  爱克哈特的哲学和神学,含有希腊哲学及阿拉伯哲学的因素,对其后的宗教改革、浪漫主义思想、19世纪德国哲学及现代存在主义等均有一定影响。他认为万物是纯粹的“无”,万物的存在即为上帝;基督既是人类的焦点,又是人类的救赎者;人里面有一种神性的残迹或火花,一种非受造的心灵之光,可以通过超脱与作为万有之源并高于创造之神的最高神性相连,从而达到无所求索的泛爱自由境界。在他的著作中,基督教的伦理思想也达到很高水平。中世纪神秘主义者苏索和陶勒尔为其弟子。苏索曾为爱克哈特的28个论点辩护,因而被解除修道院长和神学教授的职务。为表达其神秘主义神学观点,爱克哈特创造了许多抽象词汇,对德语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其著作有《圣经》注释,德文的《专论》和《讲道集》、《神的安慰》、《崇高的人》和《超脱》等。

  著名的《埃克哈特大师文集》选:

  事实上,黑暗中,人们可以找到光,因此,当我们处于悲伤的时候,光离我们最近。

  占有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少。

  看住你自己,你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你自己,你就在那里摆脱你自己;这才是至善之行。

  真正而完全的顺从,是位居首位的美德,无此美德,就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大的作为,有了真正的顺从,都是有益的了。

  在灵魂的中心,没有丁点儿灰尘散落。不论多细小的东西都附着在灵魂上,让你无法见到我。只有那不可见的,能让你见到那可见的。只有你里面的一切都归零,然后你才能见到神。除非盲眼,神不可见;除非无知,神不可知;除非愚者,神不可理解。

  如果一个为自己什么也不要,那么,上帝必定会像为自己一样为他要到一切。

  而是谁在‘敬重上帝’呢?是那些在一切事物之中都看到了上帝的荣耀的人。

  除了放弃意愿,再也没有什么能使一个人成为纯真的人。的确,如果不能在一切事物中放弃自己的意愿,那么我们在上帝面前根本什么也做不了。然而,如果我们能做到放弃我们全部的意愿并且为了上帝的缘故敢于从外部和内部摆脱掉一切事物,那么,我们才算是做到了一切,而在这之前就做不到。

  如果我们完完全全进入上帝之中而不再有自己的私愿了,那么,这才是完善和纯真的意愿。谁在这方面达到得越多,谁就越是真正的投身于上帝。

  人若是如此地将自己的一切都抛弃掉,那就完完全全投入在主的怀抱之中,以至于要碰到他就先碰到上帝;因为,其在上帝的怀抱之中,就像我的帽子盖住了我的头,谁想要拉我,就必定先要拉我的衣服。

其他代表人物

亚克利巴(Agrippa, 1486~1535年)

魏格尔(Weigel, V. 1533~1588年)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唯心主义 精神实体 星占学 犹太教 雅赫维 雅威 摩西五经 古兰经 禅定 爱克哈特 多明我会 马丁·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