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贵池区,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为沿江洲圩区,北临长江,南接黄山,东连铜陵,牵携佛教圣地九华山,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千米。

贵池区,汉时曾称石城县,后易名为贵池县,1988年改为贵池市,2000年改为贵池区。

截至2018年,贵池区辖11个街道、9个镇,另设有6个功能区,区政府驻池阳街道, 全区户籍人口67.1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8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45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4:40.6:49.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3元。

建制沿革

贵池区在汉时曾称石城县,历史上不少朝代在此设过州、府、郡、路治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是池州专署所在地。具体沿革变迁如下:

春秋时期:属吴。

战国时期:越灭吴,楚灭越,属楚之江东郡。

秦: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平定江南。二十六年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属鄣郡。

西汉: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建石城县(今殷汇镇灌口)。属扬州之丹阳郡。

东汉:属扬州之丹阳郡。

南朝:石城属南陵郡。梁大同年间,侨立南太原郡于石城县地,不久即废。

陈:天嘉元年(560年),改南陵郡为北江州,石城属北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石城县入南陵,十九年复析南陵西五乡并石城故地置秋浦县。以县城临秋浦水得名,治所石城,属宣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秋浦县属池州,贞观元年池州废,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复置池州,秋浦县属池州,县治随州治迁至今贵池区,至唐代中叶,秋浦县属秋浦郡,晚唐属池阳郡。

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六年(926)秋浦县易名为贵池县。

两宋:属池州 池阳郡。

元:属池州路。

明:初属池州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属九华府,后复属池州府。

清:顺治时,属江南左布政使池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隶属安徽省池州府。

中华民国:民国初年沿用清制。民国2年(1913年)1月8日废道府州,贵池县隶属安徽省。民国3年袁世凯公布省道县三级官制,贵池县隶属芜湖道,民国17年撤销道的建制,直至民国21年再次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10月至31年,贵池属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国38年4月县境解放后,贵池县属皖南区池州专区,1952年1月30日,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65年7月,属安徽省池州专区。1980年元月再次属安徽省安庆地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复置池州地区,同时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其辖境不变。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区改为池州市,同时改贵池市为贵池区,属池州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贵池区在其中。

行政区划

1988年,原县级贵池市辖5区、2镇、26乡:城关区、乌沙区、殷汇区、梅街区、观前区,池州镇、殷汇镇,乌沙乡、马衙乡、双桥乡、梅龙乡、牌楼乡、观前乡、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桃坡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1年,撤销乌沙乡,设立乌沙镇。

1992年,撤销池州镇,设立池阳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主城区大部分居民委员会)、秋浦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村民委员会和部分居民委员会,以及里山乡的齐山村);撤销马衙乡,设立马衙镇;撤销涓桥乡,设立涓桥镇;撤销梅龙乡,设立梅龙镇;撤销桃坡乡,与刘街乡的梅街村合并设立梅街镇;撤销牌楼乡,设立牌楼镇;撤销观前乡,设立观前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19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殷汇镇、乌沙镇、马衙镇、涓桥镇、梅龙镇、梅街镇、牌楼镇、观前镇、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9年,撤销里山乡,设立里山街道办事处 ;撤销江口乡,设立江口街道办事处。

2000年,贵池区辖4个街道、8个镇、17个乡。

2001年,撤销清溪乡,将4个村并入里山街道、2个村并入涓桥镇;撤销桐梓山乡,并入梅龙镇;撤销驻驾乡,并入乌沙镇;撤销灌口乡,将8个村并入殷汇镇,8个村并入新设立的梅村镇;撤销梅村乡,设立梅村镇;撤销墩上乡,设立墩上镇;撤销塘田乡,设立塘田镇;撤销晏塘乡,设立晏塘镇;撤销铜山乡,设立牛头山镇。全区村委会数由293个减少到291个:观前镇新湖村、新义村合并为新湖村;观前村、新建村合并为观前村。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办事处、秋浦街道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乌沙镇、殷汇镇、牌楼镇、梅街镇、马衙镇、观前镇、梅龙镇、涓桥镇、晏塘镇、牛头山镇、唐田镇、梅村镇、墩上镇、高脊岭乡、阮桥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共有36个居委会、291个村委 会。

2004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马衙镇、墩上镇、梅龙镇、梅街镇、观前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晏塘镇、阮桥乡、高脊岭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

2007年2月5日,中共池州市贵池区委、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贵池区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发[2007]1号):撤销梅街镇、刘街乡、牛头山镇、木闸乡、梅村镇、高坦乡、乌沙镇、晏塘镇、棠溪乡、梅龙镇、马衙镇、观前镇、墩上镇、茅坦乡、里山街道、解放乡、阮桥乡、高脊岭乡。新组建梅街镇、牛头山镇、梅村镇、乌沙镇、棠溪镇和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里山街道、秋江街道。

撤销池阳街道,设立新的池阳街道。新的池阳街道位于主城区西南部,四至范围为东至长江路、南至清溪街道、西至白洋河、北至秋浦路。辖古舜、秀山、烟柳园、南湖等4个社区,人口25350人。街道办事处暂驻秀山社区。

撤销秋浦街道,设立新的秋浦街道。新的秋浦街道位于主城区东南部,四至范围为东至平天湖路、南至寄隐路、西至长江路、北至秋浦路。辖九华、孝肃、翠微、月亮湖、湖心等5个社区,人口36488人。街道办事处暂驻九华社区。

增设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位于主城区西北部,四至范围为东至长江路、南至秋浦路、西北至秋浦河。辖秋江、清风、杏花村、池口、城西、十里、孔井、长岗等8个社区,人口38186人。街道办事处暂驻杏花村社区。

增设清风街道。清风街道位于主城区东北部,四至范围为东至平天湖路、南至秋浦路、西至长江路、北至长江。辖翠百、府学、城北、沿江、东湖路、百荷园、汇景等7个社区,人口52874人。街道办事处暂驻沿江社区。

增设清溪街道。清溪街道位于主城区东南部,四至范围为东北靠马衙街道,西北邻池阳、秋浦街道,南连里山街道。辖原里山街道的永明社区、清溪村、碧岩村、白沙村陵阳大道以南白沙河以西高速公路以北部分和原秋浦街道齐山社区陵阳大道以南部分,人口16230人。街道办事处暂驻永明社区。

调整里山街道范围。将永明社区、清溪村、碧岩村、白沙村析出。调整后的里山街道辖9个村、1个社区,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4864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调整马衙街道范围。将新龙村、双岭村、祠堂村、观前社区、园林社区、新湖社区析出;原江口街道的顺利村、原里山街道的白沙村陵阳大道以北白沙河以东高速公路以南部分村民组、原秋浦街道平天湖路以东部分划入。调整后的马衙街道辖8个村、5个社区,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32911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调整江口街道范围。将顺利村析出。调整后的江口街道辖6个村,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15396人。街道办事处暂驻三范村。

调整梅龙街道范围。将原马衙街道的新龙村、双岭村、祠堂村、观前社区、园林社区、新湖社区划入。调整后的梅龙街道辖12个村、4个社区,面积167.8平方公里,总人口45496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截至2018年,贵池区下辖11个街道、9个镇,另设有6个功能区。

行政区划代码名称
341702001000池阳街道办事处
341702002000秋浦街道办事处
341702003000里山街道办事处
341702004000江口街道办事处
341702005000马衙街道办事处
341702006000墩上街道办事处
341702007000梅龙街道办事处
341702008000秋江街道办事处
341702009000杏花村街道办事处
341702010000清风街道办事处
341702011000清溪街道办事处
341702100000殷汇镇
341702101000牛头山镇
341702102000涓桥镇
341702103000梅街镇
341702104000梅村镇
341702105000唐田镇
341702106000牌楼镇
341702107000乌沙镇
341702108000棠溪镇
341702400000安徽贵池工业园
341702401000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41702402000平天湖风景区
341702403000前江工业园
341702404000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
341702405000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地理环境

位置

贵池区是安徽池州市市辖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临长江,东径117°06′-117°50′、北纬30°15′-30°48′。东北与铜陵接壤,南连黄山、九华山,西北与安庆隔江相望。

地貌

贵池地势南高北低,依山傍水,分山区、丘陵、圩区,呈阶梯形分布。南部中低山区,群山起伏,绿树如云,是林木、茶叶的重点产区;中部丘陵区,岗垄相间, 田园平整;北部为沿江洲圩区,江堤全长59公里,圩内河渠交错,平畴如毯。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湓河、秋浦河、龙舒河、白洋河、九华河、青通河等。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潮土、水稻土等为主。山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8.8%。

气候

贵池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全年冬寒、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变率较大。年平均温度16.1℃,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8.7℃;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3.1℃。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大约始于3月30日至11月17日,此间,日平均温度等10℃或10℃以上。日照随季节变化明显,夏至昼长时间(可照时数)可达14小时,冬至昼长时间为1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900小时左右,多年平均(1960-1978年)蒸发量1447毫米。平均年降雨量在1400-1700毫米,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主要雨季,为“梅雨期”。平均无霜期242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贵池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面广,采冶历史悠久。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池州秋浦有铜有银”。现在探明的金属矿有硫、磷、煤、萤石、硅石、花岗石、白云石、石英、大理石、栖霞灰岩、水泥石灰石及水泥粘土等12种。煤矿也有广泛分布,已探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产地23处。全区矿藏储量,据初步估算为:铜6.6万吨、(金属量)铁473万吨、锰227万吨、铅锌22.8万吨、钨195万吨、铝1500吨、锑50万吨、金铁矿石12万吨、石英石10万立方米、大理石12亿立方米、硫铁1031万吨、煤3920万吨、金储量915千克。

贵池区秋浦、九华诸河黄砂资源丰富,尤其是九华河砂具有砂质纯洁、坚硬颗粒均匀,抗压力大,耐酸性强,棱角锋利,含石英多等优点,系优质建筑材料,属国家二等砂,畅销上海和沿江一带。

野生植物

树木 主要有松、杉、柏、柳、槐、楮(有苦、楮、甜楮)、樟、栎、枫香、黄连木、乌桕、石楠、女贞、桑、柞、漆树、泡桐、椿树(有香椿、臭椿)、树、棕榈、山楂、棠梨、猕猴桃(洋桃)。县境内珍稀古树有重木、银杏、金钱松、柏树、香樟、桂花树等。

竹类 毛竹、元竹、紫竹、金竹、水竹、苦竹等。

中草药材 据1985年中草药普查,全县共有229科928个品种,主要有:明党参、桔梗、前胡、丹参、南沙参、天冬、黄精、何首乌、防杞、春紫胡、半夏、白前、马细卒、乌药、龙胆草、银花、茵陈、玉竹、葛根、山楂、黄连、贝母、杜仲、厚朴、芋肉、银花等。

人口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阳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里山街道 20036人、乌沙镇 15790人、殷汇镇 27954人、牌楼镇 21473人、梅街镇 11799人、马衙镇 24754人、观前镇 12743人、梅龙镇 13772人、涓桥镇 26326人、清溪乡 8421人、驻驾乡 17359人、高脊岭乡 20105人、阮桥乡 16259人、木闸乡 18509人、晏塘乡 20750人、灌口乡 16696人、高坦乡 14774人、唐田乡 20379人、铜山乡 17062人、棠溪乡 11782人、刘街乡 10151人、梅村乡 9350人、解放乡 10026人、墩上乡 20879人、茅坦乡 13345人、桐梓山乡 11224人。

2012年,贵池全区人口62万。

2012年,贵池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65万。

交通

贵池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全区76公里,常年通航5000吨级船舶,属国家一级航道,可建一类口岸港口码头。国家二类口岸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1800万吨。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和在建的城际铁路穿境而过,池州公路大桥、池州铁路大桥建设项目已列入“十一五”规划。

经济

2001年,贵池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13亿元,财政收入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01万美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52亿元(90年不变价),列入考核的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亿元(90年不变价)。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6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3.7%。

2012年,贵池区完成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8.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1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增长23.3%,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0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增长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农业

贵池区(原贵池县)属山区农业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体。全县耕地面积466194亩(1982年农业区划详查为884493亩),人均耕地0.84亩。

建国前,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耕作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很不发达。民国8年(1919年),全县人口295 668人,耕地183 246亩,粮食总产(水稻、大小麦)为338 465.8石,人均粮食(原粮)仅有1.14石(折合96.2公斤)。

民国8年后,县境东北、西北大片沿江芦苇滩地相继围垦,耕地面积有所扩大。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同时调整种植布局,改进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80年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县推行,使农业经济出现了持续、全面、大幅度增长的新形势。1982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20000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力从单一经营向商品经济转轨,至198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68亿元(含农林牧副渔业)。按1980年不变价,是1949年的18.6倍,比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前的1978年增长108%,1988年全县粮食产量212195吨,比1978年增长10.6%,人均占有粮食427.7公斤,是1949年人均占有粮食145.4公斤的2.95倍;油料产量达到5094吨,比1978年增长1.49倍。人均占有油料6.9公斤。棉花达到1918吨,比1978年减少1.7%。人均占有皮棉3.5公斤。茶叶、蚕茧、苎麻、留兰香、生猪均分别获得了成倍的增长。

工业

秦汉之际,本县即有以采掘、冶炼为主的手工业。唐宋时期,造纸业兴起。明代,纺织业较为发达。清末至民国初,煤矿开采已成为本县工业的主要产业。民国4年(1915年)有芜湖池裕、六合两公司领照开采馒头山煤矿。民国15年(1926年),私营华盛电灯公司开办。抗战期间,县内微薄的工业受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至38年解放前夕,全县只有一些织布坊、染坊、油坊、面坊、糕饼坊、铁匠铺、铜匠铺、砖瓦窑、纸槽等。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本县工业产值约699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7.6%。其中重工业产值67万元,轻工业产值632万元。

1956年,对私营工业、手工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工业和手工业49个企业中,全民企业产值占41.3%,集体企业占25.7%。至1957年,全县工业产值为2305万元。1949年至1957年,年均增长率为17.3%。1958年,政府投资117.3万元,新建县、乡(公社)级工厂190个,校办工厂114个,以土法采矿、冶铁为主,也生产一些农机、化工产品,但相当部分质量低劣,得不偿失。1959年后,这批工厂陆续关停。

从1961年起,贯彻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的工业产值仅为1957年的五分之二。1963年至1965年,调整产业结构,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整顿,使本县工业缓慢复苏。此间,引入华东电网电力,工矿企业机械设备增多,食品、纺织、服装鞋帽业发展较快。1965年,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9.4%。

1967年起,上海在贵池建后方小三线工厂。1970年,全县大办“五小”企业,采掘、建材、机械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978年以后,根据县情,工业结构不断调整,至1985年,基本形成轻重并举,以重为主的县级工业体系。重工业有采选、电力、冶金、煤炭、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部门,轻工业有食品、纺织、印刷、服装鞋帽、皮革加工、文教用品制造等部门。列入计划考核的产品有48种。自1986年始,经国务院批准,在贵池境内的7个上海后方小三线工厂陆续由贵池县接管。1986年,全县工业产值达17816万元(含乡镇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988年,全县工业产值为25582万元,是1949年的36.6倍。在总产值中,县属国营企业30个,产值9119.6万元,盈利额1091.4万元;县和乡镇办的集体企业196个,产值7399.7万元,盈利额651.7万元;其余均为村办、城乡合作经营和个体办的工业,企业产值计8964万元。1978年至1988年,全县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0.31%。

文化艺术

纪念建筑

1、姚依林铜像 位于贵池城百牙山南麓,1999年铸立落成。姚依林(1917年9月—1994年12月),贵池人,历任商务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姚依林铜像坐北朝南,高2.12米,重2.6吨。铜像造型是取1993年5月回家乡在齐山留影时照片。姚依林身着西服,坐在藤椅上,极目远望。铜像底座花岗岩石上,镌有江泽民题写的“姚依林同志”五个镏金大字。铜像背后,筑一环状花岗岩质碑林,上刻姚依林生平。铜像周围,植有四季长青的松树,正面为广场。

2、贵池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贵池城西杏花村地。1990年7月兴建。占地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318国道横贯其东。清溪河水流经其北。园周松树成林,杏树成荫。陵园整体自西南向东北分别由纪念塔、纪念广场、烈士碑林、凌霄烈士墓、菱形水池等组成。主体烈士塔通体为暗红色花岗岩垒成,象征烈士鲜血染红的贵池大地;塔身由两个三棱体组成,正面镌刻“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雄劲有力的大字;塔高28米,寓意中共贵池特支建于1928年;远眺塔顶,似镰刀斧头的党旗飘入云间。塔的正面为2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北端立有高1。5米、长100余米的碑林,碑上刻有贵池籍从土地革命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数百名烈士名录。碑林中间筑有从红旗山迁葬的凌霄烈士墓。北部山脚为棱形放生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址

1、七星墩遗址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白沙村。1984年发现,为台地类型,七个土墩连成一体,占地总面积2.51万平方米,遗址范围高出地面在4—6米之间。遗址表面散布大量红烧土块、陶片。先后发现有石锛、石斧、石镞、砾石网坠等生产工具;陶片有鼎、鬲足,器沿、腹底等残片。纹饰有粗、细绳纹、蓝纹、划纹、回纹、席纹等。从发现的石器、陶片考证,为新石器至商周古人类居住遗址。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团山泡遗址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郭港村的长江滩地。台地高12米,面积3000平方米。1985年发现。遗址东面早年被一窑厂取土破坏。从其剖面观察,文化内涵丰富,间夹有30厘米至50厘米的灰烬层,采集的文物标本有磨制石斧,有段石锛、穿孔石铲、铜斧、蚌刀、骨针等,陶片有器物的足、沿、腹、底等残件,陶质为泥质红陶,夹砂褐陶、黑皮陶、印纹硬陶等;纹饰有绳纹、云雷、方格、划纹等。经发现的石器、铜器、陶片分析,为一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九房朱遗址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木闸乡长岭村。1985发现,为一台地类型,台地高出四周6米,面积5000平方米。东南面为三级阶梯状,西北面为陡坡,顶部辟为旱地。采集的文物标本有铜斧、磨制石铲等;陶片多为黑陶,以印纹陶为主;纹饰有网纹、方格纹、细绳纹等,器足均为实心。1987年3月间,在遗址南部发现一件红砂岩石质铸范,范面有钁、针、鱼钩铸槽。一范同铸三件器物在国内出土文物中尚属少见,此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江南地区商周时期文化和冶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昭明太子钓台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杨桥村的郎山崖。钓台上部横贯殷(汇)石(台)公路,崖下秋浦河水泾流。这里悬崖陡立,直插河中,是龙舒河河水汇入秋浦河交界处。当山洪暴发时,水势汹猛,飞流急旋,直冲崖壁,再转90度大湾向西急流。待洪水平稳之后,水面清静,澄碧如镜,古时称之为“玉镜潭”。崖腰处有一巨大石平展,是一处天然的垂钓处。据明朝《嘉靖池州府志》记载,“秋浦郎山梁昭明太子垂钓处也”。昭明太子,姓萧名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是南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位于此地的古石城县是其封邑,昭明常住秀山编《文选》,闲时垂钓“玉镜潭”。昭明死后,贵池先民拜请武帝赐太子衣冠,于秀山筑冢纪念。现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李白钓台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里山村,地处清溪河畔的江祖山,与万罗山隔河侍立。江祖石因江祖山而命名。直插深不可测、明静如镜的江祖潭中。江祖山,古木苍劲,藤根盘绕,存有兴道院、仙人亭遗址。峭壁之处挑出一块巨石,突兀在江祖潭水面,这就是唐朝李白垂钓处。今人当泛舟游戈江祖潭,仰首可见当年系舟亭靠的“牛鼻穿缆孔”。在其下方的崖面,留有几幅摩崖石刻。李白,唐朝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数游秋浦,曾泛舟清溪河,垂钓于此,并留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诗句。明清之际,追循李白游踪的人络绎不绝,如明代戏曲家佘翘诗云:“临流洗绿苔,摩崖写黄绢;何人可与语?江祖一片石”。清人王锡壁诗曰:“怪石临溪水,沿洄秋气森;谪仙今不见,谁与话同心”。现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其摩崖石刻并入万罗山摩崖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吴应箕殉难处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联合村石灰冲。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贵池人,明末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天资聪明,才华出众,但仕途不顺,积极投入明末抗清运动,曾在贵池秋浦河畔泥湾山起兵抗清,被获后殉难于石灰冲山口施。生前著有《两朝剥复录》、《楼山堂集》等。殉难处立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花岗岩石碑记,碑高1.2米,宽0.40米,厚0.20米,文曰:“吴应箕先生殉难处”。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艺术

贵池傩戏

贵池傩戏是安徽古老稀有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佛教圣地九华山下的刘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里山一带。它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贵池傩戏演出为三段体,即傩仪、傩舞——正戏——傩舞、吉祥词。也就是在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如“迎神下架”、“送神上架”、“请阳神”、“朝庙”等。贵池傩戏演出剧目有两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以“悦神”为目的的傩舞与吉祥词。傩舞由《舞伞》、《打赤鸟》、《魁星点斗》、《舞古老钱》、《舞回回》、《舞滚灯》、《舞判》(亦称《判官捉小鬼》)、《舞芭蕉扇》等十余种。吉祥词由《新年斋》、《问土地》、《问社公》和《散花》等。另一类是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的正戏(又称“本戏”),剧目有《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摇钱记》、《陈州放粮》、《花关索》和《薛仁贵征东》等。

罗城民歌

罗城民歌特色浓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音韵优美,且取材于历史长河中的各个方面。有宣泄劳碌的歌、有反映时政的歌、有箴言伦理的歌、有表达爱情的歌、有嬉闹逗趣的歌、有赞扬人文的歌、有歌颂党和新生活的歌。罗城民歌曲调有山歌、号子、小调等,歌词多带即兴性,因此好听、好唱、好学。2007年,罗城民歌被批准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

秋浦花鳜

“秋浦花鳜”属长江水系翘嘴鳜鱼,又名桂花鱼。受气候、水质以及温度 等环境的影响,翘嘴鳜自古以来就在贵池秋浦河流域定居并繁衍生息,形成了特异种群,具有地方特色。据考证,明清以来,著名徽菜“臭鳜鱼”就是以贵池鳜鱼为主料,配以特有佐料烹制而成。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品偿秋浦河鳜鱼后,留下了“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于掌”等千古佳句。“秋浦花鳜”终身以活鱼为饵料,是一种健康生态鱼。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钙79毫克,磷143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等,具有健脑强体之功效。

“秋浦花鳜”体色比长江翘嘴鳜暗,体前侧黑宽带不明显,腹小背厚,采肉率与可食部分大于长江翘嘴鳜。其生长速度较普通鳜鱼快15%左右。据2002年安徽农业大学专家测定,其酶带也比其它地方鳜鱼多出两条,是一个优良品种。“秋浦花鳜”2000年注册品牌,2001年被评为市级名牌产品,同年参加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获得金奖;2002年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被定为绿色产品。

贵池枇杷

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产于池州市贵池区,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 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贵池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

乌沙小花生

乌沙小花生,生产历史悠久,主产于乌沙镇圩内沿长江一带。乌沙小花生果型小巧玲珑,果壳光滑亮泽,果仁厚实饱满,果味醇正地道。炒食则酥脆可口,唇齿留香;煮食则绵软嫩糯,回味悠长。长期食用,可降低血压,治疗贫血,对癌症、糖尿病、胃病、头晕眼花耳鸣等病症具有保健作用。

西山焦枣

西山焦枣产于贵池区棠溪乡西山村,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 千余年的历史。据《贵池县志》记载,从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起,西山焦枣就是贡品。西山的枣林大部分坐落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上。这里土壤疏松,云腾雾涌,生产的青枣皮薄、肉厚、糖多、核小、个大,形似冬瓜,故又称冬瓜枣,是制作焦枣的上等原材料。西山焦枣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先蒸后烘,反复多次,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制成以后,色如紫金,形如玛瑙,柔软鲜嫩,甘甜溢香,可谓色、形、质、味样样俱全,营养价值高于金丝琥珀枣和蜜枣。

霄坑绿茶

霄坑绿茶产自贵池名播遐迩的茶叶生产专业村-霄坑村。贵池区 梅村镇远在宋代即盛产绿茶。该村位于贵池区南部山区,与石台县紧邻,山高林密,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一条长达5公里的峡谷里,从谷口入村,地势渐升,居在最远端的五、六两组,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日照短,土层厚,适宜茶叶生长,故所产绿茶优于其它地方,以色泽鲜艳,香气浓郁而著称。

霄坑村是贵池名播遐迩的茶叶生产专业村, “五组”“六组”是霄坑优质生态绿茶生产的核心代表区,海拔优越,生产的绿茶代表了霄坑村茶叶顶尖水平。茶叶形似龙须,色泽翠绿,清香味长。

风景名胜

妙因塔

妙因塔俗称清溪塔。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街道办事处流坡村的长 江岸边,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朝万历十九年(1601年)池州知府钱贾始建,至万历四十年知府金本高迄工。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塔刹遭雷击毁,2003年池州市人民政府修复。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制,高55.7米,周长37.69米。底层设砖制须弥座,束腰处有砖雕。塔身上下均有栏额和普柏枋,砖雕为卷云纹饰。有石、砖阶从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内诸层有佛龛,石质匾额。纵观塔的造型,粗犷苍劲,庄重古朴。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牙山塔

百牙山塔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山处,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

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底层设低矮台基,转角为园形倚柱,丁式柱础。各层均设平座,佛龛。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宝呈穹窿收顶,七层处置千斤木承托刹柱,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轮廓线条挺拔刚健,给人一种玲珑瘦巧的美感。为原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济桥

兴济桥又名七孔桥,俗称“东门桥”。位于贵池城东济川河上。明朝万历 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刘孟雷建造,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贵池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桥长239米,宽9.4米。整个桥体均用花岗岩石构成,七拱连跨,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券起。桥墩逆水面垒有水分金刚雁翅。桥面铺有条石,两侧设有石质望柱、栏板。整个桥梁砌缝相错,造形别致,布置巧妙,结构稳定,是贵池现存最长的古代桥梁。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桥

双溪桥俗称胭脂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乡花庙村双 溪口,桥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为拱形单孔石桥,长31.2米,宽5米,高6米。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面铺以条石,两侧立望柱、栏板、素面。整个桥体留有明代建筑风格。为原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兴桥

义兴桥又名华阳阁义兴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叶管村。相传,为元代绩溪县令叶楠为家乡捐奉义建。桥为抬梁架木质结构,桥之两端用青石垒墩,单孔,桥面为7根直径0.4米的古桕横跨两端,桕木上铺木板,桥上建廊,两端筑室,其上建亭。桥长21.2米,宽4米,孔径8米。此桥结构独特,设想实惠,既能通行,又有护桥之利,还能兼歇行人。为原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明清建筑,系唐代诗人杜荀鹤后人所建。祠为三进,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布局以门厅、天井、正厅、天井,祭祖祠相属。整体为台梁架砖木结构,硕大的月梁纵横交错,木雕、画枋穿插其间;柱础石精雕细琢繁缛的花卉、禽兽图案,砖雕、石刻设于后进天井处,整个宗祠建筑规范宏大,古朴状观。祠前为广场,广场端有排列对称的旗鼓石。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村章氏宗祠

俞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解放乡俞村村,明清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以门厅、天井、正厅、祭祖祠相属。宗祠进深长46.7米,宽20.3米。为抬梁式砖木结构,青石垒基,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每根立柱均垫有青石质柱础,柱础石既有圆形,也有八方形,通体刻有暗八仙、飞禽走兽、缠枝花卉图案。整体平面配置对称,中进与后进两侧设有厢房、配房,以槛窗格扇相隔。祠内仍悬挂有清代“钦命督储”、“径国储猷”、“名宿雍升”等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广场前置旗鼓石两对。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宗祠

高氏宗祠又名归隐堂,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乡石门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进深长65米,宽15米至17米。据《高氏宗谱》记载,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有7进,现存6进,依次建筑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筑形式为抬梁架砖木结构,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整体木质构架雕刻较少,柱础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状,通体凿有禽兽、花卉图案。祠内仍悬挂“瑶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质匾额。祠前设有广场,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为原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姚街村。明清建筑,祠为三进,面宽12.8米,进深长58.9米,门厅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门罩仍存。整体建筑为砖木抬梁架结构,梁枋雕刻较少。祭祖祠左右两侧墙体立有明朝“来龙碑记”和清朝“重修建祠实录”碑记,祠内悬挂“鳌峰目跻”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并立有唐朝李白游虾湖时而作的《宿虾湖》诗句碑记,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为原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