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简介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 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概述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 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

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

《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

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 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

创作动机

最初是由当时的一场有关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讨论引起的。在《子夜》中,作者用艺术的形式有力地论证了这样一答案: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更加殖民化了。小说的这种创作宗旨决定了这部小说具有的社会分析特色。

特点

《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我走过的道路》。优秀小说家茅盾具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擅长以严谨的理性思辨剖析社会现象,构建长篇巨制。《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物的刻画,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强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却软弱、空虚。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不满;另一方面又敌视工农。节选片段中,细致地描写了他在走向失败过程中的挣扎与抵抗,表现了他外强中干、似强实弱的个性特征。

“子夜”寓意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去,黎明就要来到。茅盾以此作为书名,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相当深刻。

作品导读

本文从吴老太爷一家由农村到城市开始写起,因吴老太爷接受不了诚实的喧闹,患脑冲血而死。在吴老太爷的吊丧会上,来了许多的人。吴荪莆答应了孙吉人等一伙人所提出的“几个大小不同的企业家组织一个新的团体作买空卖空的生意”。而与此同时,吴荪莆的姐夫也同意加入赵伯韬为首的“多头”公司。从此吴荪莆与赵伯韬之间矛盾、斗争展开了。当时时局动荡不安,吴荪莆农村老家被劫,损失严重。为了筹集组建新厂的资本,他对丝长工人进行剥削,导致丝长工人罢工示威,最终由于炒股失败,落入“买办化”。

小说第1章通过吴老太爷进城,拉开了全书的序幕,第2-3章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请出了全书几乎全部的主要人物,同时也为"三大火线"埋下了伏笔。第4章写双桥镇农民的暴动,由于后来没有得到继续,有游离于全书之嫌。第5-8章写吴荪甫三面出击,全线告捷,形成一个小高潮。第9-12章写吴赵斗法,第13-16章写吴荪甫因工人运动兴起而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第17-19章写吴荪甫的最后挣扎。 从小说内容上看,主要写了三条线索上发生的事情:一:公债市场的斗争;二:裕华工人的罢工;三:双桥

镇农民反对恶霸地主的斗争。作品它以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上海为背景 ,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的矛盾为主线,向人们展开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城乡工农斗争、民族工商业被吞并、军阀混战、农村破产……气势恢宏,作品通过纷繁的线索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多侧面地展现了黎明来临之前的“子夜”。

《子夜》的创作,经过了充分的生活和思想的准备。为了深入了解三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作家走访了企业家、公务员,革命者等各色各样的人,参观了证券交易所,考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同时阅读了当时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文章。在掌握大量素材,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子夜》,反映了作家对旧中国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子夜》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期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战争愈演愈烈,人民群众备受战乱之苦,帝国主义国家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转嫁我国,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城乡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作品正是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上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O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

《子夜》创作情节中心,是以赵伯韬为代表的金融买办资产阶级与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结果是以赵胜吴败结局。作品以全景式的宏伟画面,有力地表明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了”。

故事梗概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

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 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

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人物形象

1、吴孙甫——悲剧的英雄

有人曾这样评价吴荪甫:“主人公吴荪甫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工业界骑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的末路英雄。”“他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性格具有两重性,表现有两点。第一,他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在家里专制独断,表现出封建性的一面。民族资本家的角色使得他处在正义性与软弱性、妥协性的夹缝中,这决定了他命运悲剧结局的必然性。第二,一方面他精明强干,刚毅坚韧,雄风逼人;另一方面他又色厉内茬,自私贪婪,空虚孤独。

在作家笔下,吴荪甫是一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佼佼者,是最富进取心和事业心的人物。他有理想、有胆识、有魄力、有手腕,拥有比较雄厚的资本,掌握近代资产阶级管理企业的本领,富于冒险精神和实干经验。但他是一个悲剧的英雄。为了人利益,他不惜采用美人计等各种鄙俗的手段达到目的。在层层进逼的困境中他常常表现得软弱而颓唐,遇到困难时,他往往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暴跳如雷。在他强悍的外表下,却有着十分孤独的心灵。家中宾客盈门,却没有一个可以诚心相托的朋友。妻子、兄弟姐妹,偌大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帮他分忧,关键时刻姐夫杜竹斋甚至背叛了他。吴荪甫的孤军奋战以致覆没使人感到一种英雄倒下后的悲怆,令人惋惜不已。

学术界普遍认为:“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他生不逢时,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政治局势动荡的社会扼杀了他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哀歌。

2、吴老太爷——古老的僵尸

学术界一致认为吴老太爷进上海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描写甚是精彩,它们都是描写文化色彩反差极大的有趣场面。不同的是,在刘姥姥眼里,豪华世家的一切都是新鲜而有趣的,而在吴老太爷眼里,上海的一切都是难以接受的怪物。汽车让他觉得不可思议,霓虹灯让他目眩,香水味让他窒息,太太小姐们潮流的衣着让他感到恶心。他只有手捧《太上感应篇》才会感觉心安,他的内在如《太上感应篇》般古老与落后。他在自己黑暗的小空间里封闭了太久,以致到了光亮的大空间“见光就死”。他的去世完全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相反,人们包括他的儿子、女儿以及媳妇等都在他的祭礼上谈笑风生。他的逝去让人同情、惋惜,而更多的是让人替他觉得悲哀。

3、吴惠芳——精神迫害的受难者

四小姐惠芳是《子夜》中体现乡村封建文明与都市现代文明对立冲突的典型女性形象。封闭残旧的封建意识和开放的现代观念相对抗的精神矛盾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吴老太爷的阴影下,“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道德无形中遥控着吴惠芳的思想和行动。她犹如一根草,上海的狂风刮过,她被连根拔起,抛进了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新地域。她旧有的价值观遭到冲击,但一时又接受不了新的思想。她羡慕同龄人林佩珊像小鸟一样在恋爱中逍遥,少女心中萌发了情爱和性爱的渴望,但是因为内心受到多年的禁欲主义习性的控制,使得她没有勇气主动追求爱情,惟有学着已故的吴老太爷的样子,捧起了《太上感应篇》,烧香念经潜心修行。

吴家四小姐的显赫地位让她避免了周围环境里有形的伤害,可是她和都市人之间存在的隔阂使她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无形的精神伤害,从此,她的心灵痛苦地打上了精神迫害症的烙印。

其他人物

《子夜》中还塑造了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女性形象另有一番韵味,如张素素、林佩瑶等人。在茅盾笔下,新女性身上焕发着异样的光彩,和其他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受到欧风新思潮的直接影响,这些女性从道德观念、生活追求到性格、气质都不同于传统东方女性,而与西方女性有着许多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方。她们崇尚享乐,厌恶平庸,追求刺激,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她们时,倾注了很多主观情感。

艺术手法

1.结构

《子夜》的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繁多而又纵横交错。小说深广的社会内容和约八十个人物都集中在两个月的时间、34万字的篇幅中加以表现,情节安排十分紧凑,而且做到了波澜起伏而又有条不紊。小说一开始,借助吴老太爷的葬礼,作者就让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露了面,同时又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后面几章以吴荪甫的事业为轴心,几条线索同时推进,经纬交织地形成了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同时,作者又善于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发展阶段,运用虚实结合、对比映衬、伏笔照应、首尾勾连、前后呼应等艺术手法,来巧妙地安排情节,做到既有惊涛骇浪,又有涟漪微波,节奏有急有缓,抑扬结合。

2.心理描写

茅盾对西方文学素有研究,十分欣赏西方19世纪小说中“心理解析的精微真确”,他自己也非常擅长以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深刻挖掘人物的灵魂世界。在《子夜》中,心理分析占了很大的分量,其中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描写尤其显得突出。如吴少奶奶的内心失落,四小姐的心灵变化等。而小说心理描写最多最成功的莫过于主人公吴荪甫。像第十七章写吴荪甫濒临崩溃绝境,心情非常复杂,作者用多种笔墨刻画了他此时痛苦、惶惑、挣扎、疯狂、绝望的心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艺术特色

1.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①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②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③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④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底破灭;⑤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通过这五条重要线索,《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活城乡、工商、军政、劳资、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

2.情节结构

《子夜》的情节结构,茅盾处理得相当成功的,各条线索齐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使生活内容和众多的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像一座纵横交错又浑然一体的建筑群。

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茅盾是写历史画卷的大手笔,概括历史完整画卷的巨匠。他的创作是艺术化的历史,历史化的艺术。通观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复杂斗争,寻觅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倾向,各种代表心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创作《子夜》时,明确地提出要“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要以农村与都市的对比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正是出于对社会面貌整体把握的需要,他把吴荪甫设计成纱厂老板,因为这一角色便于“联系农村与都市”。

《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他把每一个都作为他所属的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像吴荪甫、赵伯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像吴老太爷、曾沧海、等不同特点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既是“单个人”,又都是带有特指意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也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他以城市为近景,以农村为远景的布局,以光怪陆离的城市为主要的生活舞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谈论或政治形势的变化,起伏不断地引出农村这一条线索。在围绕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线索,形成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布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茅盾与那些提笔一泻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他这种阔大的构思,为我们贡献出《子夜》这样一部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百科全书。

3.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而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他笔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根本原则。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

吴荪甫生不逢时,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而告终。茅盾一方面从政治上对个人物的阶级属性进行了深刻解剖,注意写出他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毫不掩饰他在思想上的反动性,如骂共产党,搬兵镇压农民暴动等;但另一方面,茅盾对他的赞赏几乎不加掩饰,这个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即使倒台崩溃,也落得像个巨人,并因此而透出某些悲剧感。他的悲剧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剧。

吴荪甫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资产阶级形象中出现得最早、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时代的、阶级的和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他笔下的其他人们,如赵伯韬,静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厚重的时代气息和自身鲜明的个性,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世界。

4.真实准则

茅盾执著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加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一类作品中独领风骚。

5.史诗性质

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另一方面,茅盾也没有忘记“言志抒情”的“诗”的功能,他将个人的、感性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评。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更大的规模与气势,反映一个历史时期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社会面貌,因而更能显示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以《子夜》为起点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创作模式,一批作家开始认同和尝试这种创作模式,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正面描写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人们称之为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后,由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渐渐地上升为主流,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子夜》的艺术成就是最突出的,它以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当年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作者对我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大贡献。

文学成就

1、《子夜》对写实主义文学的贡献

茅盾作为文学界公认的中国社会剖析派的坛主,具备社会科学家的气质,擅于以小说参与时代的形式对国家、经济、社会等进行宏观思考。在《子夜》中,他以史诗的规模,慷慨激昂的气概,壮阔立体的结构描述了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性,揭露了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的现实,表述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结论。”

2、《子夜》对金融文学的贡献

有人认为,“《子夜》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峰,而且是中国现代金融文学的开山巨著。”《子夜》以工业资本家兼金融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金融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通过描写买办金融资本家、反动金融资本家以及革命运动者和工人群众等角色,展现了金融界明争暗斗、各使招数的画面,反映了金融家们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卑鄙,表现了当时金融界的混乱与黑暗。

思想成就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5月至7月之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人物,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为情节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把上海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纷纭复杂的矛盾,定格于严谨而宏大的艺术结构中,描绘成一幅广阔鲜明的社会生活图景,生动冷静地展现了当时各个阶级、阶层的生活面貌,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现实,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子夜”的命名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子夜’是指夜里11点到1点,即半夜。既然已经是半夜,那么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点明了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新中国迎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表达了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奔向黎明的坚决信心,体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即将降临中国社会的希望。

文章赏析

优秀小说家茅盾具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擅长以严谨的理性思辨剖析社会现象,构建长篇巨制。《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物的刻画,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强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却软弱、空虚。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不满;另一方面又敌视工农。节选片段中,细致地描写了他在走向失败过程中的挣扎与抵抗,表现了他外强中干、似强实弱的个性特征。

作者简介

茅盾,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已很难分身创作。但仍写下了许多文艺评论和文艺论著。他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献出了全部心血。

名家点评

冯雪峰:《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先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子夜》似的巨著,…… 不但证明了茅盾个人的努力,不但证明了这个富有中国 十几年来的文学战斗经验的作者已为普罗革命文学所获得;《子夜》并且是把鲁迅先驱地英勇地所开辟的中国现代的战斗的文学的路,现实主义的创作的路,接引到普罗革命文学上来的“里程碑”之一。 《〈子夜〉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文学》

瞿秋白: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子夜》不能够不说是很大的成绩”。《子夜》的出现是“中国文艺界的大事件”,“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

《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使得1933年成为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年。小说主人公吴荪甫是1930年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曾游历欧美的他力图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不料由于洋货在中国的恶意倾销,他用尽心机收买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与此同时,吴荪甫家乡农民暴动,他参与的债券投机生意也在买办赵伯韬面前屡战屡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使尽全身解数,拼命挣扎。资金紧张的他不得不克扣工人工资,终使工潮爆发。最终他只得孤注一掷,以所有财产作抵押,在公债市场上决一胜负……

先给你推荐《子夜》有声读物下载的地方http://www.verycd.com/topics/48591/

我看过《子夜》,说实话,对我来说,很好看。有很强的现实感,没有好些小说飘飘的感觉,同时又很轻灵,使我很受启发。

小说主人公吴荪甫是1930年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曾游历欧洲美的他力图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不料由于洋货在中国的恶意倾销,他用尽心机收买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与此同时,吴荪甫家乡农民暴动,他参与的债券投机生意也在买办赵伯韬面前屡战屡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使尽全身解数,拼命挣扎。资金紧张的他海里不克扣工人工资,终使工潮爆发。最终他只得孤注一掷,以所有财产作抵押,在公债市场上决一胜负……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

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1930年5月至7月这两个月中的事件。贯穿《子夜》全书的主线,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围绕这一主线,小说共写十九章,第一、第二两章交待人物,其余十七章虽各有重点但皆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小说结尾侧面带出中国工农红军日益强大,指出了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当时上海的工商业遭受重大打击,公债市场也随着时局急升骤降。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作为工业界巨头,对中国工业充满了信心。他“身材魁伟、举止威严”,目光炯炯有神,言语具有磁性,能够煽动起别人追求事业的勃勃雄心,愿意跟他合作。他游历过英美等国,懂得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一套剥削工人、经营企业、与同行竞争的经验和手腕,有魄力,有胆量,多谋善断,富于冒险。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经营着米厂、油坊、布店、当铺、电厂、钱庄等等,并打算以拥有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来。

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还不是他“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要“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着巨大的野心。后来,虽然他在家乡的资产被农会攻占了,他的裕华丝厂也奄奄一息,颇不景气。但此时的吴荪甫没有气馁,他要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要“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这时,正逢若干较小工厂无法偿还债务,他便用极低价钱把它们吞并过来,轻易地吃掉了陈君宜的绸厂、朱吟秋的丝厂,同时又以孙吉人、王和甫共同组织的“益中信托公司”为大本营,不费吹灰之力地又吞并了八个日用品制造厂,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做起了实现他“双桥王国”的美梦。

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国民党反动派和工农民主革命力量矛盾,国民党内部汪、冯、阎、落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内部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等等,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要想得到独立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已紧紧地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此他的所谓“双桥三国”的美梦,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也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与美带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赵伯韬进行着勾心斗角的斗争,有时他刚愎自用,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以后,当他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

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在跟赵伯韬的争斗中,他和工人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他拼命地榨取工人的血汗,尤其是当他受到赵伯韬的威胁,感到资金短缺、生存危险的时候,更是企图从工人身上榨取资本,他减少工人工资、开除工人、延长工作时间,他企图靠剥削工人来挽救国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的血汗来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和罢工。为了挽救自己的失败命运,他一方面利用军警来镇压工人的罢工运动,一方面又用他的走狗屠维岳的各种阴谋诡计来破坏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

但最终还是阻挡不住、熄灭不了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被工人运动搞得惊慌失措,被工人运动吓得“卜卜地心跳”,坐卧不宁;他费尽心思、花极低代价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也都成了他脱不下的“湿布衫”,因为要维持这些工厂,需要大量现金。后来他周转不灵,硬是叫这些小厂把他拖垮了;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不到两月,“美梦”、“雄图”就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用的吴荪甫,已没有多少可走的路了。

于是吴荪甫开始向公债市场打主意了。吴荪甫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社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为了生存,他也钻进了公债的投机活动里。公债市场一直是赵伯韬的天下。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是一个有大量美资做后台的财阀。吴荪甫瞧不起这个美帝国主义的洋捐客,再加上赵伯韬有意要吞并他的企业王国,迫使他俯首称臣,

这些都坚定了他要和赵伯韬决一雌雄的决心。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和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可是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时,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在他身上,凝聚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患得患失的心态以及其先天的软弱性。显然,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很难是赵伯韬的对手。赵伯韬依仗着蒋介石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着压倒吴亦甫的优势。他控制并操纵着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扼制着民族工业的咽喉。他暗中破坏“益中信托公司”,阻止它们和一些银行、钱庄的来往,

企图通过“公债多头公司”来实现他以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资本的计划,他要吴荪甫老老实实地俯首称臣。赵伯韬老谋深算,用美国金融资本家势力做后盾,和反动军阀狼狈为奸,操纵着公债市场,组织银行托拉斯。面对赵伯韬的强大实力,吴荪甫发现 “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于是他一反过去的果决专断和满怀信心,而变得急躁不安,狐疑惶惑了。为了不被赵伯韬吃掉,他也于起了过去曾反对过的公债多头公司,模仿着赵伯韬,与反动军阀串通一气,贩卖军火,狼狈为奸,企图靠内战来发财。在公债市场的最后决斗中,他把丝厂、住宅以及八个日用品工厂的资本全部拿来押上做“空头”,孤注一掷,以求挽救自己。但由于社竹斋,这个他一度推心置腹的合股人的倒戈相向,把资金偷偷地投到了赵伯韬的名下,使得吴荪甫终于没能逃脱垮台的命运。

书中对于工农群众运动的描写,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尤其是对工人罢工斗争的描写,缺点更为明显。作者后来曾经指出产生这方面缺点的原因:“这一部小说写的是三个方面:买办金融资本家,反动的工业资本家,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直接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金融资本家和反动的工业资本家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

相关评论

《子夜》———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画卷

1933年,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子夜》出版了,几十年过去了,《子夜》里所描写的黑暗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书中留下的沉甸甸的历史却值得我们思考。《子夜》以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这样全景式的整体建构为起价值取向,并以自觉的参与意识,探索社会政治问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处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大资产阶级篡夺了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内有蒋介石,外有帝国主义,他们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两半”的社会的深渊。民族资产阶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等这些历史上的名词,在《子夜》中得到了深刻的诠释。《子夜》用社会科学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旋律和阶级关系。冯血峰曾评价说:“《子夜》是把鲁迅先驱地英勇地所开辟的中国现代的战斗的文学的路,现实主义的路,接引到普洛革命文学上来的里程碑之一”。

吴荪甫是《子夜》九十多个人物中性格最鲜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是诠释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野心、魄力和手段,他“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因此,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钱庄、当铺、油坊、米厂、电厂等,还在上海有一家裕华丝厂,甚至还和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他们幻想着“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拖鞋,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他们高呼“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

但“他动辄想到保守,想到了妥协”。在他的野心受到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阻挡时,他选择了镇压工人罢工来转嫁自身危机,同时大搞“公债投机”,妄图用此击败“公债魔王”赵伯韬。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和民族家的固有软弱性,决定了吴荪甫的命运只能像企图用“大放盘”“一元货”的办法度过难关的小商人林老板一样。他的悲哀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通过《子夜》可以认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现实,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认识旧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了解三十年代的党所领导的工农斗争的风起云涌之势等等。

因此,《子夜》是茅盾先生展现给后人的一幅历史画卷,让今天的人们能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

同时,第四章的农民武装活捉老地主,吴荪甫的舅舅曹剥皮及第十三,十四章描写的上海裕华丝厂女工的罢工,都是在用文学眼光叙述历史事件,让人们在文学欣赏中体会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子夜》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旧中国社会的一角,茅盾犹如一个说书人,道出了那段辛酸的历史,展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民族的血泪。

文人笔下的历史,后人眼中的现实 茅盾用敏锐的眼光,犀利的笔峰,透彻地理解了主宰着站前中国社会的各种倾向、潮流和力量……从而使他的描写具有明显的真实的文献价值。朝鲜学者朴兴炳认为“《子夜》的历史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社会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道路。”可以说《子夜》就是一部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它把三十年代这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横断面”展现给了后人。《子夜》不仅描写投机市场瞬息万变的斗争,民族工业的惨淡的前景,都市资产阶级社会醉生梦死的生活,而且描写了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农村的革命暴动等等。

《子夜》这部社会剖析小说不仅在国民党时期被禁版过,在“四人帮”时期也被禁版过,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子夜》的社会影响和《子夜》的进步意义。这些都是建立在茅盾先生忧国意识基础之上的,正如王若飞同志曾给茅盾的评价一样,他说:茅盾先生的创作事业,一直是联系着和反映着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的。在他的创作年代里,也正是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大变革时期,中国大时代的潮流,都反映在茅盾先生的创作中……从茅盾先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茅盾先生的最大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大时态的动态,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创作中心内容,与中国人民解放运动联系着的。

一个伟人去了,一批作品留下了,一段历史过去了,一种忧国精神留下了,这就是茅盾的伟大,《子夜》的伟大。

同名电视剧

主创介绍

导 演:杨 克 林 子

策 划:郑万隆工作室

编 剧:黄剑东 王海洲

艺术总监:韦 韬

摄 影:陈云峰

美 术:郭 阳

作 曲:刘峥嵘

制片主任:于忠元

主演:陈宝国领衔主演、沈傲君、刘钧

故事梗概

电视连续剧《子夜》是根据茅盾先生的代表作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社会矛盾复杂,政治局面黑暗、动荡、政府腐败、军阀武装混战,帝国主义侵略的企图已显端倪。在这样一个时代风云变幻莫测的时期,有着过人胆略和智谋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吴荪甫,从日本回到上海雄心勃勃地要发展他的民族工业王国,实现他成为“中国机械工业时代英雄”的梦想。然而一踏上黄浦江岸就遇上了刺杀督军林昆的暴动事件,混乱中将随身带回来的20多万银票丢失了,又因在寻找银票时,无意中看见了刺杀督军的激进分子绑架林昆之女林佩瑶也被一同绑架,因此与林佩瑶建立了患难之情。而丢失的银票无意被正处财务危机的赵伯韬获得,解了赵的危机。空有一腔热血的吴荪甫失魂落魄地回到老家双桥镇,又被守旧的吴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一心想侵吞吴家财产的女婿胡炳文,设计陷害荪甫,被荪甫反治结果落马而亡。不明真相的姐姐吴芙芳却认定吴荪甫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要荪甫偿命。吴荪甫只能再次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创业,机缘巧合又遇到了卖馄饨的林佩瑶,结识了当赵伯韬助手的杜竹斋,爱情和事业都有了进展。当杜竹斋将荪甫引见给赵伯韬时,赵却小人之心地怀疑荪甫是追20万银票,有不良动机而来。一无所知的荪甫却真诚地为赵出谋划策,当赵伯韬终于不再为20万银票担忧时,却发现吴荪甫的才干将是他今后的隐患,就设计害吴荪甫。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无意中却救了吴荪甫,败北的赵伯韬只得隐退。

八年后,已成气候的吴荪甫将老父亲接到上海,守旧一辈子的吴父无法承受上海的光怪陆离而死去,喜事变成了丧事。事业上吴荪甫面对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在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的围剿中,命运把他推向了决斗场。他既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有着不可调和的生死矛盾,同时又和农民、工人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为了取得斗争的胜利,他又不得不投入到官僚资本的怀抱,妄图借战争来控制公债市场。但由于资本有限也由于民族资本家自身的弱点,软弱、恐慌而又独断专行的吴荪甫,在公债市场困难重重情况下,为了转嫁危机,他把矛头对准了工人,减少工人工资,开除工人,延长劳动时间,在工人反抗和罢工中他又收买利用工贼瓦解工人队伍并且勾结军警镇压工人。但这一切都避免不了他在公债和工厂两条展现上节节败退的悲剧。

最后吴荪甫和赵伯韬当面摊牌当面交锋,赵伯韬以贷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条件,而暗地里正在一步步地进行着吞并“益中公司”的计划。当吴荪甫发现赵伯韬的阴谋后毫不屈服,决定孤注一掷,做最后的决斗。决斗的结果是吴荪甫和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都全面崩溃,而曾经的好友杜竹斋却异峰突起。妻子林佩瑶终于忍受不了现实的残酷而跳海自杀。

在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蓬勃发展黄金时代的今天,将茅盾先生的名著《子夜》搬上屏幕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它告诉观众中国共产党在旧中国历史条件下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正确的,还告诉观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工业求生存求发展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民族工业开创光明的前途、发展的生机和宽广的道路。

影片看点

由北京天润传媒投资拍摄的41集电视连续剧《子夜》堪称未播先热,据了解,该剧由文坛巨匠茅盾先生的同名著作改编而成,不但使用了现代理念来演绎名著故事,而且包含悬疑、偶像、警匪、爱情等众多对观众富有吸引力的元素。

陈宝国(blog)、刘均等主演的《子夜》是一个男人群戏,主要角色既有怀着“中国机械工业时代英雄”梦想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也有表面热情豪爽、内心阴险毒辣的金融买办赵伯韬,两人的商战是故事的主线,此外,剧中还包含了众多看点,包括悬疑、偶像、警匪和爱情等,可以说,《子夜》中几乎拥有当前电视剧中“所有的好看元素”。

尽管电视剧《子夜》的背景取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剧情却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适合现代人的眼光,不但保证了原汁原味,还具有现实意义,如股市的商战和民族自豪感等。而据总制片人林子介绍,剧组是在用一种新的理念来演绎老的故事,并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二三十年代的民族资本家。

提到《子夜》,人们通常会想到这部名著厚重的时代感,不过,在主创人员深入浅出的演绎下,电视剧《子夜》不缺乏商业元素,但又不流于肤浅。林子表示,假如没看过原著,将被剧中的家长里短所吸引,会感到好看和新鲜,而内行的人则能看到其中的深厚底蕴,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迎合了所有的观众,能吸引所有人。

相关评价

电视连续剧《子夜》是根据茅盾先生的名著《子夜》改编。改编时尊重原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完好而现实地体现了原著的历史风貌、人物个性和文化内涵。该剧由陈宝国、沈傲君等人主演。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孤独 瞿秋白 舞台 伤心爱情 中原 吴荪甫 帝国主义 赵伯韬 原著 史实 婉委 辨剖 人物 帝国主义 公债市场 半殖民地 赵伯韬 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