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作者在书中追溯了阿道夫·希特勒家族自十九世纪以来病态的历史。《林中城堡》止于希特勒的少年时代,并未述及日后他所导致的世界浩劫。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是附在一名党卫军情报官身上的魔鬼,分两条叙述主线:一条是希特勒家族的历史,从希特勒的祖父一直写到他父亲的死,以希特勒十六岁中学毕业为结点。一条是小说中的魔鬼“我”(并且是书中的一个“人物”)讲述的渗透全书的魔鬼活动以及穿插其中的多则故事,引人入胜。

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译者前言

内容简介

林中城堡》是诺曼·梅勒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以童年希特勒为主角,从一个恶魔宠臣的角度开始叙述。此人乃希姆莱手下的前纳粹情报官员,受命去调查元首本人是否有犹太血统。他上溯希特勒家族三代百年,追索连串人物及其混乱性史,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婚姻和乱伦事件的造就下,终于迎来小阿道夫——乳名唤作“阿迪”(Adi)——在1889年4月20日的出生。而这个小恶魔自打来到世上的那天起,身上就埋着恶棍的种子和仇恨的基因。阿迪被描绘为成长在乱伦家庭里的孩子、魔鬼的使者。作者在书中追溯了阿道夫·希特勒家族自十九世纪以来病态、乱伦的历史。《林中城堡》止于希特勒的少年时代,并未述及日后他所导致的世界浩劫。故事的叙述者最后写道:“也许哪一天,我能重回往日,写下我对阿道夫·希特勒早期岁月的更多记录。”

  梅勒表示自己很早就开始计划这本书,纪实性著作已无法解释希特勒现象,他力图经由文学,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去看历史。“希特勒超越了人类理解,对我来说他出现的惟一答案就是恶魔的存在,”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特勒是魔鬼对抗耶稣基督时玩的最大把戏。”这本书里提到了希特勒残暴的父亲,他不仅和自己的亲女儿乱伦,还对家庭施以暴力。此外书中还谈到了希特勒的祖父母、外父母、姨妈、伯父等亲戚。作者认为希特勒的母亲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家庭的暴力和乱伦导致了其狂暴的精神疾病。

  梅勒本人否认自己利用希特勒童年和家庭背景来解释第三帝国和大屠杀。“认为希特勒变成暴君是因为他童年时杀死了几只蜜蜂,这种说法太弱智了,这只是千万原因中的一个。”他曾表示将出版希特勒续集,讲述其成年生活,可惜尚未完成就已经辞世。  

作者简介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美国最具争议的犹太裔作家。192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39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但却对文学创作产生兴趣,大学二年级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1944年至1946年在太平洋地区服役。1948在巴黎写出了成名作《裸者与死者》。1955年与人合作创办了主要在纽约发行的报纸《村声》。1969年竞选纽约市长失利。《夜幕下的大军》(1968年)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刽子手之歌》(1979年)再获普利策奖。200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2007年1月出版了其最后一部小说《林中城堡》。2007年11月10日去世。美国著名作家琼·迪迪恩在得知诺曼去世之后赞扬诺曼是“美国伟大的良心”,法国总统萨科齐则表示这是“美国文学巨人的陨落”。

  梅勒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写作风格多变,不少作品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病态现象,在文体上也敢于作大胆的探索。作品中主要人物多为一些硬汉式人物,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梅勒也被美国文学界称为“海明威第二”。

译者前言

梅勒的《林中城堡》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是附在一名党卫军情报官身上的魔鬼,分两条叙述主线:一条是希特勒家族的历史,从希特勒的祖父一直写到他父亲的死,以希特勒十六岁中学毕业为结点。一条是小说中的魔鬼“我”(并且是书中的一个“人物”)讲述的渗透全书的魔鬼活动以及穿插其中的多则故事。孤立地看,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写希特勒的童年,倒不如说是写他的父亲阿洛伊斯的一生(从他十三岁外出谋生到他六十五岁病逝),以及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这个十恶不赦的恶魔希特勒的童年心理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个粗鲁的人,每到一地便觊觎当地的女人,他又是一个妄自尊大、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从维也纳一家靴子作坊的学徒爬到了奥地利边境的海关官员的位子,最后因性格暴戾、酒色无度在六十五岁时吐血而死。在对这样的人物的性格刻画方面,梅勒是得心应手的,小说读起来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关于这个恶魔及其家庭,研究者已经写了许多的书,梅勒在小说的后面也附上了多达一百二十八本参考书目(小说附上参考书目也是不寻常的,作者手法的别出心裁和态度的严谨可见一斑)。但是《林中城堡》是一部虚构小说,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林中城堡(Das Waldschloss)集中营,尽管在希特勒一九四五年死后关于希特勒的单睾丸和他是一个父亲与女儿乱伦的产物的说法只在民间流传,梅勒却在小说里把这两件事都写得非常肯定;历史学家下结论须有史实依据,小说家则可以用肯定的语言虚构既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的细节。有的人认为,现代的读者会觉得梅勒的小说写了一个可以触及的恶魔希特勒。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能凭借大量的史料,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写出近五百页的小说,实属罕见,令人惊叹。

小说的魔鬼主线是由作品中魔鬼“我”(一部写希特勒的小说由魔鬼来叙述是合乎逻辑的)绘声绘色的讲述所构成的。难怪有人觉得这部书“既荒诞不经又引人入胜”,小说第一页就吸引了读者,魔鬼“我”写道:

今天,这个人[即党卫军头目之一海恩里希·希姆莱]被看作是一个恶魔,因此我并不想为他辩护——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万恶的恶魔。话虽如此说,他依然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人,而且他有一个论点确实引导我有了从事文学的打算,……(参见小说第一卷第一章)

在这部小说的“尾声”,我们读到:

三年以后,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掌握政权,而我此后分派的任务就是进入那个名叫迪特尔的优秀党卫军成员的身体。坦白说,我绝不会原谅大师把我降级的,我为什么会决心写这一本书,这也许是唯一最合适的解释。

小说既然写了希特勒这个恶魔,那么读者就有理由期待作者挖掘其邪恶产生的根源。这部书的叙述者(即魔鬼)在小说第四卷第三章中援引了约翰·密尔顿的《失乐园》,指出宇宙由两个王国构成,一个是上帝的天国,一个是撒旦的地狱国。接着他引申开来,写道:现实具有三个方面——上帝、撒旦和人类——实际上这是三支单独的部队,三个王国,而不是两个。上帝及其众天使要争取男人、女人、儿童,置他们于他的影响之下。我们的大师,还有我们,即他的代表,要控制同样这些人的灵魂。

从这样既严肃又荒诞的理论出发,魔鬼叙述者告诉读者,希特勒的母亲怀上他的时候就有魔鬼在场,他的成长受到魔鬼的控制,他的一举一动都由魔鬼来支配,包括十四岁时阅读鼓吹种族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德国历史学家特赖奇克的书,“出现一个领导整个世界的领袖的时代将会来到”(见小说第四五一页)。总而言之,用小说家的眼光来观察,希特勒就是魔鬼所造就的。

梅勒这样的手法也具有小说结构上的意义,两条线的叙述手法避免了小说的单薄。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对于小说的艺术来说,自它存在之日起,结构就获得了一种首要的重要性。”“一部小说的美与它的结构是不可分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讲解《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的结构的时候指出,塞万提斯在小说第一部结尾处插入的故事与全书是不相干的,原先只是想把小说写成一个比较长的短篇,后来这部书变了,扩充了,到了第二部才重又把握了他的中心主线。是作家的“天才的直觉拯救了他”。塞万提斯的叙述的“混乱”成了日后作家们调用诙谐笔法时的效仿对象。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是这样做的,梅勒也不例外。《林中城堡》第八卷写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及其踩踏事件,在第十一卷的第六、七章,作者又插入一个故事,写伊丽莎白皇后在日内瓦遇刺事件,而且让马克·吐温来描述这个事件的影响,但是,在梅勒的小说里,这两个血淋淋的事件都是魔鬼导演的,是第二条主线要叙述的内容,因此并非与小说毫不相干。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篇幅的关于养蜂的文字:小说家什么都能写,诚如昆德拉所言,“小说有包容其他种类、吸收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倾向”。《林中城堡》写到阿洛伊斯的死似乎应该结束,但这只是梅勒关于这个题材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因此,在阿洛伊斯死后,作者以希特勒为主线又写了六章,外加一个“尾声”,结构上是完美的。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出版物 书籍 少年 林中城堡 1889年4月20日 村声 刽子手之歌 文学杰 琼·迪迪恩 申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