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一谜多底”是指以同一谜面猜出多个谜底来,前人列作谜病之一。总观今昔谜人所说的“一谜多底”,应该包括“多猜”与“多底”二大类型。

一谜多底

制谜,离不开通常所说的以底拟面,因面探底二途。有了谜底,先读出底的别意再取自以为恰好的谜面来扣合;见一诗文成句,偶触谜思也会搜求出能笼括面意的谜底来。这两者是每个制谜人必由之路。但严格他说,实质都是以底拟面,因谜底是固有的事物,不能随意杜撰,相信每个谜作者头脑里都装着不计其数的底材——已作的、未作的、作得好但还有别的路子可走的、作得不好或还作不出来需要觅面扣合的。所谓见一诗文成句,偶触谜思,就是这些底材在脑子里长期储存的效应。人的思维是很复杂很微妙的,这面底产生的先后关系一如鸡与蛋,本来就不必强分谁先谁后的,只要你的谜扣合得好,谁去顾及你的先后呢?制谜人既然是以自己的意见去取底拟面,扣合再好,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用南通郑抒先生的话来说,这只能算是灯谜创作的“第一次完成……只有经过‘读者’猜射,桔出符合你原先所想回避的对象本身(甚至超越你原先的创作)你的创作才算完成,这是第二次完成,它比第一次更有价值。”有很多谜就很难通过“第二次完成”这个关,那是你提供的谜面指向多端,或猜者思路与制者不同,这样情况一出现,你的谜就可能被猜出底外底,这是常见的事,张起南的“有时所猜或突过原作,不宜固执己见,负人苦心。”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言,作为谜的主人,这就要看你临场的反应和襟怀了,一般来说,突过原作的要接受,不相上下的可迁就,劣于原底的可不就,总之要使你的谜有个最恰好的底,古人称猜谜为商灯,商字之义,即本于此。所以可说,一谜多猜本不属病,只能算是有缺点的谜。

要说这类谜的缺点,就在于作者对自己的谜作是否会出现底外底缺乏把握,思虑不周。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人人碰到的防不胜防的老问题,有人因此立论:“一条灯谜若可同时猜出二底以上,则这条灯谜就不成立。”这个观点是很偏激的,这和人的名字一样,不可能因出现同姓名者而否认这人的存在。我们只能在多底的谜作中分辨出扣合的优劣,择优而从。

示例

卷我屋上三重茅

例1 卷我屋上三重茅(猜成语一) 秋风过耳

评释:这是那年南京谜会上出现别底的很有名的谜例,被人以“风吹草动”应射,此底以其干脆生动而比“耳”字作别解的原底较优而被作者接受,传为佳话,并未见有人来说此谜可猜两底,不能成立。

问姓惊初见

例2 问姓惊初见(猜电影名) 新闻人物

评释:谜面是李益诗,作者取其作面用的是正面会意的手法,只从题意直接入底,有问则有答,有答则有问,既惊初见则必是新的人物,应该算是能自圆其说的。但却被人猜作“失去记忆的人”,猜者是从诗的下句“称名忆旧容”受到启发的,既是旧容又惊初见,则此人应是熟悉的而又失去记忆的人,用的却是章旨手法,猜得也够谐洽。两底匹面,可谓难分高下,恰好原底是香港片,别底是国产片,终以谜目加标产地作为折衷,使各成通谜。

这样的“一谜多底,始料未及”(王泽南,张先珍《增强科性学,力求规范化》)除了择优而从外,是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因为灯谜亦如世界上的其它问题一样,都有它的多面性,这是很难加以规范的。由于谜目范围的许可而产生的“一谜多底”,只要它的扣合恰切、有谜味,只能算是意外的“多猜”,是无病的。谜病亦如人的疾病一样,有临界症,处于有病无病之间,它分明是病,又不太碍事,“多猜类”的谜作中有一些就是如此。

到黄昏点点滴滴

例3 到黄昏点点滴滴(猜字一) 酒

评释:按古代十二时辰的排列,酉时恰是黄昏谜底以“酉”加水即成“酒”字,但黄昏又是一日傍晚的泛称,它不一定指酉时,它可代称“夕”,“莫(通暮)”,“夜”,除“夜”的定义有些差别外,前二个都是对的,所以“液”不算还可猜“汐”、“漠”。临场挂猜,人家以“汐”、“漠”应射,不单不能判错,而且难分高下。

半推半就

例4半推半就(猜字一) 掠

评释:此谜人们常称为“一半儿谜”,即谜面出现半字,就以其字的一半来凑成谜底,这类谜有时很不严格,所谓一半是取其一部分而已,取哪一半也说不清,由猜者自各儿去凑,凑得字来就算,这样往往就凑出别底,所以这个谜底也可能是“扰”。也难分优劣。

这样的“多猜”,是因为制谜者只求简单成谜,不顾后果而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即使不出现别底也是枯燥乏味的,所以这样的“多猜”谜,也可以归入病谜之中。

蒙语(一)

例5 蒙语(猜成语二) 一言蔽之不知所云

评释:谜面“蒙语”是蒙古语的简称,所以这谜可看作是面上别解,谜底第一个成语以蒙扣蔽以语扣言,第二个成语用不知释蒙用所云释语,两底意义虽有不同,但串解谜面则一。

蒙语(二)

例6 蒙语(猜成语二) 一表非凡谈吐不俗

评释:这谜的两个谜底亦如上谜,词意不同,第一个成语的“表”是指人的外表相貌,但它是用作“表白”说话,和第二个成语的“谈吐”同义来解释谜面的,至于“非凡”与“不俗”更是同义。

上面二例,都标明要求猜两个底,两底中的任何一底都足以消纳谜面意思,两底虽用在一起,但无相互稗补之功反有重词叠义之弊。这可能是有些作者,于创作过程中知道自己所取的这个谜面扣合原定的谜底,可能出现底外之底,而自己又未能分辨原底别底的优劣,更不愿换面扣紧一底,干脆标目同时求射,这就造成“一谜多底”的毛病。

这二个“一谜多底”的谜例,均采集自新近出版的《中国谜语大观》,这部大观里收集的谜良莠参半,这类似是而非的谜作不少,可能是编者在收集谜作之时,收到同面异底的谜作,不加审辨,未能分出优劣,胡乱采用同面同目归并的方法,把两条谜牵扯成一条,以致造成这“一谜多底”的毛病来。因为仔细分辨起来,例5两底中“一言蔽之”是较“不知所云”好些的,因它词义别解,虽难猜而较有味。例6情况相似“一表非凡”就比“谈吐不俗”好得多。这是略有灯谜知识者,稍一分辨,就能决定取舍,亦就能够避免的毛病。可知制谜不易,编书更难,诸多病谜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刊入正式出版的书籍中,以它的病患去感染为害那些未有免疫能力的初学者,其原因,往往就出在这“编”上。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谜面 作得 张起南 商灯 秋风过耳 李益诗 正面会意 题意 自圆其说 谜目 半推半就 评释 谜面 原底 一言蔽之 一表非凡 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