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丰泽区(古属泉州府晋江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丰泽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核心区,泉州市中心城市核心区,区域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总人口54.8万人,下辖8个街道、74个社区,包含着泉州市中心城市规划中的东海、城东、北峰组团及中心组团部分。

丰泽区作为泉州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先后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整合培育丰泽金融街、津淮品牌服饰街等一批专业街市,区域消费购物中心地位凸显。培育10幢纳税超千万元商务楼宇,引进24家知名品牌企业的经营总部和区域中心,启动东海片区滨海总部区建设,总部楼宇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引进泉州微软技术中心,建成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领SHOW天地文化创艺乐园等文化创意基地。

建制沿革

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

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旧废址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泉州市区所在地(今鲤城区)。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泉州城。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泉州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泉州和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 元属福建省泉州路。明属福建省泉州府。

《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5.19)改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来道属,寻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兴化、泉州。直隶州一: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兴泉省 ,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1935年4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1939年,仍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同安移驻永春。民国35年,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永春移驻晋江县。民国32年开始,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

1949年9月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1950年7月,同安县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 晋江专区。

1950年11月0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 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1年0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晋江县(泉州地区时称晋江地区)城区及城郊8个乡为行政区域,即今鲤城区。

1985年05 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泉州市(省辖地级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为区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状若鲤鱼,故取名为“鲤城区”。

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归属泉州市,并为泉州市政府驻地。

1997年06月0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原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同年9月29日,丰泽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区划调整后的丰泽区地处泉州的中心市区,是泉州市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和窗口。

行政区划

丰泽区辖8个街道,71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东湖街道、丰泽街道、泉秀街道、清源街道、华大街道、城东街道、东海街道、北峰街道。

街道代码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万人)下辖社区办事处驻地位置
东湖街道3505030015.083.8少林、东湖、铭湖、东凤、圣湖、凤山、仁风、松林东湖泉州市东片新城区
丰泽街道35050300235.5霞淮、丰泽、迎津、东涂、前坂、东美、源淮津淮街泉州新城区的繁荣中心
泉秀街道35050300332.6泉淮、华丰、灯洲、灯星、沉洲、成洲田安南路泉州中心市区的东南地段
清源街道350503004164.45普明、北门、西门、城口、西宝、环清、环山、田边、后茂、清源、1个国有农场普明泉州市中心城区北部
华大街道3505030052.410.94华大、地质、城东、南埔、新铺、法花美城东位于丰泽区东大门
城东街道350503006233.67新前、东星、霞美、埭头、前头、浔美、西福、庄任、金屿、凤屿、泉州铁路社区新前泉州中心城区东部
东海街道35050300726.88法石、云谷、云山、大坪、宝山、后厝、后亭、北星、东梅、后埔、金崎、浔埔石头街泉州中心市区东郊
北峰街道35050300819.32.3北峰、拒洪、招丰、招贤、招集、招联、霞美、群峰、群石、群山、肖厝送客亭泉州中心市区西北部

地理环境

丰泽区是由泉州市原鲤城区“一分为三”后设立的一个新区,区域面积126.5平方公里。

丰泽区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区域,晋江下游北岸、洛阳江下游南岸。介于东经118゜32ˊ~118゜41ˊ ,北纬24゜51ˊ~25゜00ˊ之间。东与惠安县隔洛阳江相望,西与鲤城区、南安市毗邻,南与晋江市隔晋江相邻,北与洛江区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是闽东南沿海刚崛起的一个新型城区。

气候特点

丰泽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

人口民族

2003年末,总户数43133户,总人口174643人(全部为非农业人口)。各街道人口(人):泉秀 14208 、丰泽 26303 、东湖 17757、 清源 10147、 华大 4839 、北峰 24283 、城东 22515、 东海 33314。

2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3.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6万人,人口出生率9.92‰,死亡率2.33‰,人口自然增长率7.59‰。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经济概况

2008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9.5亿元,增长16.2%;财政总收入12.65亿元,增长1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64亿元,增长15.8%。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72:46.76:52.52,初步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服务业比重位居全市第一,也是全市第一个超过50%的县(市、区)。

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8.6亿元,增长11.5%;工业总产值353.7亿元,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5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14.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21亿元,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7.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1元,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57∶45.43∶54。

工业

2008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2015万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64:47.14:52.22。以微波通讯、软件开发和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规模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90家,实现产值249.02亿元,增长20.9%;21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7.3亿元,增长45.0%;113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4.9亿元,增长19.83%。新增福建省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4个、泉州市知名商标10个,3家企业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ISO14000环保认证、7家企业入选“2008-2009年度福建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1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2009年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447万元,整理上报需办理“两证”企业441家,制定65条扶持措施并安排财政扶持资金1845万元。2009年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52.41亿元,其中4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预计实现产值225.2亿元、增长6.3%,新增上市企业1家、省重点企业2家;组织22家企业申报福建省名牌产品。全年实现海关进口商品总值6200万美元,增长60.8%。

201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73亿元,增长13.9%。完成工业总产值468.07亿元,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82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9.9%,增长19.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21.28亿元,增长22.8%;重工业产值199.54亿元,增长16.2%,轻重工业比重为52.6:47.4。全年产值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66家,比上年增加10家,实现产值367.8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87.4%,增长21.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8个百分点。在经济类型中,国有企业产值127.18亿元,增长14.9%;私营企业产值80.9亿元,增长2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209.88亿元,增长19.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产值2.85亿元,增长5.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包袋鞋业、机械电子、树脂工艺品等支柱行业完成产值244.2亿元,增长20.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包袋鞋业、机械电子行业和树脂工艺品分别实现工业产值98.82亿元、70.35亿元、50.13亿元和24.9亿元,分别增长25.8%、22.5%、13.4%和1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0.95,比上年提高29.2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5.77,提高3.5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6.62,提高5.06点;资产负债率50.71,下降2.76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64295元/人,提高25149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3.18次,提高0.25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7.17%,提高2.7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2%,提高0.7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52.7%。

农业

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69万元, 下降4.5%。

农业产值5086万元, 增长22.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22亩,下降11.2%;粮食总产量922吨,下降9.5%;油料作物产量166吨,下降4.0%;蔬菜产量6479吨,增长1.3%;水果产量1196吨,增长63.6%。

林业产值133万元,下降45.6%。全年低产低效林改造310亩,木材砍伐产量1645立方米。

畜牧业产值5479万元, 增长6.3%。肉蛋奶产量2287吨,增长18.2%。其中:肉类总产量2054吨,增长6.2%。生猪出栏25157头,增长8.3%,生猪存栏1453吨, 下降84.4%吨;家禽出栏63607只,下降13.0%,家禽存栏16511只,下降56.2%。

渔业产值31142万元,下降9.1%。全年渔业产量18018吨,下降3.3%。其中:海水产品17501吨,下降2.8%;淡水产品517吨,下降17.1%。

对外贸易

2008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6100万美元,增长24.5%。先后组织150多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商贸、旅游展洽活动22场,实现合同成交额2.28亿美元。实现海关出口商品总值6.55亿美元,增长17.4%;进口额3075万美元。

品牌建设

2008年新增国家出口免验企业2家、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通过ISO体系认证企业4家、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企业1家。9家企业建立产品标准。2个产品入选“中国十大童装品牌”。设立“丰泽区企业上市发展专项基金”,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加快,先创电子在香港成功上市。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2007年区财政安排教育资金1.29亿元,增长18.59%。完成泉州师院附小教学楼、泉州九中综合楼、区实验小学综合楼、教育城域网等教育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城东中学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高中”,泉州九中创建“省二级达标高中”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实施“校长工程”、“名师工程”、“奖教奖学工程”,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大专率、本科率分别达到79.3%、78.98%,高考考生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长72.85%,中考成绩位居全市第一。免除义务教育阶段1.5万名学生学杂费480万元,对1825名职业中专学生发放补助金137万元。继续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全区公办小学、初中学校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703人,占入学新生总数58.65%。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于2011年12月通过福建省教育强区试点评估,全区有普通中学9所,其中达标高中2所;小学31所,其中省示范小学3所、市示范小学6所;幼儿园76所,其中省优质幼儿园4所、市优质幼儿园4所、区优质幼儿园8所,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009年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全省文明城区”(二连冠)、“全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区”(二连冠)、“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四连冠)、“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区”(四连冠)称号。

2008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浔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引进8家企业入驻,泉州软件园一期征迁工作基本完成。组织63个对接项目、34个技术需求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实施15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个科教兴区重点项目和15个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平台软件开发。新增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获得专利授权232件、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二连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上报科技部待批。53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68个对接项目、25个技术需求参加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南方路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实施29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科教兴区重点项目、14个重大技改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各类技术中心9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区级科学技术奖16项,专利授权数179项;完成丰泽区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液压公共试验平台被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并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补助。

文体卫生

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开展“全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创建活动,2007年人口出生率9.47‰,人口自然增长率5.87‰,政策符合率97.3%,出生人口性别比109.57。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率先在全市实现以街道为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每千人拥有床位5.58张、注册医生1.99人、注册护士1.57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荣获“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全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等称号。成立区少儿艺术团,设立社区文化体育辅导站。启动《丰泽区志》编撰工作。积极参与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向社会筹集资金1800多万元支持农运会的筹办。组队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市第八届运动会等赛事,获得较好成绩。

民生保障

在全市率先筹备建立社区劳动保障站。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2007年成功承办福建省“丰泽杯”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培训各类劳动力2.2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0.85%。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每月65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7.9元制度。建立建筑行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帮助3800多名工人追回被拖欠工资280多万元。2007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增长11%。区财政安排医疗卫生经费2176万元,增长23.08%。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城东、东湖、泉秀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提高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分别增长34.9%、52.7%。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增长48.9%,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增加88.5元。重视发展老龄事业,2007年全年投入老龄事业各项经费100万元,增长1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1771名低保对象的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0元,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增发临时补贴金15万元。加强社会慈善捐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发放救济、补助款70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对125名2003、2004年入伍的退役士兵增发一次性安置补助金162万元。制定并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对50户住房困难家庭及时发放房租补贴。区财政投入政法专项经费3758万元;由区财政为主投入的治安巡逻大队人员增至200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2%以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设立管理所10个、管理站58个,建立“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文化建设

2008年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支持文化建设,先后引导海外华侨、社会力量捐资450多万元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兴办文化产业。先后投入4350多万元,配合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圣墓、真武庙、文兴宫和文兴、美山古码头等文物单位进行整修、复建,有效地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监管,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率100%。培育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丰泽社区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丰泽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省级文化先进区。认真做好清源山闽南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埔民俗文化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泉州南少林寺片区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工作。

环境保护

施生态区建设规划和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抓好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和北渠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7.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位居全市第一。

消费投资。新华都、名流路桥、电信技术、万国发展、招商石化等大型服务业企业营销态势良好,预计税收均超千万元。麦德龙商场试营业。新形成“福建特色商业街”津淮街品牌服饰街、多易电脑广场等一批专业街(市)。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1家。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亿元,增长19%。城东、东海片区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6亿元,增长32.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1家,总投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4850万美元。组织190多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洽活动18场,实现合同成交额2.2亿美元。实现海关出口商品总值5.58亿美元,增长19.19%。

组织实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设立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市级以上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5个;强力推进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和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特别是加强北渠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完成东海电镀集控区整体关闭等4个治理项目,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1%。

城市建设

基本完成泉州滨海大道、宝秀安置小区、海星安置小区、国道324线拓改安置房等33个重点项目和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建设任务;较好地完成东海片区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道路配套设施、泉州迎宾馆,城东片区市政道路、安置房、滞洪排涝、污水管网工程,北峰片区福厦铁路丰泽段、污水处理厂,中心市区内环路丰泽段改造等15个市重点项目分解下达给本区的征地拆迁年度任务。全年征收土地1000公顷、拆迁房屋85万多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891宗17.8万平方米。

沈海高速公路云山段西侧整治绿化等成为城市新亮点,新型社区建设初显成效。完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和谐、有序。引进永辉超市、捷龙超市等大型知名商贸企业;泉州迎宾馆试营业;湖心商业街被评为“福建省特色商业街”,津淮品牌服饰街被评为“福建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培育中行大厦等一批纳税超千万元的商务楼宇,引进中化石油等企业在丰汉区设立总部或区域中心。

历史文化

丰泽区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通

拥有泉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中心站、汽车东站、汽车西站,以及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现属国家一类口岸的后渚港。国道324线、省道307线、沈海高速公路、漳厦泉铁路穿境而过贯通海峡西岸直至省外,距离泉州晋江机场仅12公里,已构成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辖区内的沿海大通道丰泽段、江滨大道丰泽段、大坪山隧道以及雄起古渡架新虹的后渚大桥、晋江大桥有力地推动着“大泉州”东拓战略的实施。

2011年共完成公路运输总运量848.43万吨,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0101.9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和29%。完成水上运输量191.07万吨,水上运输总周转量195961.33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21%和23%;新增交通运输企业5家,新增营运车辆1289辆,1730.8吨。全区共拥有营运车辆5366辆,其中:货运车辆5154辆,22237.41吨,客运车辆212辆,8340座位;营运船舶12艘,49241吨。

城市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风景名胜

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西湖公园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泄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6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形成美丽的风景线。

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郑成功公园

泉州郑成功公园位于泉州大坪山顶,公园用地总面积约62公顷,集观景、休闲、体育锻炼、娱乐为一体的重要场所。

公园内郑成功塑像为泉州市中心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高度38米,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形象设计为民族英雄郑成功骑马举手侧望于大坪山上面对大海。

东湖公园

建在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时添波恩亭,湖中垒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胜概。明时又加揽古亭。由于唐被贬宰相姜公辅和与韩愈同登龙虎榜的开闽进士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以闽南建筑文化为主体,吸取国内外园林组景艺术。 以中心湖水体为核心,环湖布置园中人文景观主景“星湖荷香”、“祈风阁”,形成向湖心双轴线,并与”七星拱月”、“仁风书院”、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构成静区;儿童乐园、动物园、游船码头、双舟朝阳等构成闹区。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人文景观配置“东湖鲤泉”、“剌桐瑞林”、“荷里飘香”等10多个植物景观。每个景既有统一风格,又有各自历史特色和艺术特征,充分发挥泉州古建筑之精髓和誉满海内外之石雕、石刻。

伊斯兰圣墓

坐落泉州东外灵山南麓。据《闽书》载:唐武德年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门徒四人来华传教,其三贤、四贤到泉州,卒葬此山,屡显灵异,俗名灵山圣墓。该墓为伊斯兰世界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圣迹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专门性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 该馆藏品1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02件,如:1974年出土的后渚港宋船,残长24.2米,宽9.15米,分为13个水密隔仓,为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毗湿奴石雕像为中国仅见的印度教文物,是14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 该馆设有3个专题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展出两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实物和宋元明清石、木、铁三种材质的锚具以及各时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展出宋元时期外来宗教中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墓碑、墓盖、雕像、寺庙建筑构件等300多件;泉州外销瓷陈列馆,展出历代从泉州港输入国际市场的陶瓷器500多件。该馆还组织了泉州华侨史陈列。该馆每年观众约30万人次。后渚港的古船,已按1/10比例,复原制出模型,并提供给有关单位陈列及出国巡展。 该馆出版有《海交史研究》期刊,编写出版了《泉州宋船发掘和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石刻》、《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等10多种专著和资料。

广化寺

千年古刹广化寺坐落在市区凤凰山麓。凤凰山亦称南山、南湖。相传千年之前,滔滔东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脚下,行云流霞与青翠松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画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称。

广化寺始起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这里原是邑儒郑露三兄弟结庐讲学之所,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后来有一位金仙禅师到此潜修佛道,郑氏三兄弟受禅师感化, 遂舍庐为庵,取名“金仙庵”,亦名“金仙院”。这便是广化寺的前身。隋开皇九年(公元598年),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扩建为“金仙寺”。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长老志彦应召入宫讲《四分律》,奏闻当年无际禅师持诵《法华经》,因受灵应石涌白泉的事,睿宗遂赐寺名“灵岩寺”,并由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匾,以此名重一时,成为八闽一大丛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为“广化寺”。

刺桐公园

刺桐公园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刺桐路和津淮街交汇处西北侧,属休闲娱乐的区级公园,占地面积3.67公顷,项目部投资1400万元,于1995年动工建设,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