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侠女》原为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之名篇;电影《侠女》由胡金铨自编自导,主要演员有石隽、徐枫、白鹰、田鹏、林正英、苗天、乔宏等;日后的功夫片巨星成龙、洪金宝等也作为配角参演该片;影片拍摄于1967—1971年;1975年05月23日《侠女》荣获法国戛纳影展“最高综合技术奖”,成为首部在西方国际性影展中获奖的中国电影;同年9月,影片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一届灵异电影节,获心灵影展荣誉奖;此外有同名电视连续剧等。

电影片名:侠女 

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 / Hsia nu

影片类型:动作 / 冒险   

片长:200 min   

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单声道

级别:Finland:K-16 UK:12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制作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Company Lian Bang 联邦影业有限公司 Union Film Company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中国香港(1971年11月18日)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胡金铨 King Hu 编剧 Writer:胡金铨 King Hu   

演员 Actor :乔宏 Roy Chiao .....Hui Yuan (as Hong Qiao)   

石隽 Shih Chun .....Ku Shen Chai   

徐枫 Feng Hsu .....Yang Hui-ching   

林正英 Ching-Ying Lam   

白鹰 Ying Bai .....Shih   

陈会毅 Billy Chan   

张冰玉 Ping-Yu Chang   

苗天 Tian Miao   

田鹏 Peng Tien   

成龙 Jackie Chan .....Bit Part (uncredited)   

洪金宝 Sammo Hung .....Commander Hsu's son (uncredited)   

韩英杰 Yin-Chieh Han .....Hsu   Hsue Han .....Dr. Lu Meng   Cien Tsao 

制作人 Produced by Jung-Feng Sha .....producer   

Shiqing Yang .....producer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陈上林 Shang-lin Chen

剧情简介

明万历年间,顾省斋开书画铺奉养老母。不远的废屯堡中住着少女杨之云。东厂欧阳年前来窥视,见杨正以身许顾;他破门而入,杨抽刀将其逐离。   

杨知官府正通缉她后,向顾说明自己真实身份:她原是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杖毙的左副都御史杨涟之女杨慧贞;欧阳带人抓杨,被杨与石门樵、鲁定庵两将军击退,自己还丧了命。   

顾设计散布屯堡有鬼,东厂门达督率人夜攻屯堡,果见鬼影迭现,杨涟显灵,同时遭杨等伏击。高僧慧圆借超度亡灵之机把杨带回寺中。杨为顾生下一子,东厂一发现后派许显纯追杀,杨、石与其展开搏斗。   

最后,慧圆赶到,又是一场苦战,正在此时,慧圆受创,许坠崖而死;慧圆修成正果,杨、顾远走高飞。

影片评价

评论一  

这部改编自《聊斋》的中国武侠电影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   

影片开始处处展现悬念意味,如对人物逐个出场的处理,顾省斋,欧阳年,石门樵,算命先生,侠女杨姑娘都是身世迷离,神秘莫测,让看者随着角色的诡秘塑造而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另外,对杨姑娘入住的废弃屯堡也以多个角度的空镜描绘出环境的阴森荒凉,更在顾省斋夜间首次进入屯堡时把情节气氛营造得鬼魅悬疑,毛骨悚然。这些都得归功于美术设计的一丝不苟、悬念镜头美学的巧用和流畅的剪接。   

但精彩绝不仅此而已,运用精密的剪接创造出多个不朽的武打场面更是影片精华之处。如在“竹林之战”中,其中侠女配合石门樵飞身上竹树再借力反弹俯身往下直冲杀敌一幕,精密剪接让多个分段镜头组成简洁有力,一气呵成,刚柔并济的优美连续画面,可说是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经典场面。影片除了多个写实激烈,形神兼具的武打动作外,对环境的氛围处理更让动态美与自然景观并置成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舞打”画面。另外武打动作的设计也是非常精密而写实自然的,无论近身搏打还是利用弹簧弹跳翻身,都丝毫不见扭捏或刻意,这也可看出影片非常讲究把武打中的动态视为一种美学来表现。   

本片在1975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提名,最终获得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为华语电影写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页。

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   

评论二   

《侠女》是胡金铨三年心血之作,胡大师携该片摘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技术和视觉效果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戛纳获奖,因而常被人津津乐道。   

该片故事和片名皆来源于《聊斋志异·侠女》,胡大师酷爱读明史,所以聊斋侠女里朝代不明的侠女故事在胡大师那里又变成了一个明代忠良之后和宦官,落魄书生之间的恩仇故事。胡大师可能无意拘泥于在影像上重现原作,捡取聊斋此篇不过是随手拈来,自抒胸臆。

但窃以为无论是侠女的中文片名还是更为玄远幽深的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与改编后的剧本相较似都不甚切题。聊斋里的侠女颇似先秦两汉史传里的人物,隐匿三年,寻机报父仇,其间顾家对她关怀备至,与其有恩,顾家家贫无力娶妻,延续香火,侠女遂以身相报,荐以枕席,待怀孕得子,即抽身而去,于一月夜取得仇人首级,向顾省斋说明事情前后原委,即远遁而去,从此未有音信。 正因为恩仇分明所以担得上一个侠字。

胡的改编除如上述还添出许多人物来,侠女在其中成了并非主要的角色,而整个故事似乎都为加强视觉刺激而展开,该片分成上下两部,打斗场面众多,从单打到群殴到排兵布阵,妙用机关,应有尽有龙门客栈里的打斗戏在这里得以尽情展开,喜欢武术的朋友们有福了。可也正因为打斗场面过于密集,于我反而不像《龙门客栈》留下的印象那么深。

先丢开这些不说,说故事。 东林领袖杨琏遭宦官魏忠贤陷害,圄死狱中,其女杨慧贞与其老保姆逃出,拜禅僧慧圆大师学艺,后藏身于土囤堡,其父部下石将军,鲁将军也相继而至,一个化妆成算命瞎子,一个妆成江湖郎中。秀才顾省斋因不满朝政,绝意仕进,靠开书画铺维生,与老母同住在土囤堡对门的一间破旧草屋里。一日一个神秘人物光顾顾的画铺,此人是东厂千户欧阳年,他隐隐已发现了杨慧贞等人的首尾。此开局气氛处理的朴素迷离,人物逐个出场,全都表情古怪,神秘莫测,让人想起古龙的小说,好。接着欧阳年和顾攀上交情,(聊斋里这个人物没有名字,后来成了顾的孪童,被侠女看破行藏,诛杀之,原来是一狐精)以此继续刺探杨女的身份和住处。同时顾爱上杨女,求亲未成,终于有一天杨慧贞向顾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顾自负于己熟读兵书,决计联合石,鲁,杨先杀欧阳年,再诱东厂指挥使门达,布阵于土囤堡, 合围诛之。遂有竹林之战,石将军和杨慧贞联手诛杀门达手下两员高手,重伤欧阳年;土墩堡之战,顾省斋散布土墩堡闹鬼谣言在先,设机关布阵在后,全歼门达和他手下的番子。(此战流于屠杀,我以为不如< 龙门客栈>的好看。) 杨也为顾产下一子,并决意于石将军一起忏礼拜佛,剃度为僧,永不干世事。谁知追兵又至,锦衣卫新授北镇府司许显纯出手捉拿石,杨二人,遂有枞树林之战,此人功夫远在石、杨二人之上,正被打得惨,大家伙慧圆大师腾跃而出,慧圆以慈悲为怀,不愿伤许,屡屡退让,许使奸计得手,慧圆圆寂前出以重手,许终归恶贯满盈。全剧完。

如上所述,我以为该剧可看得地方一是开局的幽深气氛,二是竹林之战的大开大阖,一气呵成。

比较起《龙门客栈》来进步的地方是,人物在运动中开始腾挪跳跃,刺,劈,斩等动作都在腾跃,俯冲过程中完成,极具美感,李安在卧虎藏龙里使用飞而不是大幅度的腾跃,我以为虽然很大胆,但从美学上来讲是后退。  

其余就我则更喜欢龙门客栈,就萧少兹亮相,显手上的功夫来说,前面许多铺垫,然后掷碗,辩毒,夹箭,发箭 干净,流畅,回味无穷。与番子交手,兵器不交,只一合即斩之与前,何等爽快。侠女里则缠斗太多,让人看着累。慧圆的出场,许显纯的出场都还差可比拟,慧圆身后跟着一批高大好相貌的和尚,气势上已经先声夺人,接着玩欧阳年于股掌间,许显纯出手,一个半空翻跃就空手夺石,杨二人的兵器于掌中,都是举重若轻的好戏,可总觉得不如龙门客栈里动作之前就蓄满了势,如大雨将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等打起来,如飘风疾雨,一纵即逝,但你已经过足了瘾了。 胡金铨用演员,无论正角反角,全都相貌堂堂,中气十足,吐字清圆,言语间有交锋,目光间有交锋。而我最喜欢的是石隽,演书生非他莫属,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股浓重的书卷气,胡一直和他合作,也就是有他,胡的情怀才能够得以抒展,而不被歪曲。   

胡导电影里的声音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亮点,铁器相碰的铮铮声,箭矢,暗器的破空之声都极其刺激,不知道后来的港片为什么很少用了。侠女的音乐我以为失之于过于繁密,从头到尾好像就怕没了声音,冷了场, 没头没脑的波浪似的卷过来,实在讨厌。龙门客栈里就几声梆子锣鼓定节奏,该来的时候就催命似的来了,我猜想胡大师急于摆脱京剧过于浓重的影响,使自己的电影风格更纯正,不过吴大江这次的音乐实在是做得不如周蓝萍。空山灵雨还没有看,山中传奇里的鼓和笛总算还不太让人失望。   

胡金铨一人开出武侠和神怪两大类型片来我以为实在是他的悲哀,我自己猜度后期的胡金铨想跳出打斗的框框,所以才有了没有一点武打的<山中传奇>,可没想到却又作出了个神怪类型来,而他那些徒子徒孙们也够没出息的,胡老拍聊斋,他们也跟着拍聊斋,甚至连选的篇目都懒得改,全不知道还有唐传奇,魏晋志怪,还有一部试图直接史传传统的《阅微草堂笔记》放在那儿。   

看胡金铨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塔科夫斯基,二人皆精通本文化里的绘画,戏剧,文学和宗教传统,(胡的母亲是画家,他自己本人则从小就习画)并凝炼成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在这一点上胡氏无人可比,但胡氏所有的影片归根结底都只围绕着一个感官界而展开,所以虽然英文名是a Touch of Zen , 里面的禅僧却豪无禅味只会反复的说:俗缘未尽;《山中传奇》里的 佛经大手印也仅仅只是用来增加法力或者超度亡魂的。   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文化中最幽深隐微的东西是否可以通过影像得到表达和展开,在塔科夫斯基和安哲洛普罗斯那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答案。刚看胡金铨的电影时我似乎看到了同样的亮光,可很快这点亮光就渐渐灰暗下去了。

幕后花絮

《侠女》摘得第28届戛纳最佳技术和视觉效果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戛纳电影节获奖,因而常被人津津乐道。

·该片故事和片名皆来源于《聊斋志异·侠女》,胡金铨酷爱读明史,所以《聊斋》侠女里朝代不明的侠女故事,在这部电影里被改编成了一个明代忠良之后和宦官、落魄书生之间的恩仇故事。

获奖情况

1975年 戛纳电影节 技术大奖 胡金铨 1975年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最佳影片(提名) 胡金铨 第28届戛纳最佳技术和视觉效果奖

幕后制作

胡金铨花费3年时间拍摄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鸿篇巨制——《侠女》,拍摄周期之长,耗费之巨大,都在当时令人无法企及。   

影片1972年才公映,但商业状况并没有达到想象中那么火爆,自此胡金铨武侠电影开始受到质疑,评论界也在台湾电影新一轮的文艺片浪潮中很快讲其遗忘。但一直到1975年,影片《侠女》时隔三年之后才不得已参加海外影展,以求外埠商机,不想却获得第28届戛纳影展“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自此胡金铨也成为首位获得国际承认的中国电影人。   

在《侠女》的拍摄中,胡金铨对影像的要求丝毫不得含糊,时常一个动作拍上百十遍。

“竹林对决”一场戏,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却足足拍了25天,后期胡金铨又亲自一格一格精剪。这才造就了武侠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场景,就连二十多年后的现代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十面埋伏》,也以致敬之名巧妙地借鉴了这段戏的意境。

导演简介

胡金铨(1931—1997年),中国港台最著名的武侠片导演之一,但也曾担任编剧、演员等。生于北平的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御史,父亲曾留学日本,母亲擅长工笔国画),他自小学习古文,爱看京剧,还常听邻居还珠楼主讲武侠故事。   

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华影业公司广告师、长城影业公司美工、美国广播公司制片人、编剧等。1958年经李翰祥(李翰祥于1996年12月中旬病逝)介绍进邵氏公司当演员(李翰祥的《江山美人》)、编剧(严俊的《花田错》)和助理导演(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玉堂春》),此后自编自导作品,一共导演了十多部作品,如《大地儿女》、《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尽管作品不多,但质量很高,1978年还被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为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  

其后执导《山中传奇》、《空山灵雨》(1979),《山中传奇》获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美术设计奖。   

胡金铨是世界公认的武侠电影大师之一,其风格与成就,如电影研究者李道新所说,“以《龙门客栈》、《侠女》为代表的胡金铨武侠电影,在大量新派武侠片中独树一帜,不仅为中国武侠电影确立了经典的类型形态,而且以其作者电影式的追求,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倾心追慕和对儒释道文化的悲怆感悟中,展现出中国武侠电影独创性的精神深度和文化蕴涵”。

导演评价

胡金铨是和张彻、楚原并立的武侠电影作者,后两者一个以阳刚暴力美学成名,一个凭诡异艳丽立腕,胡金铨则开创另一武侠传统,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戏曲元素完美融入到电影中,脱离了同类电影动辄怪力乱神的窠臼,全无后期港台武侠片粗制滥造的通弊。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对武术一点都不懂。我拍的动作完全是从国剧中借来的,我的武打动作是将舞蹈、音乐、戏剧合而为一,我把平剧动作分解,并且想尽办法让它在电影中达到最惊人、最突出的效果。”这有点“书生造反”的意思,但此话也恰恰点明其作品特色。他善于妙用京剧脸谱,人物刻画忠奸分明看似简单刻板,但配以戏曲锣鼓或笙箫笛筝等乐器,自有一番鲜活典雅的独特气韵。他的故事冲突地点多选在边塞客栈和禅林寺院,或有稀实疏密之竹林、芦苇、衰草点染其间,或有沾染岁月风尘斑驳古旧的宝殿、佛塔、雕梁画栋装饰其中,古意岸然,形成一种独特风格:既素雅淡薄,却又苍劲奇伟;既有文化的抱负和担当,亦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直面性命的超脱。他的旧式文人气质,在他的电影里铺天盖地触目皆是,令观者躲亦躲不开。和约翰·福特的狂野西部与黑泽明的武士江湖一样,胡金铨的美学考究堪称独步。   

胡金铨的作品对后世影响甚深,在有客栈、寺庙、竹林的武侠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胡氏的影子,比如《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名剑》、《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如今,单就《侠女》来说,其中的竹林歼敌一段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   

香港著名影评人黄爱玲曾称赞说:“胡金铨以人物的血肉之躯在空间疾笔狂书,想象力之丰富与技巧之高超,令人目瞪口呆”,大卫·波德威尔也曾颇为敬佩的说:“如果爱森斯坦和黑泽明看到,相信也会羡慕不已”。偷师者李安和张艺谋的竹林戏受胡金铨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1973年,伟大的弗朗西斯·科波拉拍出了美国电影的传世宝《教父》,从此为世界上所有的黑帮类型片套上了紧箍咒,所有的打家劫舍、暗杀谈判都笼罩在科里昂家族的“玫瑰血腥”之下,影片穷尽了所有黑帮的计谋和套路,写尽了黑帮大佬的尊严、家庭和荣耀,因此,我们看后来的所有黑帮片,都会看到一个科波拉式帝国的重写。

当然,相比人们对《教父》的肯定,世界对中国武侠电影的认识显得后知后觉,但胡金铨的武侠片很明显是《教父》现象在东方的重演,随着几个武侠电影风行的潮起潮落,人们便发现,其后的武侠电影,只是不同包装下胡金铨武侠片的旧瓶新酒而已,或者我们可以说,只有一部武侠片重构胡金铨的江湖,才有侠义干云的味道,只有在胡金铨的江湖中,才有真正玉树临风的侠客。   

胡金铨的电影世界绝不只是个拳脚刀剑电影那么简单,它和约翰·福特的狂野西部和黑泽明的武士江湖一样,有着其独特的美学考究。在胡氏武侠出现之前,中国的武侠电影从没与国粹如此的接近,他是首批能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元素完美融入到类型电影中的作者,以此赋予了一向不受知识分子青睐的武侠电影悠长古老的文化特质,而在电影技法上,胡金铨以准确的节奏,巧妙的剪辑,考究的戏曲人物步伐与亮相,传统的胡琴和动人心弦的鼓点,成就个人最具风格的电影特质,素雅淡薄,但苍劲奇伟,表现的是一种细致而挥洒自如的电影专业风格,而也不同于所谓的学院流派,却又足可成为任何电影院校的教材,例如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侠女》竹林歼敌一段,就被许多影评人作为解读电影剪辑技巧的典范,香港的著名影评人黄爱玲称之为“胡金铨以人物的血肉之躯在空间疾笔狂书,想象力之丰富与技巧之高超,令人目瞪口呆”,大卫·博德维尔则称这一段落,“如果爱森斯坦和黑泽明看到,相信也会羡慕不已”,这样的评价,显然不是一般的武侠电影所能达到的。另外,胡金铨的武侠多是从历史传奇入手,由浅而深,由小见大,最后超凡入圣,讲求禅意,达到神妙的意象,这也是国外影评人对他推崇的原因。   

胡金铨的电影有着自己的一套美学规则,比如对空间的的处理,他的故事冲突地点多选在边疆客栈和禅林寺院,借此体现一种既有自我流放又有正邪对决的政治废墟,或者成为考验人性沉沦与救赎的圣灵之地,在这样的地点背景下所架构出他个人的世界,既能表现出他的对侠客忠良的演绎,又能承载寄托民族和国家的想象与思考,而另一方面,对于影片的人物,他则以黑白分明的戏剧脸谱化来进行创作,无论正派反派,都忠奸分明,不见真正的血肉,只是一种概念,一个在他的影像世界走到底的棋子,因此他的电影中,最令人从心底去欣赏的,反而是以往武侠电影少见的侠女形象,胡金铨将身怀绝技的女侠客引入男性天下的阳刚江湖,可以说是对英勇侠义主题的更大突出,是一个平衡粗野豪放的武侠世界的独门绝技。   

据说胡金铨创作女性侠客形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传统戏曲中,女旦角色本身的丰富多彩令他着迷,另一原因,则是他一直都讨厌电影中的男性铁金刚形象,因此,他在自己的电影中创作的与男性平等又不失女性特质的侠女成为他个人作品最用心最迷人的元素,这在古今中外电影中都是难得一见的,直到多年之后,我们才从徐克的武侠电影中再次领略侠女的风采。   

由于胡金铨的精益求精,所以一生的创作并不丰硕,只留下不足10部的作品,但几乎部部经典,对后世的影响甚深,其中除了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2之人间道》、《笑傲江湖》等作品直接或间接的偷师达到很高水准之外,谭家明的《名剑》、许鞍华的《书剑恩仇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今日我们在任何有客栈、寺庙甚至山川的武侠片中,都能看到胡氏侠客的仙风道骨,就像有人曾说,看到胡金铨电影里的客栈和侠客,谁还敢说武侠不是那个样子的?或者,谁还敢说清武侠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娱乐作品 电影 蒲松龄 演员 首部 普通话 单声道 胡金铨 石隽 徐枫 林正英 苗天 田鹏 官府 身份 聊斋 哲理 设计 精华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