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傣历有“大傣历”与“小傣历”之分,但基本规则没有区别,都与汉朝太初历、骠历有关。

傣族最早使用的历法已无从考证。但据史料记载,傣族最早的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后,傣族便开始接受汉朝的太初历,逐渐将太初历融入到自己的生产与生活中、并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之后,“勐达光”南面的骠人还通过傣族接受了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人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吸收印度历法一些特点形成骠历。公元9世纪时,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溃散的骠人与吐蕃高原南下的氐羌系族群逐渐融合成缅族。公元16世纪中期,继承骠人文化的缅族东吁王国相继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国,骠历在傣族地区得到普及。

公元1966年,掸邦(缅甸联邦加盟邦之一)的上层人士将当时掸族与缅族共同使用的骠历改革后定为掸邦标准历法;掸邦主体民族为掸族,掸族即傣族、自诩“大傣”,掸邦标准历因此也称作“大傣历”,与缅族共同使用的骠历则被贬称为“小傣历”。之后,缅甸各地掸族也将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公元20世纪末,同属“大傣”一脉的中国滇西傣族、印度东北阿萨姆族也把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

傣历的渊源

公元前104年,太初历在汉朝全面推广;公元51年,傣族先民创立的“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傣族开始接触太初历;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产与生活中,被傣族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之后,“勐达光”(永昌郡)南面的骠人也通过傣族接受了太初历。

公元7世纪时,骠人在太初历基础上加入古印度历法的一些特点,把星期制、纪年累积及跨年算法配合太初历一起使用;公元9世纪时,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四分五裂的骠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逐渐融合成缅族;公元16世纪中期,继承骠人文化的缅族东吁王国相继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国,将骠历带到傣族地区,傣族逐渐接受骠历。

公元1966年,掸邦(缅甸联邦加盟邦之一)将当时使用的骠历改革后定为掸邦标准历法,因掸邦主体民族为掸族,掸族即傣族、自诩“大傣”,掸邦标准历法便称作“大傣历”,之前使用的骠历则被贬称为“小傣历”。之后,缅甸各地掸族也将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公元20世纪末,同属“大傣”一脉的中国滇西傣族、印度东北阿萨姆族也把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

傣历的规则

傣历虽有“大傣历”与“小傣历”之分,但基本计算规则保持一致,仅纪年起始年不一样,“大傣历”以公元前95年为纪年起始年、“小傣历”以公元638年为纪年起始年。

傣历用10个母(天干)和12个子(地支)循环相配得60个组合,60个组合循环代表年、月、日和时辰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一般情况下有12个月,分冷、热、雨3季,每个季度4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一年为354天; 隔4至5年,在八月加一闰日,八月则为29+1天,此年称平年,一年便有355日;每19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闰九月也是30天,置闰月之年称闰年,一年有13个月、384天。每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上月晦日(每月最后一天)之后称“月出一日”、顺序数至望日(十五日),望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使用七曜(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纪周日;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岁。

傣历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天6小时12分36秒(365.258日),与现代标准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有一定误差,朔望月为29.530583日(按:现代标准朔望月为29.53059日),所以需要在一定阶段置闰日或闰月,补足误差。

傣历月序一般比中国农历早三个月,中国农历十月就是傣历一月,若中国农历在十月之前的月份置闰,则傣历一月就是中国农历十一月,月序就只比中国农历早两个月;置闰之年比农历早一年;因采用早朔,月出一日不一定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有时与农历日序相差一日。

傣历日常纪月、纪日采用太初历的计算规则,跨年(周期年)则采用印度历的计算规则,两者相辅相成;傣历跨年在每年谷雨期间(太阳进入金牛座时)、与月相无关,所以傣历新年不在1月1日、而是在6月6日至7月6日之间移动,具体日期根据太阳运行位置决定、由建元(公元638年)以来逐日累计的纪元积日数推算。

傣历使用情况

当前,中国滇西泰族(傣族)、缅甸泰族(掸族)、印度泰族(阿萨姆族)推崇“大傣历”;中国滇南泰族(傣族)、老挝泰族(佬族)、泰国泰族、柬埔寨泰族推崇“小傣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民俗节日 汉朝 哀牢国 南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