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前溪,余不溪上溯十余华里,即是余英溪,又称前溪,余英溪流经古城武康县治前的一段,故名。余英溪的上游段称英溪,英溪水集发源于天目山余脉铜岘山、双溪,盘溪、石胡梯溪、阮公溪五溪之水,浩浩荡荡奔流东下。时至春日,因两岸“桃花夹岸,落英缤纷,浮漾水面,烂若锦绣”,故名英溪。落花经过了几十里激流的洗礼,至武康一带时已所存无几,文人雅士怀着花洛随水去的惆怅,把这一段溪流称余英溪。清代邑人唐靖在《武康县志.山川总叙》也说: “前溪者,武康邑治之前溪也,-源出铜岘,两岸桃花十余里,春水时至,乱红蔽流,皆花英也,故名余英”。前溪落花是时作为武康一处著名胜景,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代县人吴康侯《前溪落花》诗:“曲罢前溪往事遥,春风花落贰红消”。许延询《前溪落花》诗:“花落还复开,春去还复归,但愿看花人,岁岁不相违。”到了老城关(现改乾元镇)只剩下花骨朵(花蒂---古称:不.读否),古代就叫余不镇。

前溪歌舞

两晋、南北朝时,中原战乱,江南富庶之区未曾殃及,江南乐舞在继承汉魏传统,南北文化交融及反映当时生活中极为兴盛。那时的湖州武康县有前溪村,一村男女精习乐舞技艺,“江南声伎,多自此出。所谓舞出前溪者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于竞《大唐传》)。“前溪歌舞”是据前溪人西晋车骑将军沈充作《前溪曲》创编的舞蹈,盛行大江南北,自西晋流传梁、陈以至唐代。沈充广招全国各地灵秀女孩,培养歌舞,学成后,其优秀者被选送入当时的皇家歌舞团,或朝廷的文武大臣的家庭乐团,她们活跃在朝廷和江南各大城市,在这个歌舞艺术史上有其辉煌的已页。

陈·刘删诗:“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唐·崔颢云:“舞爱前溪妙,歌恋子夜长”。据我国舞蹈史论家考,前溪舞“舞情缠绵舞态柔婉,具有江南民间歌舞特色”。---有点酸,谁也记不住这些诗,文人就喜欢这调调。说白点,这里就是古代的性服务人员华东区培训中心,一个女子,琴棋书画歌舞十几年学下来,学问摆现在肯定赶得上空姐了。可以想象四、五个世纪间,每至春天满溪桃红,鹅黄色的柳枝,美人作舞,一定是很美的景致,老仙神往之。

前溪歌舞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汉民族歌舞的源头之一。

前溪的今天

近年,余英溪两岸开发了商业区(余英坊),又称杭州后街,成为自南浔败落后江南一等一的销金之所。处处莺歌燕啼;夜夜灯红酒绿,上百家酒楼足浴桑拿茶馆引杭城沪上无数风流客流连往返,一掷千金。自然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

2007年德清县前溪歌舞艺术团成立。范巍凌主创了舞蹈《前溪情歌》,并邀请一批舞蹈人才进行排练,县里的舞蹈爱好者由此相互熟识并组织起来。此后,大家又一起排练过《游子吟》、《美丽莫干山》等节目。据了解,成立“前溪歌舞团”之初还不到10名成员,但如今已发展到了几十人,她们原创的《池上舞前溪》、《前溪情歌》、《洗衣歌》等节目屡屡在演出中获奖。

qián xī

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3.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武康县 岘山 落英缤纷 唐靖 县人 吴康侯 许延 两晋 武康县 组织起来 古代 德清县 隋唐 舞乐 前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