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相继并入学校。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校本部和6个分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共有教职工3201人;在校生24442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7450人(博士生1275人,硕士生617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677人,普通本专科生14050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418人,在校留学生1072人;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7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本科专业64个。

历史沿革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当年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1961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数理系于1961下半年停止招生进行调整,1965年恢复数理系。“文化大革命”期间,1971年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土建4个系招生,原化工系停办。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

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0年6月,市委批发109号文《关于重点办好北京工业大学的建议》,确定北工大为市属重点大学。

1984年10月,中宣部和国家教委指定全国10所高校试行校长负责制,地方高校只有北工大。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并入北工大,该院6个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学系合并调整为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应用经济系,至此全校共设14个系。

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

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

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

  1992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同时成立学校后勤集团西区管理中心,负责整个西区的后勤服务保障。

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跻身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1997年至2004年,学校经过学科结构性调整,对学科专业进 行了调整、组合、撤并,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15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应用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另有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已由一所工科性学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5年,原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标志着北工大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学科架构。

2008年,北工大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任务。北京工业大学奥运场馆作为首都首屈一指的高端、专业运动场馆,在后奥运的日子,继续服务学校和首都的体育事业。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2月,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爱尔兰共和国总理恩达·肯尼的共同见证下,北京工业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13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立,这是北工大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融入国际高水平大学竞争与合作体系的重要一步。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北京工业大学樊恭烋学院成立。该学院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采用独立的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工程领域的领军人才。

2016年,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成立,这标志着学校学部制改革正式启动,是学校在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7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1月,北工大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4月13日,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32个,包括信息学部、城建学部(由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交通学院等4个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组建)、文法学部(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知识产权学院、北京知识产权研究院等5个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组建)、材料与制造学部(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等6个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组建)、应用 数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樊恭烋荣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京津冀绿色发展研究院、北京科学与计算工程研究院、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

平台类型平台名称
国家工程实验室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技术中心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
科技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社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可信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催化与分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生态环境材料及其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数字化医疗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抗病毒药物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污水生物处理与过程控制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碳基纳米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脑信息智慧服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数字化医疗3D打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城市与工程抗震减灾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委)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先进制造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友好新材料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社基地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
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木结构古建筑安全评估与灾害风险控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机械工业行业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重型机床数字化设计与测试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印刷装备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实验室北京激光技术实验室
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实验室
北京市研究与开发中心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与开发中心
北京市质量监督检验站北京市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站
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中德激光技术中心

研究成果

2016年,学校科技总投入8.8亿元,科技经费居全国高校第36位。截至2017年3月,“十一五”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26项。2018年,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7年,学校共申请各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43项,获批140项,其中面上项目8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应急管理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专项基金项目2项;获批牵头主持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0项,获批6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3项,青年项目16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立项22项;新增横向科研项目884项。

2017年,学校获各类科技奖励36项,其中,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9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视同省部级奖励的国家登记社会力量奖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会/协会奖、行业奖等19项。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高校排名,学校2016年发表且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论文969篇,排名66位;工程索引EI(核心版)收录论文1220篇,排名44位;国际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论文428篇,排名34位;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SCI-CDE)2007至2016年5658篇论文被引用42076次,排名73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130篇,排名61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1287篇,排名59位;论文被引用3636篇5933次,排名71位。

2017年,学校以北京工业大学为申请人申请专利1569项,获专利授权1080项,其中发明专利955项,实用新型119项,外观设计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31项;申请国外专利13项,PCT28项,授权国外专利14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
项目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年份
航天器舱体结构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
预应力整体张拉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
气控热管国家高精度温度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
区域大气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实验环境检验平台及示范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
城市大型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
高铁列车用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
光电显示用高均匀超净面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及产业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
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
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
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8年
心理生理信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8年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杂志1200多种,中国国内外网络文献数据库70余个,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兼有,以纸本资源为基础,纸本、电子、视频等多载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关系;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馆际合作网络。

截至2013年底,学校档案馆馆藏档案20万余卷(件),共有7个全宗。其中,北京工业大学全宗(1960年—) 管理全校党政管理(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出版物档案、设备档案、财会档案、实物档案等193366卷(件);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宗(1978年—1990年)2240卷;北京外贸学院分院全宗(1979年—1983年)133卷;北京计算机学院全宗(1978年—1993年)4013卷;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全宗(1958年—2005年)1372 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全宗(1971年—2000年)687卷;国家建材管理干部学院全宗(1980年—2000年)1182卷。

学术期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数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7—201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TRANSPORT数据库、德国《数学评论》、美国《最新数学出版物》和美国EBSCO出版公司等收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发社会、经济、政治、高等教育与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设有“前沿观察”“当代社会研究”"超大城市治理与建设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治国理政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栏目,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2017—2018)来源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以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文收录,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源刊。

教育教学

院系专业

截止2017年12月,学校有18个本科教学单位,在64个本科专业招生;另设有独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院系专业院系专业
实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与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法学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工程和制冷空调及其自动控制专业)应用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和统计学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外贸)、金融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广告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化(只招收留学生)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方向)、英语(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方向)、朝鲜语、外贸英语、外贸日语
艺术设计学院动画、艺术设计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物联网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金融学(Finance)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学继续教育学院**
樊恭烋学院 ******

师资力量

官网2018年5月显示,北京工业大学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04人,有博士生导师294人、硕士生导师12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导师总数的81%;专职两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9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 ,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简称“海聚工程”)78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48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李京文、张杰、沈昌祥、刘加平、刘韵洁彭永臻邓中翰、聂祚仁 (排名不分先后)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京文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曾毅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Charles Hirsch(外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久兴、杜修力聂祚仁、隋曼龄、石照耀、李小军、韩晓东、郭霞

乔俊飞(排名不分先后)

名称名单1名单2名单3名单4名单5名单6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左铁镛张毅刚侯义斌
两院院士左铁镛李京文张杰曾 毅沈昌祥刘加平
刘韵洁 彭永臻 邓中翰 聂祚仁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序号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所属单位获奖年份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彭永臻环能学院2007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左铁镛材料学院2008
3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隋允康机电学院2008
4计算机软件基础课教学团队蒋宗礼计算机学院2009
5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赵京机电学院2009
6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侯义斌软件学院2010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止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有11个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39门,校级精品课程64门;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2个、北京市品牌专业9个,7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个专业接受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1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 负责人所属学院评审年度
1材料力学隋允康机电学院2005
2机械设计王大康机电学院2005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王松桂数理学院2005
4水质工程学彭永臻环能学院2005
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左铁镛材料学院2006
6编译原理蒋宗礼计算机学院2007
7环境保护概论王淑莹环能学院2007
8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王金淑材料学院2009
9大学英语刘宇慧外语学院2010
10建筑抗震设计薛素铎建工学院2010
11交通工程导论杨孝宽建工学院2010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负责人所属学院评审年度
1信息安全沈昌祥计算机学院2007
2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侯义斌软件学院2007
3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蔡建平软件学院2007
4电子科学与技术吴武臣电控学院2007
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李晓阳机电学院2007
6材料科学与工程王金淑材料学院2008
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赵耀华建工学院2009
8建筑学陈喆建规学院201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序号实验中心名称负责人所属学院评审年度
1工程力学实验中心隋允康机电学院2006
2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杜修力建工学院2009

学科建设

据官网2016年6月的资料显示,学校有学校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统计学 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设计学科学技术哲学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类别学科名称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土木工程(自定)
国家重点学科(3个)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材料学
结构工程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
纳米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育)
交通运输工程(培育)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热能工程
环境工程
凝聚态物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光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仪器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6个)工程力学
机械电子工程
电路与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市政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国际贸易学
数量经济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社会学
高等教育学

学校文化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整体为正圆形的徽标,中心为“60”、“BGD”的正负形组合的标志基础图形,“北京工业大学”的英文大写全称按照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在上方围绕其成环形,下方是标准字体(即毛体)校名,最下方标明“1960”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学校徽章为可供佩戴的题有校名的证章。

校标

标志图形的主体设计元素为大写的字母“B”,图形中的“60”代表1960年建校,“BGD”是北京工业大学简称的拼音缩写,并以正负形的方式呈现,简洁的图形中蕴含着学校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

标志在基本图形上加上线条,使图形更具视觉冲击力,整体表现出速度与效率,同时强调“层”和“积淀”。

标志将基本图形倾斜15度,形成一种动势,表示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工大能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宽与高的比例采用1:1.618的黄金比例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

标志的颜色命名为“工大蓝”。

标准色:工大蓝

工大蓝,既是创新、引领、发展之蓝,也是包容、开放、共享之蓝,寓意朝气、理性、务实。工大蓝的定义来自定性和定量分析,色彩来自经验与象征的符号学意义,色彩的应用来自印刷色定量。工大蓝是代表未来的色彩,展现了北工大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力与信心。

辅助色为橙红色,寓意热烈、活力、创新。

标准字

标准中文字体(即毛体)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标识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除特殊规定以外,一般与图形标志组合在一起使用。标准英文全称是按照常规的计算机标准型“Dutch801 Rm Bt”字体制定的。

校旗

校旗为“工大蓝”基底长方形旗帜,中心为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取自唐刘禹锡的《问大钧赋》。

“不息”源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远向前,战胜困难。“体”则有物质存在的状态、本体、本性、禀性之意。

“日新”源自《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一日自新,达到一个新境界,就要始终如一,永远保持,做到天天新。“道”,有本质、法则、规律、主张、宗旨之意。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旨在激励工大人要秉承艰苦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锤炼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顽强品格;彰显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精神风貌。

工大精神:艰苦奋斗、穷究真理、锐意创新、开放包容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穷究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

校歌

《明天》作词:韩葆作曲:王晓峰理想中的殿堂 谱写出青春的词典彩虹般的向往 温暖着年轻的誓言有你坚定的目光 风雨中让自己勇敢被你插上了翅膀 骄傲地飞越蓝天心的梦想无极限 新的奇迹快要出现从来没有什么能阻挡生命中永远不熄的火焰心的未来在召唤 新的世纪星光灿烂从来没有什么能阻挡用真心拥抱希望的明天、明天不息为体,永不停止每一个坚定的信念日新为道,永远探索让心中从没有终点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名录
党委书记谢辉
校长柳贡慧
党委副书记沈千帆、李四平
副校长聂祚仁、吴斌、刘建萍、杜修力、乔俊飞
纪委书记杨建新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尹凤翔(筹备处主任)1960.01—1961.01李晨1961.01—1964.08
李晨1961.01—1964.08宋硕1964.08—1969.10
朱兆雪1964.08—1965.05秦川1973.10—1978.01
徐伟1980.05—1983.06张青季1978.01—1980.08
樊恭烋1983.06—1986.10徐伟1980.08—1985.01
王浒1986.10—1992.05郭德远1985.01—1988.12
蔡少甫1992.05—1996.09周宣诚1988.12—1996.10
左铁镛1996.09—2004.06蔡少甫1996.10—1998.07
范伯元2004.06—2010.05孙崇正1998.07—2007.09
郭广生2010.05—2015.04王守法2007.09—2013.04
-------------------------郑吉春2013.04—2017.05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组织机构 教育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111计划 左铁镛 刘韵洁 彭永臻 邓中翰 杜修力 聂祚仁 侯义斌 柳贡慧 沈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