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南北,指北方和南方;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朝。南北战争:1861年4月15日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南北

拼音:nánběi

注音:ㄣㄢˊ ㄅㄟˇ

基本解释

1. [north and south]∶北方和南方。

2. [from north to south]∶南端北端之间的距离。

引证解释

1. 南与北;南方与北方。

史记·天官书》:“ 亢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魏文帝 出 广陵 ,望 大江 ”裴松之注引张勃《吴录》:“是冬, 魏文帝 至 广陵 ,临 江 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固天所以隔南北也。’”《檮杌闲评》第四四回:“千般奇货穷南北,万种珠玑尽海山。”

2. 从南到北;南北之间。

国语·周语下》:“南北之揆七同也。”韦昭注:“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古人以“午”为“南”,以“子”为“北”。 晋张华《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明袁可立《陈发兵出海之期疏》:“再北则中岛,南北汛口也。”

3. 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唐韦应物《横圹行》:“象牀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宋王安石《同昌叔赋雁奴》诗:“鸿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宋苏轼《孔毅甫龙尾砚铭》:“厚而坚,足以阅人於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4. 指“南学”与“北学”。

《北史·儒林传序》:“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详“ 南北学 ”。

5. 计谋。指本领。

西游记》第四一回:“行者上前喝八戒 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

6. 明 代俗称男子汉。

明苏祐《逌旃璅言》:“时人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辄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由此观之,积而能散者财之主,积而不散者财之奴,则有东西而无南北,真守财奴矣。 明方以智《通雅·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1]

南北朝南朝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寒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寒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使南朝国力再度胜过北朝。但在他晚年时国家渐乱,又发生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朝中的汉族官员,多与胡人通婚,带有胡人血统。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

帝王年表

东晋(1) 元帝 司马睿 (317-323)(2) 明帝 司马昭 (323-325)(3) 成帝 司马衍 (325-342)(4) 康帝 司马岳 (342-344)(5) 穆帝 司马聃 (344-361)(6) 哀帝 司马丕 (361-365)(7) 废帝 司马奕 (365-371)(8) 简文帝 司马昱 (371-372)(9) 考武帝 司马曜 (372-396)(10) 安帝 司马德宗 (396-403)(11) 恭帝 司马德文 (418-420)

南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即帝位,国号宋,为南朝开始,建都建康,史称刘宋.宋 (420 - 479)1 武帝 刘裕 (420-422)2 少帝 刘义符 (422-424)3 文帝 刘义隆 (424-453) 太子 刘劭 (453)4 孝武帝 刘骏 (453-464)5 前废帝 刘子业 (464-465)6 明帝 刘彧 (465-472)7 后废帝 刘昱 (472-477)8 顺帝 刘准 (477-479)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刘准即帝位,国号齐,定都建康.史称南齐.齐 479 - 5021 高帝 萧道成 (479-482)2 武帝 萧赜 (482-493)3 郁林王 萧昭业 (493-494)4 海陵王 萧昭文 (494)5 明帝 萧鸾 (494-498)6 废帝 萧宝卷 (498-501)7 和帝 萧宝融 (501-502)公元502年,萧衍即帝位,国号梁,定都建康.史称南梁.萧衍在位48年,由于他的失策,导致侯景之乱,使梁朝国土失去大半.557年,梁敬帝萧方智被迫让位与陈.梁 502 - 5571 武帝 萧衍 (502-549) 临贺王 萧正德 (548-549)2 简文帝 萧纲 (549-551) 豫章王 萧栋 (551-552) 武陵王 萧纪 (552-553)3 元帝 萧绎 (552-554)4 敬帝 萧方智 (555-558)5 閺帝 萧渊明 (555-556)公元557年,陈霸先即帝位,国号陈,定都建康.陈国日益衰弱,其疆域也逐一缩小,公元578年,北周军攻占淮南,陈朝江北之地尽失.公元589陈被隋灭.陈 557 - 5891 武帝 陈霸先 (557-559)2 文帝 陈蒨 (559-566)3 废帝 陈伯宗 (566-568)4 宣帝 陈顼 (569-582)5 后主 陈叔宝 (582-589)北朝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为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割乱,使北魏和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为南北朝之开始.北魏 (386 - 534)1 道武帝 拓跋珪 (386-409)2 明元帝 拓跋嗣 (409-423)3 太武帝 拓跋焘 (423-452)4 文成帝 拓跋睿 (452-465)5 献文帝 拓跋弘 (465-471)6 孝文帝 元宏 (471-499)7 宣武帝 元恪 (499-515)8 孝明帝 元诩 (515-528)9 孝庄帝 元子攸 (528-530)10 长广王 元晔 (530-531)11 节闵帝 元恭 (531)12 安定王 元朗 (531-532)13 孝武帝 元修 (532-534)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534-550)西魏1 文帝 元宝炬 (535-551)2 废帝 元钦 (551-554)3 恭帝 拓跋廓 (554-557)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南各省及辽宁西部。初期实力在北周之上,其后诸帝骄淫,宠信小人,终为北周所灭,史称为北齐。共三世六主﹑二十八年。北齐 (550 - 577)神武帝 高欢 , 文襄帝 高澄1 文宣帝 高洋 (550-559)2 废帝 高殷 (559-560)3 孝昭帝 高演 (560-561)4 武成帝 高湛 (561-565)5 后主 高纬 (565-576)6 幼主 高恒 (577)公元557年, 魏恭帝禅位于周,宇文觉即天王位(599改称皇帝),建都长安,号周,称北周北周 557 - 5811 孝闵帝 宇文觉 (556-557)2 明帝 宇文毓 (557-560)3 武帝 宇文邕 (560-578)4 宣帝 宇文赟(578-579)5 静帝 宇文阐 (579-581)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南北朝 刘裕 东晋 隋朝 维持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史记 三国志 国语 王安石 西游记 东晋 元嘉之治 永明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