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取穴腧穴, 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体有361个经穴,另有众多的经外奇穴。要想选好腧穴,首先应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

介绍

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选择,是以阴阳、脏腑、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依据的,其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因此,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瘫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等,皆属于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远部取穴: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远部取穴运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本经取穴),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腧穴(表里经取穴)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腧穴(同名经取穴)进行治疗。例如,咳嗽、咳血为肺系病证,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太渊(本经取穴),也可选择与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表里经),面部疾患选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均为远部取穴的具体应用。

随证取穴

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证,如,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辨位,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如因心肾不交的失眠,辨证归心、肾两经,故取心、肾经神门、太溪等腧穴。

症状

对于各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结合临床经验而选穴。如,发热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丰隆等,也可归于随证取穴的范畴。

.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五行属性取穴:①虚则补其母;②实则泻其子;③正经自病时,可不考虑母子关系和相克关系,只取本经俞穴进行补泻,五行属性为取穴补泻的理论基础。2.根据《难经·六十八难》中病证属性,即井、荥、俞、经、合五俞穴的主病取穴。3.运用五个特定穴的特点取穴.

取穴原则

循经取穴

:疾病在哪一条经上,就取哪一经的穴位,一般多采用各经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

如 鼻病属于手阳明经,可取本经的合谷;心病属于手厥阴经,取本经的内关;胃病属于足阳明经,取本经的足三里等。这种方法也叫 远道取穴,关于远道取穴的记载有一歌赋,《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殷门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肝胆阳陵觅,小腹三阴交,心胸若有病,速与内关求。

临近取穴

:疾病在哪一个部位,就在这一部位或其附近的上下左右取穴。

如 头痛取百会或风池、上星、太阳;肩痛取肩髃或曲池;腰痛取肾俞或环跳;眼病取睛明或攒竹等。

相配取穴

:取一主要的穴位后,再配上一个或几个穴位,加强治疗效果。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远近相配

将远道穴和临近穴相互配合。如胃病取远道的足三里,再配上临近的中脘;鼻病取远道的合谷,又配上临近的迎香;痛经取远道的太冲,再配临近的关元;眼病取远道的后溪,再配临近的睛明。

(2)、左右相配

也叫双穴法,即同时取竹制某一疾病的左右两个相同的穴位。如胃病取两侧足三里或两侧内关,头痛取两侧太阳或两侧列缺,妇科病取两侧三阴交或两侧血海等。

(3)、上下相配

也叫上下肢相应法,即将上肢穴位与下肢穴位互相配合。如内关配足三里治肠胃病,神门配三阴交治失眠,支沟配阳陵泉治疗两肋病,合谷配内廷治疗牙痛,支沟配照海治疗便秘等。

(4)、前后相配

也叫内外呼应发,即一前一后取穴,互相配合。如迎香配风池治疗鼻塞等。

(5)、表里相配

也叫阴阳相配,即根据经脉三阴三阳互为表里的关系相配合,也就是阴经和阳经相配合。如 取大肠经的合谷与肺经的列缺治疗感冒,取胃经的足三里与脾经的三阴交治疗消化不良等。

(6)链锁相配

在相同的一侧上肢或下肢同时取二、三个穴位,以上下相连,互相配合。如上肢痛取肩髃、曲池、合谷,半身不遂取环跳、阳陵泉、悬钟等。

此外,还有俞募相配、原络相配等,较为复杂。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针灸 经穴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