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天河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1985年由广州郊区分出组建,东与黄埔区相连,南与海珠区隔珠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与白云区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约137.38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街道。截至2017年末,天河区户籍人口90.28万人,常住人口169.79万人。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承西启东,接北转南,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区内交通资源聚集,拥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火车站等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和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均在区内。石牌至五山一带,汇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天河区是第六届全运会、第九届全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赛场及开、闭幕式举办地,也是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主场所在地。

2017年,天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7.71亿元,同比增长9.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765.71元,同比增长9.6%。

历史沿革

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先秦时期属南越。秦代,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归属南海郡番禺县。1957-2002年在区东北部的飞鹅岭和龙洞村,都先后发掘和拾获新石器和陶器。吉山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沙河顶发现有西晋时期的墓葬。唐朝贞观年间龙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期各村基本形成。

建国前,辖区基本上属番禺县。建国后,辖区隶属曾多次变更。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归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立,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建区时,建置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

此后辖区范围曾多次调整。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广州市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3月,原代管的柯木塱和渔沙坦两村从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又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条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

随着天河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近郊乡村逐渐改设行政街。1991~2000年,先后成立8条新街。2000年底,天河区辖有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共14个行政街和沙河、东圃2个镇。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沙河涌)。民国年间改名天河村。

建国前,辖区内基本上属番禺县管辖。建国后,辖区曾多次变更,沙河地区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东圃地区先后隶属于番禺县、郊区和黄埔区。1956年6月后,辖区曾一度归属广州市郊区。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东圃地区两次转归黄埔区。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属广州市郊区。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新建区时,有两镇四街: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以及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人。此后辖区经过多次变化。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个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2005年6月7日,登峰街和杨箕村划归越秀,新塘街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发展,乡村逐渐由行政村改设行政街,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

行政区划

天河区辖21个街道(五山、员村、车陂、沙河石牌兴华、沙东、林和、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天河南、元岗、黄村、龙洞、长兴、凤凰、前进、珠吉、新塘),共有22个街道办事处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天河软件园(均为天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2000年辖区范围: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接,区境地理坐标是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区径东西极限长18.75公里,南北极限长15.75公里。总面积147.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是建设中的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

气候

辖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一、气温

1991年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天河区的气温也在变暖。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0.1~0.2℃。2000年6月6日,天河区最高气温为36.6℃,为50年来同期的最高气温。

二、雨量

1991年至今,年平均降雨量减少。建国初至60年代为1800~1900毫米,70年代至80年代为1600~1800毫米;1991~2000年为1781.8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1~2000年,天河区由于迅速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多亩的速度锐减。从24907亩减至11291亩,减少了13616亩,减少54.66%。2000年除东北部外,靠近广州市老城区的地方已无耕地。

至2000年,天河区尚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辖区东北部。

植物资源

2000年,天河区的山林面积按所有权属镇村部分约有3.7万亩,加上省市单位的林地,共计约有5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等。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共有马尾松、杉、柠檬桉、细叶桉、台湾相思、毛竹、苦楝、芒箕等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种。1991年后,由于城市化,森林复盖面积从1990年的26.2%减到2000年的23%。

1991~2000年,天河区重视建设村镇公园。植物复盖面积逐步增加。2000年,天河区建成区面积7230公顷,绿地面积2007公顷,绿地率达27.76%,人均公共绿地20.92平方米。

水资源

天河区地表水资源有沙河涌、猎德涌、员村涌、潭村涌、程界涌、棠下涌、车陂涌、深涌等8条主要河涌,总长69.43公里。另外还有近20条支涌、小涌,共长16公里。此外,天河区位于珠江北岸,有江岸线11公里;有耙齿沥水库、龙洞水库、新塘水库和麓湖、天河公园中心湖等。1991年至今,因城市建设,河涌和水库面积不断缩小。天河区地下主要集中在区东北部。其中1991年前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珠村矿泉水水源位于东圃镇珠村东北约0.5公里。1998年6月,通过国家部级鉴定为含锌矿泉水,水量为144~207立方米/天。龙眼洞矿泉水水源位于沙河镇龙眼洞村洞旗峰南坡山腰,水量为82~156立方米/天,水温22.5℃。1991年5月,洞旗峰矿泉水厂投资100万元开发生产“洞旗峰牌”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源位于沙河镇渔沙坦乡以北凤凰山。1990年,建有凤凰山矿泉水厂,生产“凤凰山牌”矿泉水。以上三处水源至2000年仍在生产矿泉水。1997年起,柯木塱村长寿村地下纯净水得到大量开发。1996年11月,发现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约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钠、低矿化度,口感好,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此外,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有温泉水源,水温达36℃,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至2000年,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

此外,珠村、吉山、新塘、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还有一些百年井泉。

矿物资源

1、高岭土:俗称瓷土,白色,质软有滑感,具有吸水、可塑、耐火等特征,是重要的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高岭土分布在瘦狗岭西南面,60年代起建有广州建筑陶瓷厂。

2、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深窿、大窝、崩岗等处。1956年国家在此开办有色金属矿物采矿场,开采矿石。60年代初关闭。

3、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表土层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种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铝量高达23~3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1972年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至1986年数量已超过15000吨。水厂用于沉淀水中的杂质;铝厂则用于制造硫酸铝。1986年因开采成本过高而停产。

4、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采用为建筑材料。后来由于环境污染,河水变浊,可利用的河沙逐渐减少。至2000年已无河沙可采。

5、岩石:岩石资源以花岗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建国初的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共44个石场。1993年11月,广东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广州天河龙洞派安采石场正式投产,采区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0.98亿港元,年产量100万立方米。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各石场陆续关闭。2000年派安采石场被广州市政府关闭。至2000年,尚余凤凰山、背坪、新世界等21个石场。

地下木材资源

长湴村往东至新塘、玉树村一带有地下林木。长湴,古时是沼泽地,因泥湴过膝得名。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60年代长湴村不少村民都曾从地下挖出过大树,其中一棵树干直径40多厘米。同时,在玉树村采掘深至2.5米时,也发现泥层中尚有大批未腐透的乔木。

人口民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天河区常住人口为143243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2978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02644人,增长39.10%,年平均增长率为3.36%,分别比全省、全市的年均增长率快1.46和0.88个百分点,与上一个十年(1990-2000年)的9.94%相比,增速放缓6.58个百分点。

天河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由五普时的11.16%上升至11.28%,总量在全市排第四,位于白云、番禺、海珠之后。天河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随着CBD建设及产业退二进三的推进,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天河区本地居民主要说粤语,说客家语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凤凰街道和沙河街道等地。

政治

区长:陈加猛

副区长:饶洁怡、黄国和、刘武彬、黄凯旋、刘庆进

经济

八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情况

“八五”计划1991~1995年)期间,天河区以工业的快速增长为主要推动力,以房地产为突破口,以房地产业和商贸业为重点,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199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33.58亿元,完成“八五”计划的114.03%,比1990年增长4.7倍,年均递增41.5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七五”期末的28.59:28.83:42.58调整为“八五”期末的5.95:30.74:63.30。

工业已初步形成电子、通讯器材、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汽车修理、机械制造、建材、纺织、制鞋和彩印等行业的规模生产。全区共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47家。工业总产值达31.62亿元,年均增长45.15%。

第三产业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迅速发展。商贸业抓住城市中心东移的机遇,得到较大发展。到“八五”期末,全区商业总面积达10.3万平方米,是“七五”期间的两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60亿元,年均增长31.43%。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业,从“八五”的中期开始,到“八五”期末,已成为天河区经济支柱之一。五年中商品房竣工面积52.67万平方米,为原定计划指标的4.68倍。

农业总产值3.1亿元,年均增长2.03%;农村经济总收入55.6亿元,年均增长48.97%。其中乡镇企业总收入达52.39亿元,年均增长51.91%。

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贸出口总值1.978亿美元,年均增长70.8%。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完成“八五”计划的104.7%。1995年底,外资以港澳地区为主发展到18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

财政收入达2.84亿元,完成计划的144.23%,年均增长40.57%。

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708元和9831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94%和26.42%。农村生活已进入小康,1995年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农村小康达标验收”。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与生活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在“八五”计划规定的控制指标之内。

九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情况

“九五”时期,天河区通过实施科教兴区、可持续发展、外向带动、“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四大战略,实现“九五”计划提出的各项主要指标。

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17亿元,“九五”期间下同,略)年均增长21.57%;产业结构趋向高层次化。三类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5.96∶30.74∶63.30调整为2000年的1.32∶34.53∶64.1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迅速发展。2000年天河科技园完成工业总产值44.16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0.87%,年均增长为33.66%;外经贸持续发展。2000年,实现外贸出口总值21091万美元,年均增长1.29%;实际利用外资11296万美元,年均增长12.69%;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0年一般预算收入达8.95亿元,年均增长为25.8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18850元,年均增长12.9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012元,年均增长7.34%。

2012年,天河区GDP(地区生产总值)2394.8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1%;税收收入456.93亿元,增长29.3%。一般预算收入49.16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7.65亿元,增长11.1%,占GDP比重86.3%。天河区拥有企业地区总部近300家,云集全市三分之二的金融机构和三分之一的律师事务所,服务业呈高端化发展态势。是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指标均排在全市各区(县级市)第一位。

2012年,天河区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中央商务区和天河路商圈四大平台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征拆工作取得突破,与石东村、车陂村、棠下村签订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配合市完成金融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和深化设计成果编制工作。天河智慧城管委会获广州市批准成立,智慧城概念城市设计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天河软件园被授予全国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至2012年底,天河中央商务区共有14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并设立183家企业或机构,税收超亿元楼宇达40多栋,其中超10亿元的达13栋。打造天河路商圈“火树银花”景观,聘请国际一流策划机构启动天河路商圈整体策划和立体步行廊道、交通组织、重点地段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3432.79亿元,增长8.8%,总量连续9年位居全市首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均GDP突破3.5万美元,税收收入603.97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5亿元,增长4.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实现增加值2403.39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9.8%。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辐射效应进一步释放,实现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2047.3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8.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4:12.26:87.70,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010.36亿元,增长9.0%。

社会事业

教育

天河区于2003年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区内大部分中小学都达到市级以上等级。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小学8所,中学6所。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民国教育、社区教育和村民素质教育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天河区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和文化场所高度集中。区内有22所高等院校、34间科研院所、60多家大中型企业,还有国家级的广州市天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闻名的科技一条街,拥有800多家科技企业,300多家"三资"企业,各类科技人才2万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的有1万多人。区内还有活跃的科技市场和灵通的信息网络,全国乃至世界水平的高新技术都可以在这里交易和获取。密集的科技设施和人才为天河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区内有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全日制普通高校27所,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38所,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及中科院和省、市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57家。因此天河区又被称为广州市高校区、高科技密集区。

2012年,天河区公共图书馆藏书达103.34万册,比上年增加4.65万册。全年主办、承办、协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1400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3152家次,核实清理违法违规经营场所近300家,查缴非法光盘165.64万张,非法图书、杂志、报刊共约5.25万册(份),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2份,天河区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位居全市前列。全年新接收8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年末天河区幼儿园173所,在园幼儿数39901人,增长8.5%;年末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6032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1787人,增长7.8%;小学79所,在校生96714人;普通中学(含普中和职中)51所,在校生52651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1029人。是年,区属公办学校重点本科上线率居全市第一,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交通运输

陆路

桥梁: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猎德大桥等。

主干道有: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园路先烈路、广州大道、广汕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广园快速路等。各种交通资源高度富集,广州东站建在区内,BRT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APM线经行天河区,在该区设有体育西路站、体育中心站、广州东站、林和西站珠江新城站等站点,轨道交通发达。

广州东站是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的起始站,也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口岸站,担负广深线、广九线、广梅汕、梅坎线、三茂线、京广线以及京九线进入广州地区的旅客列车始发和终到,日始发终到列车87对。其中广深线58对(广州东至深圳运行时间“新时速”列车只需55分钟、准高速列车60分钟),广九线7对(广州东至九龙运行时间“新时速”列车只需92分钟、准高速列车97分钟、KTT列车102分钟),长线列车22对。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的交通枢纽,该区用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其中,天河汽车客运站是广梅汕公路及其沿线的中心站场,线路覆盖全国十七个省、直辖市。有省际线路67条,省内线路70条。天河站1,600多台参营班车,高、中档车辆超过80%。东圃客运站毗邻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该站开设城市公交线路及部分广梅汕、广深方向、两市两区的营运班车,并承担流花车站、广州汽车客运站班线调整客源分流的疏导任务。

航空

机场:燕塘机场、石牌跑马场机场(开通中国首条国际航线)、天河机场、黄村机场岑村机场

岑村机场是天河历史上曾有的5个机场中唯一一个仍在使用的,是广东省公安厅警务飞行队直飞基地。

城市建设

2012年,天河区重点推进8条道路、14项水务工程的建设及前期工作。其中,猎德涌升级改造工程被列入2012年省、市、区重点推进河涌整治工程,暨南大学片区排水改造工程作为2011年广州市内涝整治重点工程,汇水面积约239.4公顷,新建或改建管道约5公里。推进潭村立交、地铁、河涌截污等征地拆迁工作,地铁征拆完成征地2.18亩,借地5万余平方米,拆卸房屋约2.2万平方米。完成44宗、400多个图斑,合计面积1.86万亩地块的补办历史用地手续。

建成区绿地面积547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94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1%。打造“火龙凤”生态休闲带和珠江“左岸”景观休闲带,在火炉山森林公园建设3000米紧急防火快速救援通道和长约2500米的景观登山道,实施龙眼洞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打造7条河涌都市生态与人文景观。完成“美丽乡村”示范点珠村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黄村街康城社区、五山街电子五所社区成功创建为市低碳示范社区。全年刑事治安警情下降9.5%,盗窃警情同比下降7.1%,降幅双双排名全市第一。

民生社保

2012年,天河区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8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1.7%;天河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总额达79.98亿元,区核拨社会保险金13.82亿元。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达3.34万多人,社区管理率为82.3%。纳入劳动网格监管的企业达39672户,受益劳动者69.35万人。

实施街道“一队三中心”和幸福社区建设,21个街道全面建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投入2000万元开展幸福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打造康城、广氮、华新社区等市级幸福社区和智慧社区示范点。

历史文化

天河区凤凰街辖区内的柯木塱村村民大多数是客家人,自古以来爱唱客家山歌。2004年起,这里每年举办客家山歌比赛,参与者不仅有本地居民,还有来自增城、白云区、惠阳等外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

粤曲、粤剧在天河地区流传广泛,村民一般都能哼唱几句。各街村都组织乐社,村民继承传统,自娱自乐。

天河区农村舞狮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春节和喜庆日子,狮队敲锣打鼓舞狮子,前往拜贺,还在人多热闹的地方表演狮子采青、踩木桩、上楼台等高难度动作。

农历四月八之后,选定吉日将龙船从龙船坦里挖起,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拉开序幕。传统的龙舟活动过程分为起龙、出龙、送龙船头、对龙舟的“圣化”、投龙船标、扒龙、散龙船标、藏龙八大程序,前后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

七夕节的乞巧是过去民间普遍的节俗活动,遍于全国各地,尤以广东地区广府为盛。如今,乞巧节的节俗在全国其他地方已普遍衰落,但在天河,由于民间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乞巧节依然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风景名胜

珠江公园

顾名思义,珠江公园是因临近珠江和天河区珠江新城而得名,是广州市实施“三年一中变”的成果之一,于2001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17日在这里及以西67公顷的地段上举办了中国第四届园林博览会而使珠江公园声名鹊起。园内还保存着园博会参展的一些景点。

华南理工大学校门

华南理工大学校门

位于石牌五山路斜坡处,建于民国24年(1935年)。

校门为-座高大的石砌牌楼,五山路穿牌楼而过。牌楼灰白色,分五门。中门宽8米,两侧各两门,依次宽5米、4米,均深6.75米。牌楼由12根花岗.石方柱组成。中门石柱稍高,约10米,由7块边长0.95的花岗石砌成。各柱头为花蕾状,左右横伸华表和石鼓。柱下也有石狮和石鼓。中门石柱并有狮头含环浮雕,柱内侧有一镶嵌大理石,上刻国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前身)奠基于民国24年1935年)及校长邹鲁和诸董事姓名。现牌楼正中书“为人民服务”,原来书“国立中山大学”。

冯如纪念碑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在天河区沙河花生寮。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在美国研制飞机成功后,为“壮国体,挽利权”,回国创办航空事业,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失事牺牲。当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曾令行广东军政府都督在冯如坠机牺牲处立碑纪念。由于袁世凯帝制自为,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失败等影响,迄未动工兴建,直到1988年,才由广州市沙河文博学会建造“冯如坠机处”纪念碑一座,正面镶嵌一刻有“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于一九一二年八月廿五日在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坠机于此殒命葬于黄花岗,沙河文博会立”四十七字的云石。

刘氏家庙

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大道北路东侧,沙河大街大洲地2号,为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建造,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越南维新会曾以刘氏家庙作为会址,开展驱逐法国侵略者,光复越南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该庙曾遭破坏。民国37年(1948年)改作市75小学。建国后50年代初期,改作沙河小学及其附设幼儿园、初中班。1963年后改作市五金交电仓库。1989年,市政府公布其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建于1956年,总面积约4500亩,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它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植物园、树木园有学术和种子交流业务。园内引种国内外植物约5000种,成为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引种驯化、推广应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的科研基地。这里众多的植物,与白云山一起,成为广州市“市肺”的两片“肺叶”。

华南植物园从1980年起向公众开放,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名“龙洞琪林”。1995年被有关机构评为“中华之最”——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该园每年客流量为40万人次。

天河公园

天河公园位于黄埔大道北侧,面积75公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公园最初为广州政府林场(又名石牌林场),始建于1928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为中山公园。广州解放后,从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对公园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并将公园划分为中山林场和中山果园场,1957年改名为森林公园,1960年易名为东郊公园。民族英雄邓世昌墓就在园中。

公园内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此外,公园还建有各种游乐项目和大型烧烤活动区。

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天河区

序号名称地点年代类别级别
1十九路军凇沪抗日将士坟园水荫路113号193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刘氏家庙广州大道北大洲地2号190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云从龙墓广州大道北五仙桥直街云家山古墓葬
4朱执信墓先烈东路127号、执信南路152号192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5陈恭尹墓天河区柯木塱杨屋村后山坡古墓葬
6邓世昌衣冠冢天河公园乞儿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广园东路2133号、广源中农贸市场、濂泉路28号194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8沙基惨案烈士墓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192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兴华街燕岭路193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0朱澄墓华南植物园蒲岗1277古墓葬
11华南理工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五山路、东莞庄1935-195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2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1958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3胡汉民墓广汕一路329号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936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4拜庭许大夫家庙(含许应鑅墓)龙洞街龙洞村火界头近代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5林伟民墓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192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6石仁窿蓄水湖碑棠下村上社公园1946石刻
17苏绍箕墓(晴川苏公祠、车陂苏氏墓群)车陂街祠前大街2号古建筑
车陂石狮山古墓葬
18李是男墓沙河顶65号193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岑村南街新厅1974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秦悦会家族墓凌塘村背底山古墓葬
21莲池寺普同塔广州大道北五仙桥街75706部队内古建筑市登记保护
22潘达微祖居棠下棠东村启明大街27号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市登记保护
23龙母庙猎德村东南大街古建筑市登记保护
24胡绍宗墓柯木塱鸡冠山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普一批登记保护
25日军侵华遗址(碉堡)渔沙坦大和嶂山顶1938-194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普一批登记保护
26李赖南墓龙洞村白虎癃1号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普一批登记保护
27景祚樊公祠龙洞东大街108号古建筑四普一批登记保护
28绿筠溪馆前进街石溪桥头4号古建筑四普一批登记保护
29日军侵华飞机库遗址龙口东横路28号1938~194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普一批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号见雷,番禺县东圃车陂乡(今天河区车陂街车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说原籍福建蒲田。参与抗元,最后殉国。

凌震(1235~1315年),字国威,号雷门,番禺县东圃宦溪乡(今天河区前进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蒲田。父凌栋,凌震为第四子。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后任南海道宣慰使,举家迁至广州。次年升任广东都统,官封二品。

卢昌(?~1854),又称卢八、卢八万、卢八万仓。番禺县鹿步司冼村(今沙河镇冼村)人。卢昌务农为生,自幼习武,使一把大关刀,武艺出众,而且步履如飞,人称“草上飞”,颇受乡人敬重。

李湛(1884~1913),字杭进,号竹贡,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县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镇天河村)农民家庭。中国同盟会会员。

潘达微(1880~1929),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铁苍,号景吾、冷残、觉庐冷道人等,祖籍番禺县鹿步司棠下村(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其本人出生于今广州市荔湾区。父为清末武官和广州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潘达微晚年潜心艺术,在美术、摄影等方面很有成就,其摄影作品曾获国际摄影沙龙奖。

潘文治(1882~1949),字华庭,番禺县鹿步司珠子乡(今东圃镇珠村)人。其父潘名江为清末举人,务农为业。潘家有9兄妹,其排行第三。民国13年3月,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是年底,任广东大元帅府大本营咨议。随后,辞职返乡。

苏英法(?~?),广州沙河花生寮人。民国时期,苏曾先后任番禺县东区国民党党部委员、龙眼洞堡田亩税收委员、番禺合群运输公司总经理、番禺八桂中学校董、广州市东郊土地登记周局长、番禺县明伦堂委员。民国23年(1934年)1月,任番禺县第二届参议会副议员。民国36年,任番禺县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

樊伯贤(1916~1993年),番禺县龙眼洞乡(今天河区龙洞街龙洞村)人。1979年1月被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8月起被选为广州市郊区第一、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新石器时期 秦代 番禺县 广州市 天河体育中心 沙河 石牌 兴华 黄埔区 海珠区 广深铁路 越秀区 针叶林 灌草丛 珠江 麓湖 长湴村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