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天涯共此时》是CCTV4的一档栏目,以关注两岸民生民计的社会话题为内容;采用两岸连线互动的方式,加以三位主持人桑晨、林芝、陈翊萱和嘉宾风趣幽默的串联;以每期一个主题,达到两岸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化;使观众在风趣幽默中得到有用的信息、知识,以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亚洲版播出时间为周二22:00 周三 03:15 周六 17:15 周日 01:15。

栏目简介

《天涯共此时》是带观众的大型演播室访谈节目,节目定位为两岸文化交流深度报道,展现“中华文化在两岸的传承”。节目邀请大陆和台湾的嘉宾共同到演播室讲述两岸文化交流故事,分享中华文化传承心得,展示技艺性的中华文化。

播出时间

频道首播时间重播时间
CCTV-4(亚洲版)周二22:00周三03:15,周六17:15,周日01:15
CCTV-4(欧洲版)周二5:00,10:15周六09:00,周日18:15
CCTV-4(美洲版)周一11:10,22:00周日14:12

栏目主持

桑晨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美女主持人,现主持《天涯共此时》栏目。桑晨的电视之路实属偶然,可是这个偶然的击机会却让桑晨找到了事业的目标。桑晨毕业于舞蹈专业,可是由于个子太高而与舞蹈无缘,在一次《12演播室》节目中,条件优秀的她被编导看中,从而踏入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的桑晨开始担任《天涯共此时》的节目主持人,她的主持大方、轻松活波,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不仅如此,桑晨还在节目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成为了一名编导。在桑晨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天涯共此时》栏目的周末版也推出了,其轻松活泼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

经常参与特别节目的制作。如,1998年春节特别节目——《相约在冬季》、1999年中秋特别节目——《我们都是一家人》、2000年中央台迎接新世纪10小时直播特别节目《世纪梦圆》。并获2000年中国对外宣传“彩虹奖”一等奖。1997年、1998年连续被评为海外中心优秀工作者。1998年10月,获“孔府家杯”全国第十届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二等奖。2000年12月,获1999年度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1999年12月,在《电视研究》对台宣传业务专刊上发表《论主持人如何在节目中起到积极作用》及《看凤凰卫视的启示——谈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风格》两篇论文。现主持《天涯共此时》栏目和新栏目《台湾百科》及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

每周二,两岸同胞的目光就聚焦在《天涯共此时》栏目中,而主持人桑晨,也是继程前、杨丽、李咏之后,在这栏目工作时间最长的主持人。在《天涯共此时》栏目中,有一档寻亲节目,这是专门为两岸人民搭建的寻亲平台。在观众眼里,桑晨只是读读稿子上的“寻人启事”,但是对她而言,稿子上的每个字都是从她心中发出的真诚的呼唤。1998年,桑晨第一次去台湾,在北京机场,遇到一位农村老婆婆,她裹着小脚,迈着蹒跚的步子,一问才知这位从没进过城的老太太是去台湾找分别已久的丈夫 桑晨在海边。“他在那边接我!”说这话时老婆婆笑得那样真诚、质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就是因为这次与老人家的邂逅,桑晨感悟到,亲情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播这个节目时,桑晨心中总怀着一种期盼,一种对两岸人民由衷的祈祷和祝福。

林芝

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专业,在中央电视台对外节目部任编导,编辑过上百个专题节目,其中以《扫描京城时装潮》等节目获得全国对外宣传奖。1991年,经台里推荐,被美国教科文组织选中,赴韩国治城参加电视交流培圳班,获结业证书。1994.10-1997.1被台里派往美国洛杉矶熊猫电视台任编导兼主持人,其间拍摄大量反映华人生活的专题片,1996年由于表现杰出,被南加州华人评为“南加州百名著名华人”之一。1997年2月回台在《天涯共此时》任编导“寻亲组”节目主持人至今。

陈翊萱

甜美的笑容,活泼的个性,自然清新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大陆观众的认可,使得陈翊萱担任了

将近6年的《天涯共此时》台湾外景主持。陈翊萱来北京录制《天涯共此时》棚内节目,抽空接受采访,记者近距离感受到这位台湾甜姐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听她讲述和《天涯共此时》不解之缘。

创作团队

栏目负责人

汪骢,男,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版社工作,199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编辑部。《天涯共此时》播出之后,一直在本栏目工作。曾多次参予该栏目的策划、改版,也多次策划在栏目中播出的专题系列片。对于电视栏目的运作和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比较熟悉。

王文昌,男,法学硕士。1991年至1994年在北京医科大学任教,1995年到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工作。 编辑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有《〈马关条约〉五十年祭》、《紫檀迷陈丽华》、《四十年后的重逢》、《台湾义勇队》等。曾于1997年赴台湾采访。

编导

徐小燕,男,北京大学毕业,编辑制作的电视节目有《正大综艺》等。在《天涯共此时》节目中编辑制作的节目有《1996年祭黄帝陵特别节目》等。

程欣欣,女,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并曾在广播电影电视部任职,1998年加盟《天涯共此时》。编辑制作的电视作品有《台湾电视制作人周平》、《京城台湾广告人》、《艺人经纪人杜玲》等。

吴飞,男,首都师范大学毕业。曾在中国新闻电视纪录片厂从事电影工作,编辑制作的电视作品有《相约在冬季——1999年〈天涯共此时〉春节特别节目》、《回家——1999年〈天涯共此时〉中秋特别节目》等。曾多次赴台湾采访。

方堃,男,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曾在中国新闻电影纪录片厂从事电影工作。后加盟《天涯共此时》。主要电视节目有《两岸圆合〈富春山居图〉》、《北京房山石经回埋》、《半个世纪的票友》等。

关蕾,女,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编辑制作过的节目有《十八罗汉回故里》、《维族收藏家》、《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台湾来的儿媳妇》等。

李晓平,男,曾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部门任职。获奖电视节目有《阿吉和他的孩子们》、《飞向宝岛的歌声》、(1996年1998年荣获中国政府彩虹奖)。

阿玲,女,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拍摄制作过《归家》、《海峡情不断》等许多电视作品。其中《归家》一片获1994年度中国彩虹奖一等奖,《海峡情不断》获1997年至1998年度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张韶明,女,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获奖电视节目有《〈天涯共此时〉1996年中秋特别节目》等。

刘永恩,男,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主任记者。长期在中国新闻电影纪录片厂从事摄影工作。获奖电影作品有《猴子趣谈》、《攀登珠穆郎玛峰》、《自行车王国》等。1995年加盟《天涯共此时》,参予《天涯共此时》很多节目的摄制工作。并编辑制作《百家姓·颜》等节目。曾于1998年赴台湾采访。

彭武华,男,主任记者。曾长期在中国新闻电影纪录片厂工作。后加盟《天涯共此时》。参予《天涯共此时》很多节目的摄制工作。编辑制作的电视节目有《韩倍与韩姓》、《刘姓与刘邦》等。

马翔宇,男,经济学硕士。曾先后任职于《北京青年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部门,后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中国旅游》、《中国风》等栏目工作。后加盟《天涯共此时》。主要电视节目有《黄山根雕》、《七彩丽江》、《节日的北京》等。

栏目评价

陈翊萱说《天涯共此时》是一个颇有质感的节目,她觉得做节目还是做个能长长久久走下去的节目,这样比较有成就感。

赵斌于2002年成为《天涯共此时》的一名编导,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台湾观众对该节目的“寻亲”板块兴趣很浓,“或询问寻亲结果,或提供寻亲线索。”两岸很多观众,正是通过这个栏目找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谈及节目在台湾的影响,赵斌举了节目扩版的例子。“从2003年开始,《天涯共此时》正式改版,就是为了适应台湾观众的收视需要。”当时,节目时长由原先的30分钟增至45分钟。“我们的收视率一直在台湾媒体中处于中上等水平。”赵斌说,常有台湾民众打电话咨询节目各板块的播出时间,“他们经常会关注介绍中医中药的电视内容,了解大陆素食的情况,总之,台湾的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感兴趣。”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娱乐作品 综艺节目 12演播室 孔府家 北京医科大学 台湾义勇队 北京大学 正大综艺 武汉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青年报 陈翊萱 长长久久 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