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夷陵位于风景秀丽的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畔,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为“夷陵”,素有“三峡门户”之称。版图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

夷陵概况

古人云: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意思是说山到了这里就变成了小的丘陵了,而水到了这里就化险为夷了.描述了当年夷陵这块风水宝地的奇异景象.

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夷陵区,是2001年撤销原宜昌县具有明显县级体制特征的市辖区,区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176个村和19个社区,52万人,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被誉为“中国非金属矿之乡、中国桔都茶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区域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夷陵区辖1个街道、8个镇、3个乡。共18个居委会、226个村委会。

小溪塔街道 办事处驻小溪塔,人口144643人,面积305.4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兴安、东湖、营盘、平湖、东城、冯家湾、望江、黄金卡、丁家坝、梅子垭、杨家院、峰宝山、鄢家河、蔡家河、郭家湾、大山坡、新桥边、姜家庙、尤家河、风洞河、姜家湾、仓屋榜、下坪、陈淌坪、南村坪、付家冲、文仙洞、营盘岗、岩花、官庄、大湖坪、廖家林、小木坪、桐木坑、杨家冲、柏木坪、新民、石门垭、柳家寨。

樟村坪镇 镇政府驻樟村坪,人口26108人,面积456.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樟村坪、丁家河、云霄垭、古村、栗林河、桃坪河、三堡垭、董家河、砦沟、黄马河、黄家台、秦家坪、殷家坪、羊角山、梨耳坪。

雾渡河镇 镇政府驻雾渡河,人口32989人,面积394.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茅坪河、清江坪、岔路口、小庙、大庙、观音堂、坦荡河、龚家河、交战垭、郝村坡、偏桥湾、三隅口、西北口、符家坪、鹞子河、官庄坪、殷家沟、彭家河、马卧泥。

太平溪镇 镇政府驻刘家河,人口28959人,面积152.2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太平溪、西湾、伍相庙、黄家冲、长岭、古村坪、林家溪、垭子口、周家湾、落佛村、龙潭坪、富城坪、松树沟、太平溪、唐家垭、花栗包、杨泉坝、韩家湾、美人沱、土仓坪、小溪口、端坊溪、许家冲。

三斗坪镇 镇政府驻黛狮,人口35609人,面积178.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三斗坪、黄陵庙、黄牛岩、南沱、园艺、棋盘山、中堡、高家冲、石板、秋千坪、花鸡坡、新生、东岳庙、石牌、柘木坪、天桥、雾河、头顶石、幕阳、白果埫。

乐天溪镇 镇政府驻朱家湾,人口40430人,面积251.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乐天溪、朱家湾、乐天溪、陈家冲、瓦窑坪、路溪坪、腰棚子、下岸溪、八户店、沙坪、石洞坪、唐家坝、王家坪、兆吉坪、孙家河、莲沱。

分乡镇 镇政府驻分乡场,人口39025人,面积319.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分乡、高家堰、高场、普溪河、南垭、联合、南岔湾、百里荒、金竹、棠垭、界岭、插旗、中洲山、天鹅池、天坑、分乡场、大中坝。

龙泉镇 镇政府驻龙泉铺,人口50612人,面积210.5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双泉、雷家畈、罗家畈、香烟寺、法官泉、万家畈、跑马岗、水府庙、土门、车站、梅花、宋家嘴、青龙、龙镇、龙泉、石花山、钟家畈、李家台、白庙。

鸦鹊岭镇 镇政府驻鸦鹊岭,人口57358人,面积244.9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鸦鹊岭、梅林、田畈、东山、凤凰观、海云、东西泉、黄金堂、云台、五龙、梅店、金和、龙潭、新场、长湖、长寿、牧童、白河、童畈、三合。

下堡坪乡 乡政府驻下堡坪,人口23972人,面积253.8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下堡坪、天府庙、锅厂、泉湾、杨柳池、马宗岭、关庙河、赵勉河、中柳坪、十八湾、白鹤寺、磨坪、谭家坪、秀水坪、蛟龙寺、白竹坪、青山坡、九山坪、楼子山、烟灯垭。

黄花乡 乡政府驻黄花场,人口38363人,面积345.7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黄花场、姜家畈、军田坝、柏家坪、张家口、新坪、小峰河、杜家坪、南边、杨家河、牛坪、登岭、二户坪、白果树、白洋坪、杨家畈、背马山、聂家河、东垭、刘家坪。

邓村乡 乡政府驻邓村坪,人口28453人,面积311.4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邓村坪、杨家湾、高抬头、江坪、竹林湾、中包山、红桂香、谭家垭、常家垭、大水田、白水头、黄金河、庙垭、小渔村、古城坪、袁家坪。

夷陵历史

夷陵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古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代是楚国的西塞重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册。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

西汉复置夷陵县。

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东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史称夷陵之战。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

南北朝时代,宋、齐皆为夷陵县,梁称宜州,西魏改拓州,北周改硖州。隋改硖州为夷陵郡,领夷陵县。

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后置硖州,领夷陵,夷道,远安三县,唐天宝元年改为夷陵郡,唐乾元元年复为硖州。

宋、元代为夷陵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夷陵州。

清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置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县城及城郊划出设宜昌市。宜昌县隶属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宜昌市内。1970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城迁至小溪塔。2001年7月28日,撤县建区,称宜昌市夷陵区

古时记载

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夷陵的命名当与其山川地理形势有关。应劭在《前汉书·地理志注》中记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夷山即今西陵山。又据清《东湖县志》载:长江自奉节下,两岸层峦叠嶂,江中水高浪急,一出南津关,险势顿减,“水至此而夷(平缓),山至此而陵(低矮)”,故名其地为夷陵。此说起于何代,出自何人,无可考。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

宜昌之名始见于晋。晋永宁元年(301年),分夷道(今枝城市)、恨山(今长阳县)之地设宜昌县,与夷陵、夷道、恨山同属宜都郡。隋废宜昌县。郦道元《水经注》上说“(宜昌) 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宜昌府名。其寓意大约为“宜于昌盛”。

夷陵区(原宜昌县)古属荆州。据《通典》载,周代为楚国及夔国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蜀改宜都郡;郡治均在夷陵。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时,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指南北朝北周)改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复夷陵县,并改硖州为夷陵郡,郡治夷陵。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夷陵郡为硖州;天宝初,复改硖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夷陵郡为硖州,领夷陵等县。州、郡治均在夷陵。

五代,硖州与荆、归二州同为南平国。北宋,硖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州为峡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县,路治夷陵。至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取峡州路,改峡州路为峡州府,省夷陵县。旋降峡州府为峡州,直隶湖广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立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明清两代

明代,全县改编为9里,亦称9乡,即:宣化、境上、新兴、新安、安福、仙受、东上、东西、西下。

清初,按完粮簿将全县改编为5乡38铺,后增为48铺,即:广仁乡,辖社林、深溪、大峰、小峰、三隅、楞演、樟村、高升8铺;乐义乡,辖东关、峰溪前、峰溪后、龙泉、双泉、大泉、天峰、北关、果园、袁家、雾渡11铺;崇礼乡,辖河西、桃茶、望州、石牌、三斗、。黄牛、三溪、乌石、五陇、磐石、龙门、纸坊前、纸坊后13铺;德智乡,辖南关、青草、蹇家、九溪、界岭前、界岭后、临江、西坝8铺;善信乡,辖周全、新兴、下坪、大溪、咸池、普溪、大旺(亦名大王)、院庄8铺。

同治三年(1864),划城区为12段:子字段,括县府路、星街、墨池巷;丑字段,括东岳庙街、南正街、艾家巷,寅字段,括大东门外正街、得胜街、萧家巷及周全铺;卯字段,括鼓楼街、中营街、东门正街及双堰塘附近一带;辰字段,括白衣庵街、所堂街及小北门顺城街、天后宫巷;巳字段,括学院街旧文庙坝、中书街附近一带;午字段,括大南门外正街、后街、正街至天官桥、滨南湖四周;未字段,括大北门内正街、二架牌坊及太平街附近一带;申字段,括天官牌坊、璞宝街及杨树松巷一带;酉字段,括镇川门、中水门外旧上下河街;戍字段,括西坝;亥字段,括大北门外正街、尚书巷、旧教军场附近各里巷。附郭北关、东关、南关、西坝、周全等铺裁并于城区。

光绪末年,全县改设为龙泉、青草、高升、云池、河西、望州、社林、新兴、黄牛、普溪、雾渡、黄柏、城区共13乡。

建国前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五年(1916)设团防,清代乡铺制改全县为13区团。民国十七年改为18区团,团下设保、甲、牌: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民国十九年并全县为5区团,14乡、25镇,139个联保,844保、8394甲。民国二十四年4月,全县设4区、6镇、27乡,即:第一区,辖中南镇、南大镇、北东镇、古城镇、姜孝乡、烟收乡、广化乡、土城乡、西峡乡、黄牛乡;第二区,辖盘青乡、峰溪乡、龙泉乡、高升前乡、高升后乡;第三区,辖新溪镇、普咸镇、社林乡、登云乡、新柏乡、罗泗乡、南院乡、果园乡、三溪乡、纸坊前乡、纸坊后乡、纸坊中乡;第四区,辖雾渡乡、秀水乡、河峰乡、大峰乡、楞演乡、黄柏乡。四区总辖794保、8243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设4区,4镇、31乡、20联保。民国三十年,非沦陷区缩编为3区、27乡镇、454保、6806甲。民国三十六年,县辖28个乡(镇)、353保、478甲。

1949年3月,宜昌县政府成立,设雾渡河、邓村坪(驻地太平溪)、莲沱溪、分乡场、晓曦塔、龙泉铺场、鸦鹊岭场、土门垭场、巴芒店、三斗坪10区,依次以1~10区数字称呼,区下设行政村和自然村。7月16日县城解放,全县设行政村258个。1949年7月,以宜昌县城及近郊葛洲坝、黄草坝、西坝共43平方千米设宜昌市,县区地域范围多次变动。

建国后

1951年3月,划第九区安安村、五龙村和第八区杨岔路入宜昌市。1951年11月,增设土城寺、南边、蛟龙寺为第十一、十二、十三区。1952年,划汉宜、东山两村和东山园林场入宜昌市。1952年9月,增设樟村坪为第十四区,同时将行政村改为260个乡。

1953年,秭归双红乡部分地方约133公顷划归宜昌县。1953年3月,根据湖北省政府“鄂民字第568号通知”,“区不作一级政权,一律称区公所”。1954年,划土门区鸡子山乡给宜都县。1955年2月,撤销龙泉、南边两区。1956年5月,全县并为7区,辖81乡、64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月,在樟村坪设第八区。1958年9月,划艾家乡、点军乡全部,白洋乡的火光、联丰、旭光、万年、合益、联合,伍家乡的共前、共勤、共强,小溪塔乡的七社、八社、十社、十一社、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入宜昌市。到1960年,宜昌市留下白洋乡的火光、周家冲、大树湾、黑虎山、华农分校基地,伍家乡的共前、共勤、伍家林牧场、洋坝菜科所、水产大队,点军乡的五龙和市城建单位共4057.2公顷,其余退回宜昌县。

1958年10月1日,撤区,建立五一、鸦鹊岭、晓曦塔、分乡、大桥边、三斗坪、太平溪、邓村、莲沱、下堡坪、樟村坪、雾渡河12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下辖68个乡级管理区和5个镇委会、611个生产大队、3594个生产队。

1961年,划鸦鹊岭区的太和场共200公顷给宜都县。1961年4月26日,设雾渡河、樟坪、下堡坪、邓村、太平溪、三斗坪、莲沱、分乡、晓曦塔、鸦鹊岭、土门、桥边、土城13区,下辖76个人民公社、643个大队、4622个生产队。1968年1~9月,成立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划白洋公社的万年,沙河公社的唐家湾、石板、茶庵、望洲岗,伍家公社的共强,花艳公社的共联、共谊,点军公社的十里红、梅子溪、塘上、范家湖等大队以及莱科所、农科所入宜昌市。

1971年,划沙河乡的沙河、张家、前坪、后坪,白洋乡的旭光、联丰,花艳乡的共升、共和、共同、合益,点军乡的罗家、穆家店、郭家岭、李家河、内口河、紫阳、牛渣坪和柑桔场入宜昌市。

1975年,划艾家公社的谭家河入宜昌市。1975年11月17日撤区并社,全县设雾渡河、樟村坪、下堡坪、邓村、太平溪、三斗坪、莲沱、柏木坪、晓峰、上洋、分乡、张家场、鸦鹊岭、土门、桥边、联棚、土城、罗家畈、小溪塔19个社(镇),下辖76个管理区、565个大队、4172个生产队。

1979年,划小溪塔镇的桃坪大队和碑垭大队第十生产队入宜昌市。1982年,划土门公社虎牙管理区的长江、虎牙、磨盘溪、高家、翟家、高湖、马宗岭大队共755公顷给枝江县。

1984年,划长岭乡、联棚乡和土门乡灵宝大队的8个生产队,车站大队的4个生产队,天台乡钟家畈大队的第八生产队,小溪塔镇碑垭大队入宜昌市。至此,宜昌县划给宜昌市计330.04平方千米。

1984年2月,政社分开,恢复区、乡建制,全县设小溪塔、三斗坪两个县辖镇和雾渡河、樟村坪、下堡坪、晓峰、分乡、邓村、太平溪、莲沱、桥边、土城、龙泉、鸦鹊岭、张家场13区,下辖6个乡级镇和樟村坪林场,64个乡,551个村民委员会、4139个村民小组。

1985年,增艾家为县辖镇,区(镇)增为16个,下辖52个乡,6个乡级镇,一个镇属林场,550个村,4130个村民小组。

1987年撤区并乡,全县设小溪塔、樟村坪、雾渡河、分乡、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龙泉、艾家、桥边、鸦鹊岭11镇和殷家坪、下堡坪、栗子坪、邓村、晓峰、上洋、黄花、柏木坪、土城9乡,辖547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4112个村民小组。

1991年,全县辖11个镇、9个乡:小溪塔镇、艾家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桥边镇、鸦鹊岭镇、乐天溪镇、龙泉镇、殷家坪乡、下堡坪乡、栗子坪乡、上洋乡、邓村乡、小峰乡、黄花乡、金狮洞乡、土城乡。共545个村民委员会、4088个村民小组,11个居民委员会、59个居民小组。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25208人,其中小溪塔镇 137179人、樟村坪镇 17717人、务渡河镇 29803人、分乡镇 39025人、太平溪镇 28959人、三斗坪镇 35609人、乐天溪镇 39425人、龙泉镇 50612人、艾家镇 8212人、桥边镇 26920人、鸦鹊岭镇 57358人、殷家坪乡 8391人、下堡坪乡 13887人、栗子坪乡 10085人、邓村乡 28453人、晓峰乡 18345人、上洋乡 9205人、黄花乡 15010人、金狮洞乡 7462人、土城乡 24571人、三峡坝区虚拟镇 18980人。

2001年7月,宜昌县改为宜昌市夷陵区。2001年7月28日将艾家镇、桥边镇、土城乡划给宜昌市点军区管辖。

经济社会

201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2亿元,增长16.9%;规模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分别达到302.8亿元和103.9亿元,分别增长47.7%和38.1%;全地域财政收入26.8亿元,增长23.3%,地方财政总收入18.8亿元,增长2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增长3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达到132亿元,增长4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长22.9%;农民人平纯收入7185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5元,增长12.9%。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4家,达到213家。新增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家,达到41家。食品饮料和机械电子产业产值均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13.4亿元和103.2亿元。白酒、机电产业被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新增湖北名牌产品3个,达到13个。知名品牌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10.4亿元。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磷矿精深加工取得重大突破。萧氏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德凌铜产品深加工、江重机械二期、娃哈哈二期、弘洋硅酸钙板等项目即将全面建成投产。

优势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其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年改造标准果园5万亩,“晓曦红”牌宜昌蜜桔荣获“湖北三大名果”称号。新发展和改造高效茶园1.5万亩,茶叶总产量突破1万吨。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稳步提高,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4个。优质稻、优质果、名优茶率分别达到80%、70%和42%,自主研发的高山有机乌龙茶填补省内空白。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国家级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35.6亿元,夷陵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萧氏茶叶集团跻身全国茶叶行业五强。无公害食品认证达到51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达到176个。农村集体经济较快发展。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旅游深度开发效果明显,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全年接待旅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亿元。神宜公路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宜巴路、两金路等旅游线路环境进一步改善。上海、武汉大型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该区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三斗坪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镇”。

建设概况

城市面貌

全面完成小溪塔城区分区规划。编制完成了发展大道片区、土门片区、乐天溪移民就业园等控制性详规。完成了鸦鹊岭镇、黄花乡总体规划修编及雾渡河集镇、三斗坪集镇改造规划和40个村庄建设规划。全年城市建设投资达1.7亿元。宜秭路东段、发展大道延伸段、龙台路、罗河路下段、蔡家河节点、姜家湾节点改造等工程顺利完工,平湖大道黑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宜兴大道开发区段综合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平湖大道、明珠路街景立面改造全面启动,松湖公园二期、黄金公园全面建成,河心公园、夷陵楼公园建设加速推进。新组建了2个城建监察中队,建立健全了城管综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三城联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评估验收。

园区建设

编制出台了夷陵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完成了鄢家河等10个社区居民点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6亿元,续建和新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4个,开工建设了黄金卡、鄢家河等6个居民点。完成了柳林坝开关站改造、三峡移民产业园征地和黄花建材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乐天溪移民就业园建设步伐加快,稻花香包装工业园征地工作全面启动,萧氏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稳步推进。上海市对口援建的2.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

基础建设

交通发展突破历史,全年道路建设投资2.7亿元。硬化农村公路300公里,宜巴路、两金路、鄢官路、两花路、小鸦路等建设项目按期完成。新建邓村和乐天溪五级客运站2个,新增通客车村10个,延伸农村客运线路100公里。完成刘家河、百岁溪、靖江溪、陡山沱四个渡口达标建设。争取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城网和农网改造工程,110千伏花果树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供电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规划逐步加强,光纤城域网逐步优化,建成43个村级宽带节点和12个信息化示范村。完成了100个自然村“村村通”和40个行政村调频广播建设。

生态建设

按要求关闭了东湖水泥、固宝水泥、黄花水泥等6条立窑生产线,全年减排二氧化硫110吨,减少化学需氧量95吨,完成了节能减排年度工作任务。天保工程通过国家核查,森林病虫害防治经验在全省交流。农村清洁工程扎实推进,兴建生态家园示范村10个,启动新农村环保示范村建设项目4个,改造村民住房1000余栋。我区被纳入全省首批村庄环境整治整县推进试点,樟村坪镇、太平溪镇荣获全省第四届 “楚天杯”。宜兴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成为全国水污染防治示范基地,三斗坪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已纳入国家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项目。

机构领导

覃万桥 党组书记、主任

主持区政府办公室全面工作。联系机构编制、审计等方面工作。分管政务督查室。

李勇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工办和工业经济工作。联系供电、石油、电信、移动、联通等方面工作。

鲁秉格 党组成员、副主任

联系城乡规划、住建、城市管理、环保、房管、科技、旅游、档案、保密、群团、宗教、科协、生物医药产业园和职教园建设协调等方面工作。分管交通城建科。

杨志伟 党组成员

负责人防办工作。联系人民武装、国防动员等方面工作。

王伟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政府研究室工作。分管调研科。

尹凌云 党组成员、副主任

联系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统计、物价、国有资产管理、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等方面工作。分管计划财金科、金融办。

卢杰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纪检监察、文秘、应急、值班等方面工作。分管政工科、秘书科、应急办(总值班室)。

杨勇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信访维稳工作(赴京上访相关工作)。

肖宁 党组成员、副主任

联系招商引资、信访维稳(赴京上访)等方面工作。

张宝华 党组成员、副主任

联系教育、卫生(红十字)、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督、对口支援、史志等方面工作。分管文卫科。

朱大青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机关后勤、接待、党务政工、老干部、联系村、挂职干部等方面工作。分管综合科、政工科

张敏 党组成员、副主任

联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招商引资、供销、烟草、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邮政、工商联等方面工作。分管经济商贸科。

艾自勤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区磷矿办工作。联系国土资源、侨务等方面工作。分管侨办、外事外经科。

王顺喜 党组成员、副主任

负责移民工委办公室工作。联系法制、电子政务、行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公安、司法、移民、信访维稳等方面工作。分管法制办、电子政务办、移民科。

赵华 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负责农办工作。联系农业、农村、林业、水利、民政、粮食、扶贫、畜牧兽医、防汛、救灾、经管、气象、残联等工作。分管农业科。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西陵峡 江汉平原 宜昌 小溪塔街道 东城 望江 南村 丁家河 彭家河 刘家河 长岭 南岔 石花山 柳坪 巴楚文化 楚顷襄王 宜都 夷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