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

词语解析

(1).学校的房舍。《汉书·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於成都市中。” 颜师古注:“学官,学之官舍也。”《晋书·苻坚载记上》:“ (符)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

(2).指学校。 汉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皇帝建学官,亲近忠良,欲以绝怪恶之端。”《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后汉书·鲁丕传》:“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

(3).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 汉代开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 西晋开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 宋以后的提学、学政和教授、学正、教谕等。又称教官。《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 唐张籍 《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宋秦观 《送张和叔兼简黄鲁直》诗:“学官冷如水,齏盐度朝曛。”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其学官如父兄,其学生皆如子弟。”

概念简介

掌握学校教育的教官。宋以后用以泛称各级儒学的教授、教谕等。明清两代,学官规定有不同等级的名目,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各设训导的副职。负责在学生员的管理教育。亦称“教官”,别称“广文”。《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弘为学官。”《明史.选举志一》:“郡县之学,与太学相维,创立自唐始。宋置诸路州学官,元颇因之,其法皆未具。迄明,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教官四千二百余员,弟子无数,教养之法备矣。”

古代学官

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

西周的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天子的大学叫辟(bì)雍,诸侯的大学叫頖(泮pàn)宫,以师氏掌教武艺,以乐正掌教诗书礼乐,以司成为掌学之官。

秦及汉初有博士官。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五经博士,从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成为一种教职。西汉有博士仆射为其首领,东汉改称博士祭酒。博士讲学的地方称太学,博士弟子称太学生,博士就是当时的大学教师之称。郡县也普遍设立学校,郡国曰学,县邑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北齐始立中央专门的教育机构,称为国子寺,主官为祭酒。

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属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各置博士。

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书院,出现在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

明国子监与国子学合一,清代国子监沿袭明制。光绪年间改设学部,各省设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也称督学使者,别称学台。学政为一省教育事业的最高长官。

县属学官

教谕:县儒学首席学官,正八品,由举人或贡生除授,掌训迪学校生徒,课艺业勤惰,评品行优劣,听于省学政,组织考试生童、祭孔等,居于黉学大成殿后之教谕宅内。

训导:县儒学的副学官,秩从八品,多由举人或岁页除受,辅佐教谕训迪学校生徒,科举时逢岁考协助教谕、省学政,举行县考、岁考等,协助教谕举行祭孔诸事,居处、办公都在训导宅内。

教谕、训导是专职学官,泛称“司铎”或“广文”。县儒学的经费由县衙提供。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组织机构 教育机构 官学 学校 颜师古 桓宽 张籍 学正 教谕 广文 书学 提督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