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子痫是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抽搐。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五种状况之一,也可以是子痫前期紧急严重并发症。子痫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等不同时间,不典型的子痫还可发生于妊娠20周以前。子痫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构成孕产妇生命威胁的常见疾病,在发达国家,子痫发病率大约平均1/2000次分娩;子痫患者的死亡率约1%。

名词解释

子痫是指孕妇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的疾病,被称为“子痫”,又称“妊娠痫证”。妊娠子痫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被分别称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痛和产后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母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故应特别重视,紧急处理。孕妇一旦发生子痫,凶多吉少,死亡率极高。

历史沿革

1.古书早有类似疾病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妊振痉候》提出“…… 妊娠而发者,闷冒不识人。须臾醒,醒复发,亦是风伤太阳之经作痉也。”

2.对本病病机,刘完素认为是“肾水衰而心火旺,肝无所养所致。”

3.《万氏女科》指出“子痫乃气虚夹痰夹火症也。”

4.《沈氏女科辑要·妊娠似风》概括该病病因曰:“一为阴亏,二为气滞,三为痰饮。”归纳诸家之说,子痫的发生,主要是阴虚不足为本,风、火、痰为标。

与西医疾病的关系

本病属西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其中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4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属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未能真正明了,迄今较公认的有免疫学说,子宫胎盘缺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前列腺素系统平衡失调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与其发病之关系较为密切。妊高征的基本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导致脑、肾、心、肝、子宫胎盘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凝血功能也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甚至可导致弥漫性毛细管内凝血(DIC)。

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肝风内动及痰火上扰。若产妇素体肝肾不足或脾胃虚弱,因孕重虚,忿怒伤肝,肝郁化火,火盛动风,风助火威,风火相煽;或湿聚成痰,痰火交炽,蒙蔽清窍。妊娠晚期、临产时或产后,阴血聚下或阴血暴虚,阳失潜藏,五志化火,气血逆乱,筋脉失养,神不内守,而发筋脉痉挛、四肢抽痛、神志昏迷等症。如此多脏受累,因果想干,病情复杂,危及生命。

病机

1.肝风内动

素体阴虚,孕后阴血养胎,肾精愈亏,心肝失养,肝阳上亢,生风化火,风火相煽,遂为子痫。

2.痰火上扰

素体阴虚,阴虚内热,灼津为痰,痰热交炽,或素体脾虚或肝郁克脾,脾虚湿聚,郁久化热,痰热壅盛,上蒙清窍,发为子痫,发为子痫。

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孕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肾病史、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病史;双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葡萄胎病史;子痫病史。

(二)临床表现

妊娠后期,或正值分娩时期,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搞,角弓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或者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为子痫。

鉴别诊断

主要与妊娠合并癫痫发作相鉴别:癫痫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发作前一般无头痛、头晕、眼花、胸闷,亦无高血压、水肿、尿蛋白等症状与体征。

相关检查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到18.7/12.0kpa(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4.0kpa(30/15mmHg),伴尿蛋白、水肿即可诊断为子痫前期。

血液检查:红细胞比容升高、血液粘稠度、全血黏度异常,处在高凝状态。

肝肾功能检查:尿酸、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异常。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确定有无酸中毒。

眼底检查:严重时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子痫前期,子痫的基本病变。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对子痫应防重于治,因其病程进展有明显的阶段性,所以中医治疗重点在子痫前期,及先兆子痫。

治疗原则

先兆子痫,以滋阴养血、平肝潜阳为法,防止子痫的发生。子痫一旦发生,要充分注意昏迷与抽搐的发作程度与频率,治疗以清肝熄风、安神定痉为主。

证治类别

(一)肝风内动证

主要证候: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头痛,眩晕,突然发生四肢抽搞,昏不知人,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时作时止,伴颜面潮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苔无或花剥,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或止抽散。

方药: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贝母、竹茹、生地黄、白芍、茯神、甘草。

(二)痰火上扰证

主要证候: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头晕头重,胸闷泛恶,突然倒仆,昏不知人,全身抽搐,气粗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开窍,豁痰熄风。

代表方: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加竹沥或安宫牛黄丸。

方药:牛黄、朱砂、黄连、黄芩、山栀、郁金。

急症处理

子痫一经确诊,立即住院治疗,积极处理。治疗原则是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适时终止妊娠,中西医配合抢救。

转归预后

子肿、子晕(先兆子痫)、子痫,可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首先是子肿、子晕,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时期,若此时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先兆子痫,稍有不慎,一触即发为子痫。子痫一旦发作,需中西医结合抢救,若治疗及时,处理得当,可控制抽搐,母子可能平安;若抽搐反复发作,抽搐时间长,往往预后不良,危及母子生命。

预防调护

1.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控制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防重于治。

2.注意休息,左侧卧位。

3.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一般不严格控制食盐。

4.若发展为子痫,护理更重要,宜单人房间,避声、光刺激,床周加护挡,防止病人跌扑。

5.昏迷期间禁止饮食。

相关文献

1、《诸病源候论妊娠痉候》:体虚受风,而伤太阳之经,停滞经络,后复遇寒湿相搏,发则口噤背强,名之为痉。妊娠而发者,闷冒不识入,须臾醒,醒复发,亦是风伤太阳之经作痉也,亦名子痫,亦名,子冒也。

2、《医学心悟》:其症最暴且急……若频发无休,非惟胎妊骤下,将见气血随胎涣散,母命亦难保全。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医学 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