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

宜兴是中国著名陶都。 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的绿洲,海洋”之称 。宜兴是“紫砂壶”原产地,拥有石灰岩溶洞80多个,茶园3500余公顷,竹海纵横八百里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宜兴人文荟萃,诞生了4位状元、10位宰相、26位两院院士,被誉为院士教授之乡 。宜兴属吴越文化,是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宜兴市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宜兴有善卷洞、张公洞、宜兴竹海、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陶祖圣境、云湖、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宜兴市先后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域旅游创新奖”、“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奖”。

宜兴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在经济、文化、商贸、会展服务业城市建设等领域成就显著,2015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第六名。2017年11月,宜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宜兴常年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工业百强县(市)、 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等多项奖项 。

201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市)。2019年11月,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历史沿革

在宜兴湖洑镇灵谷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宜兴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7000年前左右,宜兴地区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类型文化”。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为特征的良渚文化在本地获得了较大发展。商代时期,以几何印纹陶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广富林文化”在此流传。

西周时代至春秋末期,宜兴属吴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灭吴,宜兴改属越国,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国兴兵灭越,宜兴改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推广郡县制,公元前221年,宜兴正式立县,定名为阳羡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阳羡县令尹灵常因功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阳羡侯,阳羡县改称为阳羡侯国,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复称阳羡县。东汉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阳羡县城一度南迁荆南山下(今铜官山风景区附近)。

三国·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在荆溪河(今蛟河)畔重建阳羡县城,从此奠定了后来宜兴县城的空间位臵和发展格局。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阳羡人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平定叛乱,因功封威武将军、吴兴太守、乌程侯,朝廷又特为之设“义兴郡”,郡治在原阳羡县城,下辖义乡、国山、临津、阳羡、平陵、永世六县,到南朝刘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又增臵绥安县归义兴郡管辖,至此,宜兴达到了历史上行政管辖范围最为广大的时期,地跨约包括今常州、无锡、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义兴郡,将阳羡、国山、临津三县合并为义兴县,属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义兴县被分臵为阳羡、临津二县,并在此臵鹅州,县城改为州府,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鹅州又改称南兴州,次年撤州复称义兴县。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属常州。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宜兴一度改称南兴军。

元代,宜兴县几度改设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宜兴县。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宜兴县为宜兴、荆溪二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两县重新合并为宜兴县。

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政区。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

1983年起属于无锡市

198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行政区划

宜兴有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13个镇、5个街道,有213个行政村、97个社区。 市政府设于宜城街道陶都路8号。

宜兴市辖5个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芳桥街道。其中,屺亭街道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街街道委托环科园管理。

13个镇:丁蜀镇、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湖父镇

其中宜兴城区包括宜城街道丁蜀镇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

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与武进相傍。

滆湖镶嵌宜兴和武进之间,三氿(西氿、团氿、东氿)相伴市区东西两侧。

宜兴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242.29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为60.54。

地形地貌

宜兴市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宜兴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宜兴山地属于天目山余脉,拥有江苏苏南最高的三座山峰,其中茗岭葡萄岭海拔611.5米,为江苏第二峰。

水文特征

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碱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气候特征

宜兴市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年平均无霜期240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人口

2017年年末宜兴市户籍总人口108.33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镇人口62.13万人。年末总户数37.54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9人。全年出生人口10347人,出生率为9.55‰;死亡人口9091人,死亡率为8.39‰。人口自然增长率1.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5.21%。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26元,比上年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26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5654元,比上年增长8.2%。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568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9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61元,增长8.3%。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6平方米。

年末全市34.7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6%;27.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1.1%;48.75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0%;55.6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0.2%。

 福利事业扎实推进。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8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605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69亿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5334.24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740.25万元,定向捐款1829.37万元,企业认捐到账1792万元。市慈善会救助困难群众、学生5.94万人次,救助支出3921.83万元。

经济情况

综合

2017年,宜兴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到155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38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42万元,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84万美元。首次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十强。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07.8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701.28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2:51.8:4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60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1人。扶持自主创业1974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

消费品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8,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0。

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4.32万亩,比上年减少6.44万亩,下降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37万亩,比上年减少5.94万亩,下降6.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89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增长0.4%。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下降2.8%;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0.07万亩,比上年减少0.61万亩,下降5.8%。

粮食生产夏粮下降秋粮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35.81万吨,比上年下降3.3%。其中夏粮总产量10.92万吨,比上年下降18.9%;秋粮总产量24.89万吨,比上年增长5.5%。油料总产量5261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油菜籽4503吨,比上年增长3.5%;茶叶总产量6029吨,比上年下降1.5%;水果总产量2.38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干果产量2798吨,比上年增长15.7%。

林业牧业总体下降,渔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造林面积0.25万亩,比上年减少0.05万亩,下降16.7%;全年猪肉产量1.5万吨,比上年下降11.8%;禽肉产量0.65万吨,比上年下降12.5%;猪年末存栏数8.87万头,比上年下降20.7%;肉猪出栏数19.93万头,比上年下降11.8%。全年水产品产量9.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0%。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0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8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13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增加值460.87亿元,可比价增长6.0%。全市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2417.18亿元,增长15.8%,占规上工业比重81.2%。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3家,比上年增加32家,其中,超10亿元的43家,超100亿的3家。

全年规模工业实现综合能耗495.8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1%。万元产值能耗0.16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3.7%。六大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耗446.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能耗的90.0%。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全年共荣获国家“鲁班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江苏省“扬子杯奖”12项,无锡市“市政优质工程”9项。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3.9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15亿元,下降94.8%;第二产业投资323.82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投资239.94亿元,增长12.4%。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87亿元,比上年下降20.1%,房屋施工面积为508.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400.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2%;房屋竣工面积159.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5.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1.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1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住宅销售额1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势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8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1.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3.1%;粮油、食品类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9%,日用品类增长17.0%,饮料类增长3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4%。

开放型经济

全年新设外资项目27个,增资转股项目13个。全年到位注册外资完成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6%。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4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33.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进口总额完成7.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外贸进出口34.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占全部进出口总额比重85.8%。其中出口总额2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加工贸易进出口5.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4%,占全部进出口总额14.1%。其中出口4.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5%。

服务外包平稳发展。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2家,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总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执行金额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离岸外包合同金额9.1亿美元、执行金额8.8亿美元,分别增长5.4%和28.8%。

境外投资出现下降。全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个,比上年减少5个。中方投资额累计37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9%。境外投资项目涉及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新能源研发、LCD电子材料的制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印制电路板销售等。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

宁杭高速宜兴东互通主体建成,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破土动工,对外交通格局持续优化。陶都路、宜浦路、宜北路改造有序推进,顶上桥、城西路网综合改造如期完工。环科大道南延段、善龙路、洑湖路基本贯通,360省道西张段、潘西线等工程全面开工,新西氿大桥顺利合龙,和闸线、周万线等8条县道改造竣工;150公里农村道路、25座农桥提档升级。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85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增长0.4%。内河航道里程614公里,与上年持平。货运量稳定增长,客运量增速小幅回落。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933万吨,增长3.2%;货运周转量31.81亿吨公里,增长3.3%。完成客运量7040万人次,下降0.7%;客运周转量92686万人公里,增长39.8%。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电信业务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互联网用户45.6万户,比上年增长10.7%。全市固定普通话机用户29.75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下降10.8%。移动电话155.4万部,比上年增加3.6万部,增长2.4%。公用电话0.74万只,下降38.8%。

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创”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素博会、目连节、梁祝爱情文化节等各级各类节庆活动,持续打响宜兴旅游品牌。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358.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过夜旅游者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总收入达2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国际旅游收入0.31亿元,比上年下降34.0%。年末全市星级宾馆达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宾馆1家。全市拥有旅行社37家,旅行社营业收入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加上各类其他收入,2017年,我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69.0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3%,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为169.0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体保持平衡。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982.37亿元,比年初增长3.0%;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526.42亿元,比年初增长8.9%。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1003.82亿元,比年初增长3.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06.38亿元,比年初下降3.6%;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8.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55.00亿元,比年初增长7.7%。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收入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人寿险收入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19.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7.65亿元,比上年下降4.4%;人寿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

克服融资难、战线长、制约多等困难,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城乡环境实现新提升,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全年城市建设总投入超50亿元,城区拆迁面积达125万平方米。东氿大厦成为城市新地标,创意产业中心基本竣工,市文化中心、万达广场等重大功能性载体高效推进,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顺利完工,东氿RBD商业水街、金融商务区、八佰伴等综合体相继开工和建设,东氿新城形态更加靓丽。干线公路建设推进迅速,范蠡大道、滆湖东路、阳灵隧道、梅林大桥等工程启动建设,站前大道、环科大道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宁杭客运专线宜兴站高标准落成。善卷洞综合改造完工,蝶水风情园、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如期建成,景区建设亮点纷呈。宜城街道城南路网改造、“平改坡”三年改造计划等工程全面完成,老城区更加整洁有序。村庄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张渚镇善卷村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西渚、湖氵父等11个客运站建成启用,镇村公交道路改造、农村危旧桥梁整修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交通及场站投资近2.5亿元。氿滨水厂10万立方米深度处理工程、油车水库源水管道铺设完工,城乡日供水能力达26.5万吨。宜兴市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2万户,累计12.3万户。电网主变容量进一步扩容,超过700万千伏安。组织“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大力开展以国省干线和旅游公路环境、城区市容秩序、宜南山区违法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行动,有效治理了一批难点问题。倡导绿色出行,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启用。

文化建设

出台文化发展战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文化市场,初步形成紫砂陶艺、书画收藏文化旅游、歌舞娱乐、图书报刊、影视演艺、广告传媒、文体健身八大类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举办“陶都风华·水城传奇”中国宜兴2012水墨音乐画卷暨“两会”庆祝晚会、中国宜兴全国摄影大展、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第七届竹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吴冠中艺术馆建成开馆,潘家祠堂、阁老厅等文物遗存修缮完毕,中国宜兴艺术家村等重大项目动工开建,文博园、古陶博物馆等一批民办文化场馆启动筹建,《宜兴市志》出版,宜兴电视台紫砂频道开播。《宜兴日报》日发行量3.5万份,全年总发行1067.5万份。宜兴电视台全年播出各类广播、电视新闻2.26万条(次)。基本完成8个镇(街道)的古碑刻调查工作,启动一批文物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程。宜兴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新增2人)。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举办宜兴市道德讲堂观摩活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

社会建设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衔接转换,完成社保扩面4.1万人,净增缴费2.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孤儿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上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连续三年保持100%。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帮扶38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1.3万人次,镇登记失业率和农村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2.4%和2.5%以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奖补政策实现企业退休、退职、退养等家庭全覆盖。民生实事工程高效推进,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719套、竣工3027套,成为全省首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创建试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高标准通过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省级验收。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孤独症儿童成长中心建成运营。宜城街道居家养老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年各类涉农、涉困补贴的发放额超过1.8亿元。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创新,94个社区创成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架构覆盖宜兴市域。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宜兴”、“法治宜兴”建设,开展“四项排查”,完成中共十八大期间宜兴安保维稳任务。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得到掌控,巩固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优环境、保民生、促发展”三大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美丽宜兴”建设工程。把民生诉求作为生态工作的优先主题,通过推进治太保源、实施蓝天工程、开展绿色创建、加强环保宣传、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环保基础设施能级等措施,打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宜兴。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开展PM2.5自动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5以上,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二。深入开展治理太湖工作,太湖连续五年实现安全度夏。全年投入7.22亿元,完成治理太湖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130项、小流域专项治理工程21项,封堵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企业排污口9个。宜兴市饮用水源11个小康断面、41个水域功能区水质均达国家规定标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城区和国、省、市道新增绿地面积99.31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3.78%。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100%。创建“陶都美丽乡村”1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二、三期工程快速推进,2024个村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张渚镇善卷村入选“江苏省最美乡村”前十佳。

交通

公路

至2015年末,宜兴境内公路通车公路通车里程24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21.2公里,宜兴境内有宁杭、锡宜等2条高速公路、G104、S342、S230、S240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丰张线、屺分、丁张线、张灵慕线等17条主要市道;境内共有航道77条,航道总里程594公里,其中锡溧漕河、芜申运河等级航道17条278.24公里;境内公路桥梁359座,航道桥梁601座,农村桥梁3790座。

宜兴共有市区一级客运汽车站2个、镇区客运汽车站9个、公交停车场4处;宜兴市班线客运车辆559辆、班线120条,辐射周边地区8省64个城市;市内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实现了“通达工程”目标;宜兴市拥有公交车200多辆,开通23条公交线路,其中公交1路、3路、7路已开通空调公交车;拥有出租汽车453辆、货运车辆3907辆,共有危货运输企业12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3家、二类维修企业85家、三类维修企业159家。

铁路

宁杭高铁宜兴站位于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南麓、104国道与陶都路之间。宁杭高铁宜兴站综合客运中心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规划面积约8.5万平方米。

文化艺术

陶瓷文化

宜兴陶瓷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

2002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

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骆驼墩遗址和古窑址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成品,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

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

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有些作品还被作为国家国际交往的礼物。

方言

宜兴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宜兴话有29个声母,42个韵母,8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名胜古迹

宜兴是中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已发现的80多个,已开放的5个,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有国家4A级风景区8个。

文化遗存

宜兴历史悠久,先民勤劳朴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

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

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的国山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

宜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25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95个点)、文物控制单位56处,红色革命遗址19处,库藏文物1万余件。

“梁祝传说”和“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男欢女嬉”、“宜兴手工刻纸”、“宜兴均陶堆花技艺”、“观蝶节”等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兴分别新增省级、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和12个。

宜兴累计有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7个、13个和21个。

工艺特产

紫砂

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品称作“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近千年来,紫砂经过产生、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历久不衰,于是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并列一个陶都宜兴,产品畅销国内外。

渎上西瓜

太湖西岸的百里渎区,是宜兴西瓜的主要产地,这里盛产的晚熟西瓜,称“渎上西瓜”。

张渚竹筷

张渚竹筷是宜兴传统的特产,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徐舍小酥糖

宜兴的徐舍小酥糖是一种茶食。据传,清朝同治六年,宜兴徐舍镇豫和泰南货店生产的小酥糖,名气传到了皇宫,载淳皇帝曾派专吏太监到宜兴采办徐舍小酥糖,列为“贡点”。

和桥豆腐干

和桥豆腐干是宜兴久享盛誉的特产之一,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太湖银鱼

宜兴银鱼,产于太湖,每到初夏季节上市。

宜兴三珍

指宜兴丘陵山区盛产的三样应时山果鲜品,即春季的毛笋、秋季的板栗、春秋两季的鲜蕈。

高塍猪婆肉

宜兴美味佳肴之一。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旅游资源

宜兴是全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8个。 善卷洞风景区及周围诸多“梁祝”遗迹更为吸引游人;玉女潭巨石环绕,一汪凝碧,常年不涸;蜀山东坡书院和闸口天远堂的西府海棠为苏东坡创建和手植;宜城有纪念“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的周王庙、太平天国辅王府、徐悲鸿纪念馆等人文景点。近年,注意保护自然风貌,开发生态旅游,并利用城边丘陵山地和氿滨水面,建成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洑溪河公园、湿地公园、东氿公园等生态公园,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山水旅游城市渐已形成。

宜兴4A级景点(8家)
善卷洞竹海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
陶祖圣境张公洞云湖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善卷风景区

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海风景区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太湖西岸的宜兴市。宜兴盛产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称。

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

宜园

宜园是一个以小桥流水为基调、古典形式的现代江南园林,是团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于2003年初,建成于2004年10月。

玉女潭

玉女潭坐落在宜兴市西南23公里湖滏镇的莲子山上,景区面积16公顷,游程约2000米长。

陶瓷博物馆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馆区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祖居位于宜兴芳桥镇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诞生地,80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书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现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书房及一个天井。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

太平天国王府

太平天国王府位于宜城通贞观路,始建于清代,原为史姓宅第,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池山风景区

位于宜兴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的龙池山。1982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亩。

张公洞风景区

张公洞,又 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

隶属于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919年,宜兴绅士储南强修整张公洞,1934年11月11日对外开放。

景区面积0.36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阳羡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古代荆溪十景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注:张公洞风景区图册网址: )

灵谷风景区

有“灵谷天府”之称的灵谷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湖滏镇境内,风景区面积0.13平方公里,相传象征五谷丰登的田道仙姑灵姑娘在此隐居,故称之为“灵谷洞”。

西晋周王庙

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城镇东庙巷内,始建于晋元康九年(229),是为祭祀晋平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

姓名生卒年事迹
周处236年~297年晋朝周处是妇孺皆知的“周处除三害”的主角,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愤励志、尽忠报国的典型;所撰《阳羡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陈庆之484年~539年南北朝时将军,为一代名将
蒋捷1245年-1301年宋末元初词人,宋末四大家之一
卢象升1600年~1639年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徐溥1428年~1499年入阁为相12年,政绩卓著,为一代贤相
周延儒1593年~1644年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后二度为相

近现代人物

姓名生卒年事迹
徐悲鸿1895年~1953年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1919年~2010年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周培源1902年~1993年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顾景舟1915年~1996年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
潘汉年共产党政治家,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上海市副市长
潘序伦中国会计之父、上海立信会计学校(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
蒋南翔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高等教育部部长
周建南原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朱启祯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
朱邦造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兼驻安道尔特命全权大使
沙祖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
胡焕庸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

城市荣誉

2017年11月,宜兴市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域旅游创新奖。

2017年11月,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

2018年11月10日,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奖。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

2019年11月,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5月,获得2020年全国GDP百强县(第7)。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荆邑 江苏 太湖 陶都 世界   海洋 紫砂壶 竹海 阳羡 人文荟萃 江浙民系 吴语 张公洞 宜园 陶祖圣境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