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负荆”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身经百战,以骁勇而闻名于诸侯国的大将廉颇;另一个是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宰相蔺相如。

典故

廉颇闻名于诸侯国时,蔺相如还是赵国一个默默无闻的门客。当时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秦王得知赵国拥有无价之宝“和氏璧”后,就想依仗自己的势力让赵国把和氏璧献给秦国,赵国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束手无策。正当他们无计可施时,蔺相如毛遂自荐,自愿出使秦国。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国,蔺相如毫不畏惧,与秦王周旋,最终保全了和氏璧,从此名声大震。后来在渑池会上,秦王又企图侮辱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为赵国又立下了大功。

赵王回国后,认为蔺相如功勋非凡,拜蔺相如为上卿。廉颇听到后非常不服气,他逢人就说:“我做大将军多年,为赵国立下了汗马之功,而蔺相如仅凭几句言辞,就位居我上,况且他出身低微,对此我感到非常羞耻!”并扬言如果遇到蔺相如,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并不计较,反而时时处处避开廉颇。当蔺相如的门客问他是不是害怕廉颇时,他解释说他之所以避开廉颇,并不是为自己着想,而是考虑到如果两人相斗,势必会给其他诸侯国以可乘之机,这样一来,赵国就会有灭亡的危险。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深为感动,他敞开衣衫,背着荆条,亲自登门向蔺相如谢罪。从此他们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其他诸侯国再也不敢小瞧赵国了。

意义

后来用这个典故表示话罪之意。《三国演义》中就运用了这个典故:“司徒少罪,布一时错见,来日自当负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