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蓍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阴干。苦、酸,平。有解毒利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乳蛾咽痛,泄泻痢疾,肠痈腹痛,热淋涩痛,湿热带下,蛇虫咬伤。

入药部位

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苦、酸,平。

归经

归肺、脾、膀胱经。

功效

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主治

乳蛾咽痛,泄泻痢疾,肠痈腹痛,热淋涩痛,湿热带下,蛇虫咬伤。

相关配伍

1毒蛇咬伤: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

2外伤肿胀疼痛:配法半夏、白芷,研细末,开水吞服。

3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配红牛膝、排风藤等,泡酒服用。

用法用量

15-45g,必要时日服二剂。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炮制方法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理特性

蓍草,多年生草本,高50-2500px。其茎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中部有髓或中空。叶常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长线披针形,裂片线形,表面灰绿色至黄棕色,两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复伞房状,黄棕色;总苞片卵形或长圆形,覆瓦状排列。生于向阳山坡草地、林缘、路旁及灌丛间。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河南等地。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云:“味苦。楮实味甘,其楮实移在木部也。”

2《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可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