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角楼是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设施,起瞭望和防御作用。

简介

概述

一谈到角楼,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座落在北京紫禁城城墙四角上的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它那高耸的三层重糖,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巧夺天工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常使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赞叹不已。城池是战争的产物,是战争中重要的防御设施。因而它的组成部分如城墙、城门、难煤、敌台、城楼、角楼等必须紧紧围绕着防御这一目的。

发展

角楼的发展历史和当久远。“角楼” 二字最早出现于《三国志· 魏书》。至于其雏形出现的年代,则众说不一, 但“ 肇源于三代” 的提法似平更有证据。春秋晚期齐国宫书《考工记· 匠人》“ 营国” 一节规定:“ 天子之城高七雄, 隅高九雄”。城隅即城角,即是说城的四角处比城的其他墙面要高出2丈。这一筑城形式,虽然其上有无楼梅尚未定论,但大概是可以看做为角楼的雏形吧。另外,考古发掘亦证实:洛阳润滨东周城,其城角部位墙的厚度都已增大。从平面看,它的斜边至顶角的直线距离达120米长,形成了一个较宽阔的“ 角台” 。

主要作用

角楼是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为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设施。由于角楼如同敌楼一样,其外壁都向城墙外壁外凸,凭楼眺望,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观察敌情。战时,驻守角楼的士兵不但可以从正面发射箭簇火器,而且还可配合两侧敌楼及城墙正面守军用交叉火力杀伤攻城之敌。

西安城墙角楼

西安城墙四角的角楼建筑形制不完全相同。

西北正方形角台的角楼遗迹呈正方形,边长为7.30米。遗迹内存础石7方,每方础石0.42米,各础石间距为3.86米。

东北正方形角台上的角楼呈八边形,每边长5.1米。遗迹内有础石6方,每方础石直径为0.42米。

西南圆形角台上的角楼亦呈八边形,每边长3.2米。遗迹内有础石16方,每方础石直径为0.40楼米,各础石间距为1.5米。

北京故宫角楼

建筑结构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角楼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层,多角交错,大木构架和斗拱是很复杂的。经过有关人员仔细实测和研究,才悟出其中绝妙规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经过修缮后的紫禁城西北角楼,已焕然一新。色彩调和,黄色琉璃瓦顶和鎏金宝顶在阳光下闪烁生光,衬着蓝天白云,越发显得庄重美观。

角楼坐落在须弥座之上,周边绕以石栏。中为方亭式,面阔进深各三间,每面8.73m,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m,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m,平面成为中点交叉的十字形,蕴含着曲尺楼的意匠,使得角楼与城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建筑形体,取得了有机的联系。

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m,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四角各出一条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檐下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围脊连贯,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实际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梁枋饰以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纹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极为精致。

角楼采用减柱造做法,室内减去四根立柱扩大了利用空间面积。在房屋构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头不外露,使外观上更加突出装饰效果。

角楼除了有装饰作用以外,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它的防御性作用也是一大考量,结合现存紫禁城中的四角来看,居高临下,便于瞭望侦查敌情。

建造传说

角楼的建造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当时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特意要求管工大臣要在北京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建筑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 这可难坏了这八十一家大建筑厂的老师傅们。谁都没见过这样复杂而又造型精美的角楼。正当大伙在发愁的时候,有一位木匠师傅见到一位卖蝈蝈的老人,正挑着很多蝈蝈笼子走街串巷的叫卖,他就买了一个蝈蝈笼子来解闷,没想到,仔细一看,这重重叠叠的精巧的蝈蝈笼子,不多不少,恰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于是角楼便由此设计出来了。据说那位老人,就是显圣的鲁班。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紫禁城的四座角楼,继承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灵活多变的传统作法,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得以巧妙地结合,展现出我国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才能。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建筑 敌情 城垣 门楼 面阔 抱厦 宝顶 歇山式 斗栱 五踩斗栱 重檐歇山顶 墨线大点金 三交六椀菱花 减柱造 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