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调停是指争端各方以外的第三方促使争端各方直接谈判并参与或主持其谈判的行为。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之一。可由争端各方以外的一国或数国,国际组织或个人主动或应邀进行,旨在促使争端各方直接谈判并通过调和其主张和要求以促使其达成协议。调停人的有关建议对争端各方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汉语词语

①tiáo tíng

【拼音】tiáo tíng

调停(调停)

【释义】 亦作“ 调亭 ”。

1.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吕微仲与中书侍郎刘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两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怨,谓之调亭。”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许季升瞻遐瞩幽,清气见于禁旅;何世光调停折冲,权用究于天宰。”

  老舍 《茶馆》第一幕:“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

2.调摄养息

  宋邵雍《旋风吟》之二:“将养精神便静坐,调停意思喜清吟。”

  《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周青原 《西园池上》诗:“笑余三月裘还着,只为调停病起身。”

3.安排处理

  宋范成大满江红·冬至》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太太 又是个勤俭当家的人,每日带了仆妇侍婢料理针线,调停米盐。”

4.协调和谐。

  元乔吉《一枝花·合筝》套曲:“佳人娇和曲,豪客醉弹筝,心与手调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吾闻宁俞,卫之贤大夫,其调停于兄弟君臣之间,大费苦心,无如卫君不听何?”

5.调整。

  明张居正《答两广总督刘凝斋书》:“昔蜀中九丝平后,亦未有三年即徵税也,似宜调停少宽之,庶招来之民,得有定居。”

  《西游记》第六九回:“ 行者接了线头……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

  吴晗《论海瑞》:“对他那些过激的不近人情的地方,不加调停(纠正)是不好的。”

②diàotíng

调停(调度停机),专业术语简称。意指生产设备根据调度安排停机。常见于电力生产。

外交用语

条件

调停是一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即作为第三方的调停都为了争端当事国而直接参与当事国之间的谈判,向当事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作为谈判的条件,尽力调和,折衷争端各方对立的主张和要求,缓和或平息他们之间的敌对情绪,使争端双方达成协议。

特点

调停是指第三方以调停人的身份,就争端的解决提出方案,并直接参加或主持谈判,以协助争端解决。有三个特点:

第三方可以是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应邀请进行的。争端当事方和调停方可以对有关活动加以拒绝,并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调停者提出的意见只具有建议或劝告的性质,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各方当事国对此保留完全的自由;

斡旋或调停不论成功与失败,第三方的任务均告终止,不承担监督和担保争端解决方案实施的法律责任。

1.

第三方可以是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应邀请进行的。争端当事方和调停方可以对有关活动加以拒绝,并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2.

调停者提出的意见只具有建议或劝告的性质,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各方当事国对此保留完全的自由;

3.

斡旋或调停不论成功与失败,第三方的任务均告终止,不承担监督和担保争端解决方案实施的法律责任。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居间 争端 苏辙 中书侍郎 刘莘老 袁可立 瞻遐 禁旅 权用 调摄 养息 处理 范成大 满江红·冬至 梅花曲 协调 分定 成功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