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黄金周”是从日本舶来的休假方式。1999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节国庆节两个节日的每个节日的连续七天休假。劳动节七天休假称为“五·一黄金周”,国庆节七天休假称为“十·一黄金周”。相对于其它公休假期,“黄金周”又被称为“长假”,通常冠以节日名称,分别为“五一长假”、“国庆长假”。

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

2013年10月1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1-9月份商务运行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应“取消黄金周”的建议时指出,黄金周对消费的增长贡献很重要的。

2015年10月1日,是“十一”黄金周首日,这个国庆长假也是国内景区按照最大承载量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全国至少有故宫、九寨沟等16个知名景区提前发布了“限客令”。

2015年10月8日发布的“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820亿元,同比增长11%。这是我国自1999年确立黄金周以来,零售和餐饮消费首次破1万亿元大关。数据显示,2014年国庆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为9750亿元;今年春节黄金周为6780亿元。

节日由来

动因

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 并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三天,元旦为一天;还规定这四个属于“全体公民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2000年国庆放假开始,对国庆、春节和劳动节这三个节 的休假时间进行了 统一调整,移动节日前后的二个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这样共计7天时间。自此实行这种休假制度以后,每逢这三个节日的休假称为“长假”,通常前面冠以节日名称。

根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2015年“十一”是国内景区公布最大承载量和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携程度假事业部市场分析师彭亮提醒,“十一”预计将出现史上最大旅游客流,部分景区可能出现超过最大承载量、排队拥堵等情况。此次限流,除了5A景区以外,部分地方的A级景区也加入限流大军。例如北京景区限流措施,将从故宫扩大至全市A级景区。数据显示,10月1日全国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平稳。截至17时,全国纳入监测的125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71.72万人次,同比下降11.06%,门票收入14063.78万元,同比下降0.9%。

黄金周制度出现的动因之一,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中国人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与此同时,百姓的休闲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等的消费与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这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从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转向消费——生产模式,人们开始从有限发展自己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自己的新阶段。

目的

“长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启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相对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

发展历程

从1999年开始,黄金周已经走到了第七个年头。回顾黄金周的发展历程,有起伏有争议,如同一支变奏曲。整理一下黄金周的发展脉络,井喷,调控,反思,理性,尽管一直与争议相伴,但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黄金周所带来的别样的生活方式。回首七年路,其中不少东西值得回味,也如同一面镜子,给人新的启发……

客流潮涌

黄金周从1999年“十一”正式开始。当时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文件,其主旨还在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由于国庆大庆以及天气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间的旅游并不火爆。

2000年“五一”黄金周,人们利用长假,纷纷出游。大部分传统旅游景区人如潮涌。当时媒体纷纷用“井喷”来形容这种突如其来的旅游大潮。泰山景区创下一天接待5万人以上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至2018年9月为止仍没有打破。

2018年国庆假期,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上报和提供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12301全国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共收到投诉736件,同比下降9.25%。

政府调控

初期黄金周客流的集中爆发,让人看到旅游业潜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暴露了旅游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供需瓶颈,盲目的出游人群在传统人文景区的大量聚集,给景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挤人的游览过程,给很多人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受罪般的感受。这,就是旅游吗?

政府出手了。一方面,开始大力推介一些非主流的温冷线路,另一方面开始成立假日办,推出旅游预报系统,将各地的热点景区纳入监测范围,通过媒体发布动态的旅游信息,宏观上调控客流的走向,引导游客避开旅游高峰和旅游热点。同时,开始公布一些景区的最佳容量,在这个容量之下,人们的游览是舒适的,景区的压力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容量较大的山岳型的旅游景区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黑马”。例如蒙阴蒙山的走红就是一例,在众多森林公园中,率先打出“天然氧吧”的品牌,黄金周的游客接待量甚至超过泰山。这种“黑马”案例,在黄金周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每年都有发生。比如后来的江北水城聊城、沂水地下奇观旅游区、青岛海底世界等,都借黄金周的天时地利人和,迅速“蹿红”。黄金周,也因此成为景区的“试金石”。

随着黄金周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假日旅游的关注,游客的信息渠道也在增加,在旅游消费上也逐渐理智。这有力地缓解了黄金周旅游的供求矛盾。

休假争议

政府的宏观调控,客观上起到了引导客流和市场的作用。但是伴随黄金周的争议或者说质疑却一直没有断过。对于这种7天长假举国出游的消费方式和制度安排,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黄金周制度要保留,一是取消黄金周,用带薪休假取代。部分社会舆论还相继给出了“分散假期”、“分区制宜”等建议。

但人们面临的现实是,尽管“带薪休假”在法律上早已做了原则规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能够落实的单位却不多。对于大多数的人群来说,“有薪”又“有假”的休闲方式还只是理论上的构想。

而全国假日办日前也充分肯定了黄金周的合理性,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无法长途旅行等众多因素制约下,以覆盖全体公民为基本特征的公众假期,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又符合中国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为举家出游创造了条件。

来自旅游部门的统计数字也提供了佐证,如2000年“十一”我省接待游客509.2万人次,到2004年“十一”则达到1077.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78亿元,增长到56.07亿元。自实行黄金周以来,全国累计出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同比均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十一”至2005年“五一”的十几个黄金周中,全国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292亿元。

对于广大游客而言,黄金周已经成为一个期待性的节日。而带薪休假和黄金周也完全可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

均衡市场

黄金周进入第7个年头,关于黄金周“七年之痒”的议论传播开来。支持这种观点的事实是,旅行社的黄金周接待开始遭遇滑铁卢,大不如前。

这只是一个小的侧面。据了解,虽然省城的旅行社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呈下滑趋势,但这并不足以说明黄金周失去了魅力,而这恰恰是市场更为理性、均衡的表现。

据悉,在1999年前后,我省的旅游景区只有500家左右,而据省旅游局掌握的2018年为止的数据,卖门票的收费景点数量在800家以上,随着生态、人文、健身、休闲、游乐等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使得全省旅游景区的市场容量大大增加了。以济南为例,在短短几年内,除了市区的三大名胜,济南近郊地区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景区40余家,种类不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环城游憩带,如果再加上不收费的景区,市场容量就更是今非昔比了。

此外,人们出游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观光到休闲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之旅,而是更加注重休闲的质量,更愿意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在景区多住几天。而自驾车群体的壮大,使得这部分游客的选择更加灵活,不必像随团游客那样受制于交通条件,而我省交通条件又非常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市场的容量。

山东省旅游局假日办有关人士认为,黄金周的发展历程,使得旅游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伴随争议,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黄金周从无序到均衡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只要尊重市场规律,以游客为本,黄金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15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稳定,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大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消费正加快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从物质商品消费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

商品销售亮点纷呈。应季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家用电器、信息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热销,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新款秋冬服饰陆续上市、销售较快增长;国庆“结婚季”引燃家电销售热潮,智能、节能型产品更受欢迎;新的汽车消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尤受青睐,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两成以上,部分新能源汽车销售一空。

大众餐饮持续红火。美食团购、网上订餐、半成品订制等新型餐饮消费模式颇受欢迎,一些传统餐饮企业携手外卖平台,推出送餐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美食。江苏、内蒙古、湖北、河南、新疆等地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15.7%、14.5%、14.3%、14.1%。

文化休闲广受青睐。旅游、观影、看展、读书、运动等过节方式越来越受到民众青睐。健康休闲活动深受大众喜爱。各地影院人气爆棚,许多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专门为黄金周设立了专题展、特展等,受到广大参观者的欢迎。

政策支持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新规

2007年11月9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2007年11月9日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节日讨论

主持人:取消“五一”只是黄金周改革的第一步是吗?

蔡继明:我个人是这样认为,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建议“十一”黄金周也取消。

主持人:在您看来,以前已有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是不是前两个都是可以取消的?

蔡继明:是的,只有春节保留的意义比较大,因为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春节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也很多,它很有意义。你像五一、十一,老百姓除了旅游、买东西,没有别的事可做,反而把节日本身的政治含义给淡化了。

主持人:这一次首先取消“五一”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国庆节的缘故所以暂时还保留“十一”吗?

蔡继明:这个我不知道发改委是出于什么原因,按说这两个节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主持人:课题组提的方案中点明了吗?

蔡继明:我们提的方案是取消两个(“五一”和“十一”),同时取消,并没有说先取消哪个后取消哪个。要说“十一”也不是太合理,尤其是对于大中小学学生来说,暑假刚刚结束,有的学校甚至九月中旬才开学,刚上了两个礼拜的课,马上就又放假,学生的心就会浮躁起来,这对于学业是很不利的。

恢复传统节日有助于恢复传统文化

主持人:课题组的成员是不是都是经济学的背景?有无其他学科背景?

蔡继明:大部分是经济学博士、教授,我们最近也吸收了一位历史学教授,他是搞民俗研究,传统节日研究的,他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晓峰教授。

主持人:黄金周存废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课题组的成员主要是持废除观点较多的吗?

蔡继明:那当然,我们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都是不谋而合。并不是说我是导师,我是课题的负责人,我就把我的意见强加给其他人,大家一讨论好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受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听到的呼声跟我们提出的方案也是基本上一致的。

当然,不排除有少数人对取消黄金周有保留意见,甚至有一些学者,他们认为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就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一点期望过高,或者不切合实际,他们认为还得靠基础教育。其实我们也并没有说,恢复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整个地也就恢复起来了,我们只是它“有助于”,而且作用非常大。

个人经历:黄金周是个“遭罪周”

(观点PK:王衍用:黄金周的负作用已经被降到最低了)

主持人:您平时一般怎么度过“黄金周”?

蔡继明:我个人来说,不光是黄金周,任何一个节假日,如果不是出公差,那都是在家里作研究。

我第一个黄金周的时候出行了,那时候去的是泰山,当时就感觉到了黄金周是个“遭罪周”,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出去。

有人就提醒我说,你是教授,你自己有寒暑假,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可能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所有教授都这样。

实际上,“十一”黄金周是 完全可以取消的,将十一放假改为1天,并增加元宵节、重阳节放假。请大家注意,中秋节、重阳节不是固定某一天,而是与十一交叉的。完全可以连休,中秋节或重阳节1天,十一1天,加2个周六周日,共6天。下面是2015-2030年国庆、中秋、重阳节放假情况列表:

2015年:中秋节9月27日,9月27日-10月2日放假;

2016年:重阳节10月9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7年:中秋节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18年:中秋节9月24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9年:重阳节10月7日,10月1日-10月7日放假;

2020年:中秋节10月1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1年:中秋节9月21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2年:重阳节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3年:中秋节9月29日,9月29日-10月4日放假;

2024年:中秋节9月17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5年:中秋节10月6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6年:中秋节9月25日,9月25日-10月1日放假;

2027年:重阳节10月8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8年:中秋节10月3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9年:中秋节9月22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30年:重阳节10月5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可以看出,这19年大部分年份都可以放6天假,2019、2026年可以放7天假,只有2013、2016、2018、2021、2024、2027、2029年由于中秋节、重阳节与国庆节相距较远,放3天假。(2018、2027年也可以放8天假)

节日评论

国庆长假临近,黄金周制度的发展及走向再次引发舆论关切。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提出,今后中国假日制度的重点要转向带薪休假,通过增加分散的带薪休假来解决“缺假”问题,黄金周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他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固定放假规则,国家领导人带头示范带薪休假,随着带薪休假的落实,将国庆节的法定假日调整为1天。

蔡继明教授长期研究假日经济和假日制度,并参与有关部门的相关调研和决策咨询,他对国家假日制度发展和改革黄金周的建议,具有不一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然而,蔡继明主张假日制度应重点转向带薪休假,黄金周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应取消‘十一’黄金周,落实带薪休假”,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口水战。一些网友仅凭新闻标题,认定蔡继明是在呼吁立即取消“十一”黄金周,其目的是要剥夺公众来之不易的长假福利。有的网友认为,2008年国家对假日制度作出调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每年黄金周从三个减为两个,如果又要取消“十一”黄金周,接下来说不定连春节的黄金周也保不住,那就太可怕了。主张黄金周淡出的蔡继明教授,就这样被当成了黄金周制度的“敌人”,受到许多网友的质疑和抨击。

对于黄金周和带薪休假之间的关系,蔡继明教授原本是分析得很清楚的,但他的意见仍然招致许多网友的误解,可见网友在此问题上有何等性急与焦虑。假日制度重点转向带薪休假,黄金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的确是国家促进国民旅游休闲、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普通公众担心的是,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实,不少地方和单位的带薪休假仍停留在纸面上,这时如果取消“十一”黄金周,势将造成国民旅游休闲福利的重大损失。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对有关部门包括决策部门而言,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难度和成本,显然都要远大于取消黄金周。即便这两者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有一个此消彼长、同步进行的过程,但事情发展到后来,很可能是取消黄金周毫不含糊,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却步履蹒跚,以至于黄金周已完全淡出历史舞台,带薪休假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迟迟不能有实质性进展。正是出于这种疑虑,许多网友要求,先不折不扣落实带薪休假,再讨论是否取消黄金周,否则一切免谈。

其实,人们并非对黄金周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近年来黄金周的全民集中出行,加剧交通拥堵、景区爆棚、秩序混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早已让人啧有烦言。但是,每年的假期就这么几天,黄金周期间你不出去,其他时间你就没法出去,大多数人只能一边抱怨,一边照样出行不误,活生生把黄金周挤成一锅“黄金粥”。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早日落实到位,每个人都能分散、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假期,即便国家没有明文取消黄金周,它也将变成一种正常、“消极”的存在,几万几十万人同时涌向某个景区的“黄金粥现象”,自然将淡出历史舞台。

很多人“赖”住黄金周死活不撒手,并不是有多喜欢黄金周,而是为了“逼”出一个全面、完备的带薪休假制度,使之尽快落实为国民的法定休假权益。带薪休假一天不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人们对假日制度改革的敏感和疑虑,对有关取消黄金周议题的警惕和抵触情绪,就一天也不能消退。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民俗节日 劳动节 国庆节 沈丹阳 五一 国庆节 北京大学 吴必虎 假日经济 内需 发改委 王衍用 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