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防护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配置和营造的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的森林。

简介

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以防御 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

由天然林和人工林分所组成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植物群体在其生长、形成过程中进行着物质的转换和能量的循环,其间除了建造森林生物量自身,并为人类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和副产品外,又以其与环境因素间的依存关系,对环境因素(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产生着深刻的多方面的有利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防护林这一林种就是人们运用森林对环境特有的有利影响,通过配置和营造森林,以及合理的经营管理,以充分发挥其防护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还涉及到丰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旅游和疗养领域。

沿革

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对森林的多种防护功能早有认识,在2500年前已提出过要保护森林,禁山泽,防止水土流失。

南宋淳佑三年(1243)魏岘所著《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为古书中较早、较系统阐述森林的作用的一部著作。清末梅曾亮所著《书棚民事》中,则描述了山地开荒之害,特别是较详尽地阐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风沙地区的人民多运用造林种草来防风固沙,以保障农田生产。

19世纪初,俄国一些学者在俄国的欧洲部分营造了防止干旱风,保障农田生产的草原防护林,并首先建立试验研究站开展农田防护林的科学研究工作。此后,美国西部防护林计划,苏联欧洲部分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中国在1949年以来规划营造的东北西部、内蒙东部防护林等的实施均证明,这些已营造的防护林在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1978年11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开始兴建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兴建的绿色森林带,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由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它涉及到11个省(区)的范围,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预计于2050年完成。2001年第二阶段第四期工程启动。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分类

在中国,根据其防护目的和效能,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   

在日本,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止土沙崩坏林、防止飞沙林、防风林、防止水害 防止潮害林、防止干害林、防雾林、防止雪崩林、防止落石林、防火林、护渔林、航行目标防护林、保健防护林、风景防护林、泓森槐防护林等。

泓森槐防护林

泓森槐有一定的抗旱、抗烟尘、耐盐碱作用。适生范围广,生长速度快,根瘤菌,能固氮,改良土壤是作为混交林和防护林的优选树种。可以用于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护路林、护岸林。因泓森槐的广泛用途,是营造防护林的首选树种[2] 。

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种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主要的是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水土保持林

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林地地被物(主要是良好的林地枯枝落叶层)以大于自身气干重2~3倍的重量比例吸收林地降水,同时,以其较大的地表粗糙度削弱地表径流。即使地表径流形成(极少出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径流携带泥沙的能量。

②固持土壤(体)。水土保持林的乔、灌木群体具有浓密的地上部分和强大的根系,可发挥良好的固岸、固坡、防冲、护滩、缓流挂淤,以至减免滑坡、崩塌等为害的作用。此外,还有改善农牧业用地小气候条件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防风固沙林

防风固沙林,是指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护路林

护路林指的是在道路旁、城市毗连处,为防止飞沙、积雪以及横向风流等对道路或行驶车辆造成有害影响而种植的林带。

护岸林

护岸林是指栽种在渠道、河流两岸使免受冲刷的防护林。

海防林

海防林在防风减灾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当狂风巨浪扑来时,海防林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环境保护林

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城市及城郊结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林种和体系 

根据特定的防护目的,防护林在配置和经营措施上各有特点,可区分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草原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等林种。

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或一个范围内,依据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状况,主要自然灾害和人们生产活动情况,在当地发展生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田边、道路、水利设施和居民点四旁植树,与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各林种的布局配合,合理规划配置并形成防护林的综合体,即称为防护林体系。这一体系的各个组成林种在配置和布局上要相互协调,在林分的形式上可以林带、片林、林网相结合,乔木、灌木、种草相结合。各个林种要相互补充与完善,使防护林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对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区域,因为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灾害多是明显的(如水土流失、风沙,干旱风等),所以为此规划的防护林体系多以某一林种为主体。如水土流失地区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在风沙地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结合其他林种,构成当地的防护林体系。为了提高防护林体系的总体效益,在规划配置上要考虑以最小的林业占地面积发挥最大的防护效益因此,应确定合理的防护林覆被率。一般在平原农地或草原牧场,覆被率为5%~10%为宜;在山地丘陵区,一般不宜小于30%。而且,要注意防护林体系内各个林种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合理性;在防护林林分树种组成结构上,除了考虑各组成树种生物学的稳定性外,应发挥其最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调节径流的作用,同时,也应考虑当地立地条件(指影响林木生长的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的总称)和适生植物的种类。中国在“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树种组成配置上明确提出草类、灌木、乔木相结合的原则。一些环境条件较好的农区、沿海地区或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防护林体系的树种组成和经营有向多层次、多形式、多目标发展的趋势,以便充分地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如强调农林混作,泡桐与粮食作物间作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混作,以及同牧草栽培结合等。这种立体林业的防护林体系,既可发挥植物群体相互依存,克服不良条件的影响,提高其防护效益,又可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技术要求

营造防护林的具体技术要求:

①树种选择和混交类型,宜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的树种,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宜。根据当地条件,营造乔灌木混交型、阴阳树种混交型等类型的混交林。

②防护林配置,根据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配置防护林带。水源林和水土保护林配置成片状、带状或块状,构成完整的水土保护林体系。

③抚育管理,在防护林地区只能进行择伐,清除病腐木,并须及时更新。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森林生物量 梅曾亮 书棚民事 防风固沙林 护路林 护岸林 海防林 环境保护林 沙崩 地表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