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elephant》是2003年上映的由导演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所导演的一部电影。

简体中文名: 大象

导演: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编剧: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主演: Alex Frost / Eric Deulen / John Robinson

上映年度: 2003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课未果的John(John Robinson),在父亲的逼迫下回到校园;喜欢摄影的Elias(Elias McConnell),在校园内外拍过一些人物和风景后,来到学校暗房冲洗照片;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与他有过关系的女孩纷纷议论着;被人冷落情绪异常低落的Michelle,来到学校图书馆帮助做工……

校园高墙之外,时常受人欺负的“患难兄弟”Eric(Eric Deulen)和Alex(Alex Frost)正在家里午睡,他们对纳粹形象和暴力游戏非常迷恋,曾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

《大象》得奖是在2003年的戛纳上,但我直到前一阵子才看了它。当年《大象》同时获得了金棕榈和最佳导演奖,这在戛纳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它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也是我当时没有就着热闹看它的原因。

首先解释一下名字,大象,来自一个西方的谚语。就是当大象走进卧室里的时候,人们不是认为大象是假的,就是觉得卧室是假的。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在《大象》中,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毫无疑问,电影中所涉及的那场校园枪击案是一个悲剧,两个高中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屠杀了他们的老师和同学。这是一个相当震撼或者说刺激的题材,你可以从很多种角度去处理,甚至记录片也可以拍成迈克尔·摩尔那般强烈且主观。但《大象》的导演格斯·范·桑特却选择了一种极尽平淡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整部电影的音乐、画面、剪辑、摄影都是如此恬淡从容,就像在电影中不时出现的舒缓的钢琴曲一样。灿烂的阳光、绿色的草坪、年轻的生命,所以美好的一切都终结在结尾的屠杀中。

电影的叙事是非线性的,从开始就显得非常别致。时间、地点、人物都是打乱的。长镜头很多,但不明显,内敛和克制的镜头按照打乱的顺序追随着不同的人物,比如开始时你会跟随一个留着金色长发的男生走过一个房间,他会碰见一对即将出去的情侣,而在另一组叙述中,镜头则会追随那对情侣在同一个地方碰见那个金发男生。线索就这样在男生、女生、情侣、课堂、几个女生……凶手之间转换,看似凌乱,但你慢慢会发现这些有时重叠或者交叉事件和人物都是在逐渐接近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这个一切的终点就是屠杀开始的地方。

电影前面的部分是极尽平淡的,而导演对于结尾屠杀的处理仍旧是平淡的近乎冷漠的,无数生命在瞬间逝去——这样一个残酷且震撼的现实却被导演以极其克制的方式展现出来。前面说过,这样一个题材是可以有很强烈的冲击力的,尤其是结尾的屠杀,完全可以通过展现其残酷和血腥来震撼和刺激人们的心灵,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导演选择的这种近乎白描的讲述方式是何等的高明。

一切的震撼来自一种落差——生命的终结和导演这种平淡的讲述方式之间所形成的落差和张力。整部电影压抑在人们心中的郁闷一直得不到释放,走出电影院时这种由震撼和平淡间的落差和张力所形成郁闷会不断撞击观影者的心灵,这种撞击比单靠画面而形成的刺激要持久和厚重。这样,人们才会去真正反思导致这出悲剧的原因在哪里。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娱乐 娱乐作品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