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治乱造句
【治乱 zhì luàn】:1.安定与动乱。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1、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张履祥 2、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3、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黄宗羲 4、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6、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7、市可知治乱,商可见盛衰,商之本在农,商之用在工。康有为 8、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9、欲安之适足以危之,欲救之适足以败之。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 10、凡战:固眾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省罚,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因。 11、凡治乱之道:一曰仁,一曰信,三曰直,四曰一,五曰义,六曰变,七曰尊。立法:一曰受,二曰法,三曰立,四曰疾,五曰御其服,六曰等其色,七曰百官宜,无淫服。 12、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13、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 14、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 15、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16、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17、必须严厉惩治乱砍乱伐森林的行为了,否则水土流失,风沙泛起,那真是后患无穷。 18、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19、监管不力,且罚不当罪。治乱需用重典。。 20、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子 21、孙子以下这句话,又是一个证明:“治乱,数也.”。 22、研究兴衰治乱的轨迹,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23、推进税费改革,清理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4、治乱世不能不战,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战之可也,天下有谁想战争,诸侯不服,我才以兵服诸侯,不服我就打到你服!范增 25、在经过长期的治乱循环之后,人民最终以民主革命的形式推翻了君权*制制度。 26、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黄石公 27、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 28、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 29、“地方独立化”是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最为突出的地方问题,其地位之重要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与地方格局的稳定。 30、脚手架让咱傲立云端,一低头什么都入了法眼,交警封了刑警的车,不知靠谁铁了胆,维护秩序的大公安,治乱不乱是心愿。孙祝田